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人一輩子若喜歡做一件事,並認真地堅持,堅持、再堅持地做下去,那麼這件事的結局,十有八九將是輝煌的。

但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是堅持,最困難的事也是堅持。說它容易,是因為要堅持不懈做的事情往往很簡單,只要願意去做,人人都能做到。說它困難,是因為堅持不懈做簡單的事情,要耐得住寂寞、枯燥甚至孤獨,大多數人常常耐不住而將自己堅持的目標捨棄,或者沉溺於缺乏行動的空想中自娛。真正能堅持做下去、做到底的只是少數人,因而能把遠大的志向變為身邊現實的也只是少數人。

有一則寓言,說的是老駱駝在垂暮之年,又一次穿越了號稱“死亡之海”的千里大沙漠。勝利歸來後,馬和驢請這位老英雄去介紹經驗。

“其實沒什麼好說的,”老駱駝說,“認準目標,耐著性子,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到達了目的地。”

“就這些?沒有了?”馬和驢同時張大了嘴,驚訝地問.

“沒有了,真就這些。”老駱駝誠懇地答道。

“我以為他會說出驚人的話來,誰知道簡簡單單三言兩語就完了。”馬私下失望地說。

“一點兒也不精彩!”驢也深有同感地附和道。

這則寓言生動形象地告訴我們:成功並不複雜,認準了目標,堅持將“一步一步往前走”的簡單的事做到極致,你就成功了。

把簡單的事做到極致,目標必須始終如一

記得我們上小學時,做過這樣的試驗,在大晴天的陽光下,將一面放大鏡放在報紙上面十多釐米處。如果放大鏡總是不斷移動,照再長時間,報紙也不會被點燃的。如果放大鏡不動,陽光就會聚集到報紙上一個點上,不一會兒報紙就會被點著燃燒起來了。可見,堅持不懈地把所有的光和熱聚焦到目標上才能成功。如果你的目標遊移不定,光和熱聚不到一起,即使有再大的太陽能量,也無法達到目的。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雕像

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曾在上課的時對他的學生們說:“從今天開始我要求你們每天做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就是每個人把胳膊儘量往前甩,然後再儘量往後甩。總共甩300下。”

說著,蘇格拉底做了一遍示範動作。然後問:“大家能做到嗎?”

學生們笑著回答道,就這麼簡單的事情,有什麼做不到的?

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有多少同學每天堅持甩手300下?”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

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了同樣的問題。這回,有80%的同學自豪地舉起了手。

一年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我要求你們每天堅持甩手300下,一年來都堅持做到的請舉手。”

結果,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柏拉圖在這件很簡單的事情上能夠一直堅持,說明了他對所做的事始終目標如一,持之以恆。這是他能成為舉世聞名哲學家的重要原因。

簡單的事重複做,做到極致,就是專家;重複的事用心做,做到終端,就是贏家。

大家都很熟悉的國防大學著名教授金一南,他的成長經歷也深刻地揭示了這方面的規律。在《三尺講臺激盪四海風雲》演講中,他這樣講述了自己成長的經歷:

33年前那趟滿載新兵的列車上,周圍戰友在新兵連長指揮下高唱“我是一個兵”、“日落西山紅霞飛”,整個車廂熱血沸騰。我坐在車廂一角也跟著唱,但聲音很小,彷彿不是這歡樂群體的一分子。我覺得周圍哪一個人的條件都比我好,自己是這個群體中最差的一個。

這就是我軍旅生涯的起點。

參軍之前,我當過兩年工人。當工人,也是從最簡陋的工廠——街道小廠——和最艱苦的工作——燒玻璃瓶——幹起。記得在師傳帶領下第一次走進車間時,我被眼前景象驚呆了:車間四壁被煤油燈燻得漆黑,大白天一進去,眼睛好長一會才能逐漸看清室內佈局;兩條長長的木桌上,四排煤油汽燈在鼓風機作用下吐著藍色火焰,工人們坐在長桌兩邊的木椅上,急速轉動手中一截截玻璃管,燒製裝阿司匹林藥片的藥瓶。

一張張臉分不清男女,都是鼻翼灰黑、滿頭淌汗、面頰被高溫煤油汽燈烤得通紅。

這個煙熏火燎的車間,就是我走上社會的最初起點。30多年來,不管我通到什麼挫折或受到什麼讚譽,都沒有忘記自己的這個起點。2003年我被評為國防大學首屆“傑出教授”,有人說我“天生是當教員的”,我一下就回想起30多年前在工廠時,被稱為“天生的好工人”。

當時我一天能燒兩千多個瓶子,作為優秀徒工被選送外廠學習車工。為了磨好車刀,在充滿氧化鋁粉塵的砂輪間我一待就是40分鐘。為了完成支援越南前線、加工代號為“525”的輸油管接頭,我在C620車床上連續突擊36小時,下班時腳下就像踩著棉花一樣,昏昏沉沉不知怎麼回的家。緊張的工作中我右手背被車床尾座頂尖撞破,血一下湧出來,因為金屬切削不能停止,我一邊往工作褲上抹血一邊繼續幹。師傅走過來,看見我工作褲右側全是血,嚇得大叫,以為我受了嚴重工傷。她強行把我從車床上拖下來到衛生所包紮,才止住了流血。在衛生所門口,車間主任說了句我至今清晰不忘的話:“金一南天生是個好工人。”

