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一個永恆的主題,什麼是朋友?
我從百度查到的對於朋友的定義是:朋友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指志同道合的人,情意相投的人。彼此有交情的人,後泛指交誼深厚的人。
朋友,從另外一個角度上講,是一種關係,一種彼此相互扶持的關係。
而職場上的朋友,就增加了一個“職場”的限制條件。
職場是什麼?是一幫子小朋友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去做事,是配合完成任務。這就促使大家相互協作,映射了另外一種“志同道合”、而一同走得遠了就有了“交情”,乃至於“交誼深厚”。
但職場又有另外一面,在大家一同打拼的同時,年底分錢就需要績效被評價個A、B、C、D。績效A永遠是稀缺資源。更深一層,晉升更是一種稀缺資源,每每只有不到10%的人才能得到晉升。
當逐利的人性遇上資源的稀缺,職場的這種朋友關係,就會被逐利的自我意識所打敗。記得那年公司量工服, 我已經排了很久,眼看就要被量到了,這時候一個非常熟識的同事來到我的前面,本意是想看看情況。我前面的同事A說:“你別回去了,就這裡量吧,要不你剛來,得排隊1個多小時。”此時,他躑躅了,因為和他一起來的好哥們在排隊,是進行1個小時的等待?還是加個塞兒?他思想進行了鬥爭,最終選擇回去挨兄弟罵了,加塞兒成功......
這小小的例子,若對映在商業上,“出賣”朋友的故事不勝列舉,不再贅述。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對於朋友的忠貞比不過眼前得到的利益。這個同事眼中1個小時的時間比同事罵更重要。而商業上出賣隊友,獲得的利益可以讓自己的家人過得更好。所以,作為朋友的你,比得過他的家人嗎?答案不言自明。你可以說他不夠意思,但換個角度,在利益面前,你能保證自己就做得會更好嗎?
放大一個尺度, 領導說“你要像家一樣地看待你的公司。”沒錯!當這個“家”富裕、成長的時候,是個家,所有的人都是“我們”。等當這個家碰到問題,向下走,碰到問題的時候,就會自然區分出“我們”、“你們”、“他們”。該裁你的時候,當領導的管你有沒有房貸。因為蛋糕、利益不夠分了嘛! 世界上更有活色生香的例子,沒有新冠肺炎的時候,我們是歐盟、我們是北約,大家一起過!來新冠的時候,西方那邊是不是打得也跟熱窯似的?!還有那個牛X的特沒譜,哈哈哈。。。。
話扯得有點遠,我只是想說,職場的本質更像一個俱樂部,有好的專案和目標,大家一起團結協作。如果沒有了,那咱們就散夥。何必去糾結職場真朋友與否這個話題呢?!
況且,不在職場,百歲人生,又能有幾個真朋友?
我想說的是,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無論是否為職場圈,要對他們好,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但若他們負了你,也要豁達地處之。
這個世界,不在事事都清清楚楚,而在和諧,這就是中國中庸之道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