首頁>職場>

一個員工在試用期開始就被同事和上司排擠,但是忍辱負重繼續工作了4年,期間一直收集各種證據,最後憋了個大招,做了個55頁的PPT,向最高監督機構舉報了自己公司。——這就是發生在本週,讓業內震驚的德勤PPT舉報事件

這個本該是挺大的一個事件,卻連熱搜都站不穩。一來,很多人不知道德勤是什麼機構;二來,很多人都被PPT的排版精美、邏輯嚴謹、風格專業帶歪了,紛紛表示求原件來做自己的工作報告模板……

我對會計行業有所研究,平時也需要看大量上市公司財報做輔助估值,所以對這個事件很好奇,55頁的原版雙語PPT,中文部分1萬多字,我一字不漏的看完一遍。看完之後更加坐實了我的第一印象:這事情的影響不但遠不止這個PPT本身,甚至遠超很多人能想象的範圍。

德勤是什麼機構?

對於希望從事會計行業的年輕人,最大的榮耀莫過於得到難度最高、含金量最高的CPA證書。而對於持有CPA證書的年輕人,最大的榮耀莫過於進入全球四大會計事務所工作。而德勤,就是全球四大會計事務所之一。

即使是頭部的中產家庭,如果他們家孩子畢業後就職德勤,也夠他們驕傲好一陣子。

公司從一張張原始憑證,到記賬憑證,到製作賬簿,最後編寫財務報表,其中可操作空間極多,股東基本上無法監督這些過程,審計行業就是因此而催生的。審計師就是負責核實各個環節的真實性,使公司財報能作為股東和投資人的可靠參考。

每一份公司財報,都要帶上審計意見才算生效,才可以披露。審計師的“無保留意見”就是對財報真實性的完全認可,而全球四大會計事務所的“無保留意見”更是最可靠的背書。

如果真如舉報的PPT所述,全球最權威的四大審計機構之一,都不尊重最基本的職業道德、對待審計工作態度兒戲、員工素質與崗位明顯不匹配。那麼,影響將可能非常廣泛。例如:

被實證舉報的雖然只是北京分所的一個審計小組,但是以小見大,難道就只有這一個小組的員工如此特殊?

雖然PPT裡只有10個舉報事件,涉及4家公司的審計問題。但難免讓人疑問,由德勤審計的其它上市公司財報,它們的真實性是否經得起推敲呢?

雖然德勤只是“四大”之一,但既然德勤都這麼操作,其餘並列的三家,會不會也存在同樣的情況呢?

全球“四大”尚且如此,對於整個審計行業難免讓人產生不安,這種不安來自所有公司財報的可信程度。

PPT舉報內容的真實性有多少?

但凡衝突的雙方,往往都是各執一詞,對於同一件事情有截然不同的兩個表述版本。這次的德勤事件也不例外。在一起高呼“保護檢舉人安全”之前,我們不妨先推敲一下PPT舉報內容的真實性。

在PPT的後半部分,YW(舉報人)很貼心地給出了把所有舉證事件串起來的時間線。在時間線裡可以比較清楚地看到,YW並不是為了最後攻擊德勤而處心積慮去臥底4年的。

YW從試用期就被同組的老員工和上級排擠,以及後面艱難地轉正、無法晉升、被勸退、逼退。可以說是極不愉快的4年工作中,在入職1年後,YW是先向自己上級舉報,被否;入職2年後,透過德勤內部的“正義之聲”平臺舉報,被一再拖延;直到入職4年後,才向證監會發出舉報。

我們可以透過各方的反應,來反證舉報內容的真實性。

假設PPT舉報的內容是誣陷,或者有相當一部分是虛假,那麼:

德勤最合適、最有可能的做法是馬上對YW公開斥責、釋出宣告、指出虛假內容、追究YW的法律責任;

涉事上市公司(紅黃藍、博奇環保等)的公關部也應該第一時間釋出宣告,向YW追責,向德勤施壓;

由於可能對資本市場產生不可估計的影響,證監會也很可能發聲闢謠。

而如果PPT舉報內容真實,或者大部分屬實,那麼:

德勤在短期內會選擇沉默,或者虛張聲勢的警告,為下一步公關爭取時間;

涉事上市公司也會選擇沉默,爭取時間與德勤私下商議解決方法;

證監會則會受理舉報,消滅資本市場的隱患。

事實上,各方反應是怎樣呢?

