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我的朋友,是一名銷售員,月平均工資在1.5萬左右,這在三線城市,相當可觀。她的丈夫是一名出色的中層管理人員,家庭和睦,事業有成,本應該滿面春風的她卻也找我抱怨起來。她說她在單位沒朋友,總是拿銷售冠軍,升職加薪的事兒卻從來沒有輪到過她。

在她眼裡,自己就像是海上的孤島,聚會時會冷場,會尷尬,與人打交道時會壓抑,會苦悶。長此以往,這讓她失去了自信。本來很優秀的銷售員,和客戶溝通起來頭頭是道,為什麼變成自己的同事就手足無措了呢?

原來是她沒有捋清公司的人際關係,敏感的關注對方的反應,因為對自己要求嚴格,所以對別人也同樣要求嚴格。關於這種現象,《療愈你的內在小孩》這本書給出了答案:在你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是怎樣對你的,你就會把這種關係用到所有的人際關係中,包括職場關係。

現在我們來看看我那朋友的原始家庭,她父母是二婚,她家兄弟姐妹多,她還是老大,所以,她對人際關係比一般人要敏感,說話措辭都比較小心。而且她的母親很要強,對她的要求十分嚴格,天不亮就起床唸書,衣服稍微有些汙漬就要立刻換洗。

她不瞭解她內心的小孩,因此常常把她和同事的關係拉回了她過去和父母的關係。

其實,我們職場中的關係是現實層面存在的關係的,如果我們內心的小孩是受到過傷害的話,那麼和別人相處,我們就不會處在面前的這個場景,總是被拉回過去我們遭受到傷害的那個時刻。我們有可能把領導當成父親或者母親,把同事當成兄弟姐妹。

《療愈你的內在小孩》這本書幫我們清楚的分析了職場內在小孩的特點與應用,它把職場關係分成了四種,第一種:非常遠的關係,平時沒有交集,比如坐辦公室的會計和車間裡的工人。第二種:陌生人的關係,平時有接觸,但是兩個人沒有實質的關係,比如快遞小哥、銷售員,平時打交道都是例行公事。

第三種:更近一點的同事關係,比如一個辦公室的同事,天天八個小時都膩在一起,知道彼此的脾氣秉性和喜好,還有可能知道彼此的家庭情況,正是這種關係中,容易出現移情,我們內在的小孩容易被激發起來。辦公室戀情的機率很高,其實這裡有很多都是移情的一種體現,我們只是把喜歡的物件當成了自己的異性家人。

第四種:就是親密關係,我們在職場中會遇到一些主動照顧我們,幫助我們的人,我們會覺著他們很溫暖,親近,就形成了親密關係。最早的親密關係源於母嬰關係,後來就體現在我們成長過程中和父母形成的關係,以及和愛人形成的關係。

弄清楚了職場關係的四個分類,我們就可以對號入座,把我們周圍的同事分配到相應的類別中,方便我們識別人際關係,客觀、理性對待人際關係。

在一個公司中,老闆就是大家長,公司裡的員工就是兄弟姐妹,兄弟姐妹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在兄弟姐妹中也會有一些差別,就像是家裡的老大一樣,經常會代替父母去管理、照顧弟弟妹妹。那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老大呢?一般公司中的老大基本上都會有三個特點:入職早、年齡大、和老闆關係近。有什麼事,我們都願意找他商量,找他傾訴,在大家心中的分量佔得比較重。

另外,職場中,也有“反面角色”,我們稱他為批判者,這些人一般都不怎麼合群,有什麼事情都愛跳出來挑理提意見。在家裡的兄弟姐妹中也經常有這樣的刺頭,平時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對什麼都不滿意,他們往往用這種方式引起父母的注意,可事實是他們越這樣越得不到父母的愛。這類人內心都比較脆弱和自卑。

老大和批判者都是職場中的少數人,那麼在職場中最多的一類人就是跟班。比如,我老公,37歲,月薪7000元,五險一金。圖工作穩定,每天按時上下班,完成規定的工作。他們不願意改變,也不想做出大的貢獻,目的就是賺的錢夠養家就好。

職場關係中還有一種不招人喜歡的型別。《療愈你的內在小孩》把這種型別定義為敗家子,滿滿的負能量,自己過不好,也不讓別人幸福,可能會暗地裡使壞,我們碰上這種人就要遠離。

有不招人待見的,就有招人喜歡的,這種人都是老闆的寵兒,類似於家裡的老小,他們可能有特殊背景,可能有能力,有人脈,他們往往和老闆有溝通的綠色通道,一般這類人都比較聰明、友善,所以我們在職場中要儘量善待這類人。

由此可見,幾乎職場裡每一種型別的人,都可以移情到家庭裡的兄弟姐妹的關係之中,我們要多去識別,多去感受,老大有老大的責任和權勢,老小有老小的寵愛和優勢,中間的不打腰的則要學會順從,當然也會出現批判者和極少的敗家子。瞭解了這些,也就捋清每個人在職場中扮演的角色。

《療愈你內心的小孩》幫我們瞭解自己內心的小孩,洞悉職場關係中的內在小孩,打造適合自己職場發展的關係氛圍,鋪平職業發展道路,快速實現職場發展目標。

12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讓自己喜歡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如何投入工作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