事件發酵的第1天,德勤沒有馬上釋出任何宣告。經過一整天的“內部會議”,第2天才發了個宣告。大致意思是,“我們是優秀的審計機構,有什麼問題,內部都能公正解決,希望外面不要亂傳”。

最後一句挺有意思的,要對“傳播相關虛假資訊”採取法律行動。要知道,在這個宣告之前,PPT的內容已被百度、騰訊、鳳凰等各大媒體傳播。而德勤並沒有向各大媒體追究責任,那是不是相當於承認了PPT內容全部屬實?

證監會,昨天下午公開宣佈已受理舉報。而且在同一時段,通報了2020年財務造假案件辦理情況。可見給予了高度的重視。

所以,從各方的反應來看,PPT舉報內容的真實性已經非常明顯。

“放飛機”是很平常的事情?

在審計工作中,不遵守審計職業道德規範,對被審計公司的虛假資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雙方配合製作虛假的審計報告,用行話來講就是“放飛機”。德勤的舉報PPT裡面,10個事件無一例外都是“放飛機”。

在一些行內人看來,可能這是很平常的事情。而對於很多中小股東和投資者來說,雖然也知道里面多多少少有點水分,但當親眼看到事實和細節的時候,難免還是有比較強烈的衝擊;特別是發現這個水分遠超自己想象的時候,這可是嚴重刷了三觀,搞不好還會釀成大面積的投資信心衝擊,體現在股市就是官方最不希望見到的劇烈波動。

他們不知道,自己為了裝得專業一點,把審計行業的毒瘤放大、折射出來,把“外行人”們最擔憂的事情,直接坐實了。

他們還不記得,若干年前,行內人看來,明星藝人偷稅漏稅也是很平常的事情,結果……

究竟是YW本人吹毛求疵?還是“放飛機”的程度實在太嚴重?

還有一種爭議就是,有人認為,上市公司複雜而巨大的財務工作,要做到毫無紕漏是不可能的,如果審計師吹毛求疵,那是無論如何都能挖出問題的。

水至清則無魚,我國的領導層一直都深諳這層道理,所以監管體系總會留點口子,不至於把風險降到0的同時,把市場效率也降到0。但是這道口子留多大呢?是不是隨便留呢?當然不是。

在以往需要高速發展的時候,這道口子會相對大一點,我們需要以高速增長來解決就業問題(GDP每增長1%,大約能增加100萬個就業崗位),對一些不太正規的行為,容忍度會稍高一點。但是近幾年來,我們已經進入提質降速的階段,企業的不正規行為正是“提質”要掃除的障礙。

我們不妨用數字來描述這個程度,這樣比文字直觀得多。好比說,100分是滿分,那麼監管不會要求每個企業都做到100分(那樣子企業也沒法活),一般要求做到80就夠了。但如果只做到50分,甚至30分,那就是中飽私囊,侵害股東和投資者利益,阻礙國民經濟“提質”,監管對這種程度是不會容忍的。

紅黃藍在2016年支付給德勤的審計費用是24萬美元;而到了2017年,也就是上市後的第一年,支付給德勤的審計費用是152萬美元。變化如此巨大,顯然這審計費不是基於對審計師工作量的補償,而是基於東窗事發的情況下,會計事務所承擔罰款的補償。

也就是說,需要掩藏的貓膩越多,這個補償費用就越高。紅黃藍去年把德勤換成畢馬威、博奇環保去年把德勤換成安永,都是因為審計費用“不能達成共識”的問題。

舉報PPT裡面的幾個事件案例,屬於80分還是50分的情況?是YW吹毛求疵,還是“放飛機”的程度實在太嚴重?無論是直接看原檔案的陳述,還是配合審計費用來推敲,結果都很明顯。

德勤事件對各方的影響

經過這次事件後,德勤自身難免會被監管部門處罰(例如罰款),短期的業務開拓也會受影響。

畢馬威是躺槍的。同樣是“四大”之一,畢馬威在PPT第6頁被提及,說的是YW的同事在畢馬威實習過,那邊“放飛機”的情況很普遍。雖然只是輕描淡寫的一提,足以讓畢馬威躺槍,短期業務開拓也可能受影響。

在PPT中點名提到的幾位同事,除非證據被完全推翻,不然職業生涯基本是毀了。即使YW本人,會計審計行業的職業生涯也已經毀了,不管舉報是否屬實,沒有會計事務所敢再去聘用他(她)。

還有一方是股民。就如前面提過的邏輯,這個事件一發酵(結合昨天下午證監會通報的2020年財務造假案件辦理情況,各種造假手法的目的都是圍繞“虛增利潤”),那麼出於對各種潛在暴雷的擔憂,除了少部分的“大而不倒”,大面積的個股都會明顯受影響。體現在股民身上的,就是直接的虧損。

週四的股市毫無徵兆地大面積崩跌,市場罕見地過了大半天還找不出理由。後來出了一些比較牽強的解釋,例如節前流動性不足、機構抱團過度……但稍加思考就會發現,過往幾年的節前流動性也是相對不足啊,也有機構抱團現象啊,憑什麼今年的節前賺錢效應就特別差?

週四開始的無故崩跌,是有序的擴散式崩跌,當天散戶是一臉懵逼的,外資也還在淨流入,誰在逃竄一目瞭然。而德勤的舉報PPT是週三晚開始傳開的,會不會太巧呢?

這麼一梳理下來,德勤的舉報事件雖然是讓人稱快的正義之舉,但是就目前來看,卻給多方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不過,任何一個事情都有兩面,如果對各方都只造成負面影響,那是不科學的,必然有一方或者幾方獲得正面影響。

PPT點名的幾位同事、躺槍的畢馬威,甚至另外的兩大會計事務所,都不太可能在這次事件中獲益;德勤本身除了獲得一個藉口,可以低成本解僱幾位涉事員工之外,也不會有什麼正面影響。所以這幾方都可以排除。

至於YW本人,雖然在審計會計領域的仕途毀了,但是PPT中多處透露他(她)本人堅定的職業道德、對審計工作的熱愛和執著,有可能會在事後得到監管部門的破格聘用。

在監管部門方面,一直存在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就是讓一小群收入不是很高的人,去監管一大群富豪,要做到完全客觀公正是根本不可能的。

有句話說得很好:“一個城市的自信,來自它的房價;一個人的自信,來自他的收入”。監管人員的年薪再高也不過百萬,單從利益上說,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公關預算都可以輕鬆擊潰他們的防線。如果想從提高監管人員待遇的方向去解決問題,那是不現實的。只能從人選的方向解決。

目前認為,監管部門最理想的人選有兩類:一類是處於馬斯洛需求金字塔的頂端,只追求自我價值實現的退休專業人士;另一類就是對公正、公平有天生的執著,執著的程度足以讓自己水火不侵,而且熱愛本專業的人才。

這兩類都是稀缺人種,可遇不可求。如果YW本人在PPT中對自己形象的描述完全客觀真實,那的確是監管部門需要的人才。不過,即便以後YW真的能進入監管部門,這事情也不會高調宣佈,不然以後每天都有年輕人尋思著收集證據舉報自己所在公司——不務正業還在其次,導致上市公司人人自危,加大對員工防範的成本,最終影響了經濟增長,這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對於股市上市公司,短期雖然被情緒殺估值,但中長期來看,正面影響會更大。

如果把一家家的上市公司比作考生,那麼會計事務所和審計師就是監考老師,股東和投資者就是要根據考試成績聘請這些畢業生的企業主。考生作弊固然可恥,縱容甚至配合考生作弊的監考老師更是對本職業的侮辱,也是對誠信考試考生最大的不公平。

去除一批這種毒瘤,整治監考老師的風氣,企業主的招聘效率就可以提高;付出更多努力的學霸可以得到更多更好的機會和待遇;不務正業的學渣更難透過欺騙而獲得不應有的機會和待遇。

顯然,資本市場裡的“學霸”就是上一期所講的各種核心資產:他們的業務有過硬的需求支撐,產品有護城河,沒有造假的必要;同時,這些公司本身熱度很高,每披露一份財報都有成千上萬雙專業會計審計的眼睛盯著,也沒有造假的空間。

而資本市場裡的“學渣”就是不務正業、上市只為圈錢套現、每年都有高額的審計預算、靠操縱財報吸噬中小股東和股民利益的垃圾股和準垃圾股。

總的來說,德勤PPT舉報事件是一次正義之舉,舉報人賭上自己的職業生涯,為行業規範做了一次貢獻。雖然短期對多方利益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但由於生態的改善,中長期將帶來更大的正面影響。

12
最新評論
  • 1 #
    相關審計工作支援我們的審計意見,這句話什麼意思?
  • 2 #
    德勤事件對持有自身監管較弱的中小、創業版上市公司股票的要小心,這個事件可能會打亂A股走勢節奏。但對持有自身監管較嚴的大型國企藍籌可能帶來結構性機會。
  • 3 #
    德勤入門門檻極高,都是碩士、大部分是博士,ppt這個活根本不在話下。
  • 4 #
    紅黃藍?就北京那個虐童的幼兒園?當初鬧的那麼兇,居然還活得好好的?[what]
  • 5 #
    如果我開事務所,第一個高薪聘用YW。這是誠信的品牌,值錢的!
  • 6 #
    如果是真的,德勤的HR還有很多工作沒有做到位啊,員工不滿意 工作方式方法有問題直接導致公司公開的誠信問題。常識告訴我們 所有審計師事所都須遵守法律法規,何況一家百年企業龍頭?公司內部也絕不會是一言堂,每個審計報告都需要經過預審 初審 終審 核驗後才可以釋出,公司內審部門也不是吃白飯的 合規部 法律部的人全瞎了眼?四年工作經驗的員工發現的問題他們全都不知道不處理?這明顯是個雙輸的局面,舉報人在這個行業裡沒人敢請了,一個不滿意就舉報,單不說舉報是否屬實,就說公司員工洩露客戶資料這件事就夠公司喝一壺的,這種人誰敢請?德勤因為管理混亂,沒有及時解決員工的疑問導致發酵成如此不堪的結果,哪家公司敢用他家審計?動不動公司核心財務資料就會被公之於眾,無論客戶是否有違規行為,在沒定性之前,這樣做都是不對的吧?保密協議白籤的嗎?職業素養在哪裡?
  • 7 #
    可以相信他們的專業能力,千萬別信他們的職業道德。
  • 8 #
    審計可信嗎,反正我是不會相信這玩意兒,僱主出錢請人來審計自己,這種模式也不知道是哪個天才想出來的。
  • 9 #
    用過德勤做年度審計,也不過如此。職業道德很重要。。。
  • 10 #
    對企業和審計有深刻了解的人都會覺得,這個舉報實在是水平有限的體現,四年時間,可以發現很多企業的問題,透過發現問題來抨擊放飛機後的結果,會更有說服力。除非這哥們一直負責些無關痛癢的科目,對企業的實際業務操作全然不知。
  • 11 #
    非常期待,00後開始大規模的進入職場以後,帶來的震撼。 顫抖吧,老闆們!你們面對的可是受過良好教育的一代。這一代人最大的特點是,在幼兒園學會了排隊和不隨地大小便。 這是以前60後70後80後,甚至某些90後,都沒受過的教育。
  • 12 #
    職業道德是一個行業的標準,你提到了假如有僱傭YW做監管的,嚴格執行標準,會影響經濟,短淺目光。水至清則無魚,看這句話用在哪個位置,好比你一個守門員,能做假球?體育競技道德放一邊?可笑…商場無情,可以玩爾虞我詐,沒有道德底線。但是假如人人都覺得可以混淆視聽,這樣的經濟無非就是紙老虎。
  • 13 #
    會計事務所瘋狂壓縮時間,榨取最大人工價值的惡果即將浮出水面……要制定國際標準限值這種無限制的擠壓
  • 14 #
    00後步入社會這種事會越來越多的 贊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妹子最享受的聊天套路,你知道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