從“天生是個好工人”到“天生是個好教員”,還相隔了很遠。其間包含參軍入伍12年基層連隊生活,當我在全團技術競賽中取得優勝、被破格提拔為連隊技師時,有人說我是“天生當技師的料”。後來又在圖書館工作了11年。下部隊蒐集資料,學計算機、學外語,開發“國防相關資訊情報系統”。當該系統獲軍隊科技進步獎、成為全軍軍事訓練資訊網上執行的第一個大型情報資訊系統時,又有人說我是“天生幹圖書館的料”。

“天生的好人”到“天生的好技師”,從“生的好館員”到“天生的好教員”,這經恰恰證明一點:沒有什麼事是註定的,沒有什麼人是天生的。特別是我們這一代人,從一個大動盪的年代走來,註定了沒有比別人更優越的條件,註定了在同樣時間內,要比別人做更為艱苦的工作,走更艱苦的路程。

我從來沒有趕上什麼潮流,當上“時代的弄潮兒”。在刻苦自學的道路上,我也沒有找到捷徑,用的是最簡單和最笨的辦法。在埋頭工作的過程中,我更沒有進行今天十分時髦的“自我設計”。當工人時沒有想到自己還能當兵,埋在圖書館資料堆裡的時候,更沒想到有一天還能當上“傑出教授”。

人生途中很多事情自己無法把握,我能把握的唯有一條:從來沒有厭棄過、後悔過自己乾的任何工作。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都是全身心投入,一心一意把它幹好。我相信一句話:一個人如果熱愛生活,就從熱愛工作開始。一個人如果熱愛祖國,就從幹好工作開始。

對事物的熱愛,源於對它的珍惜,珍惜則源於深知來之不易。回想走過的路程,每一步都非常不易。多麼不易才當上工人,多麼不易才參了軍;多麼不易才進入國防大學,多麼不易才成為一名教員。別人那裡也許是舉手之勞的事情,而我必須竭盡全力。就是這些“不易”,使我不管幹什麼工作,內心很少埋怨,總是充滿感激。

有人可能說:這不就安於現狀了嗎?還能夠創新能夠前進嗎?我覺得不是。正是這種充滿感激的心理狀態,使我從來不把工作看作是累贅或重負。我從工作中感到的從來是歡愉,而不是苦難。我十分同意一句話:人們不是先產生靈感再去工作的,而是在工作過程中產生靈感。如果說自己在工作中還能夠有所創新的話,那麼其中的悟性並非來自聰明的大腦,而歸功於長期時工作專心致志的投入。這種在旁人看來甚至帶幾分“愚”的投入,使我最終能有所超越。

哲學家老子說:“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他說的“自勝”,就是超越自身侷限。我體會所謂超越,一是要超越艱難,二是要超越功利。我們哪一個人沒有個人難題?家庭難題、工作難題、事業難題……這些難題有些能夠解決,有些一時解決不了,還有一些甚至永遠無法解決。我們哪一個人不曾面對多種多樣的功利?獲取學歷、評定職稱、晉職晉銜、立功受獎……把全部注意力都投上去,也不一定夠。一個人如果被眼前的難題和心中的功利框住,失去的是向前看的視野和超越自身的境界。

1980年我在北京軍區通訊團當技師,夏季炎熱不堪,蚊蟲叮得胳膊上腿上會是包;冬天滴水成冰,早晨醒來臉盆裡的毛巾都凍得邦邦硬。就在這樣的環境裡,我自學世界通史和西方哲學史。沒有任何功利,只為探求未知。當時根本不會想到20年後,它竟然成為我在英國皇家軍事科學院取得優異成績的基礎。1987年我進入國防大學圖書館,感覺就像高爾基說的“撲在書上,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一樣,如飢似渴地看了很多書。這種對多學科的廣泛涉獵,既不為求學歷也不為評職稱,沒有任何功名利祿的考慮,而恰恰是成為當好一名國防大學教員的基礎。

這些年來我深深體會到,正是來自對工作的熱愛、對知的執著,使自己能夠不斷超越周圍環境、超越工作分工、超越業務範圍,雖然沒有“有心栽花”,卻實實在在地在“無意插柳”。

1997年到美國國防大學學習,除完成圖書館業務的學習外,我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對美國國防大學以至美軍院校的編制體制進行詳盡瞭解,零握大量第一手資料。沒有人賦予任務要求我這麼做,完全是“自找苦吃”去啃一塊硬骨頭。為了弄清問題,沒有時間去逛大街,去觀光遊覽,而是整天待在國防大學內,或者從這個院校到那個院校,從這個基地到那個基地,然後每天晚上在自己那間小屋整理瞭解的情況。

回來後撰寫了三篇報告——《美軍院校資訊化建設》《美軍院校編制體制及教育訓練情況》《美國人與戰爭》,後兩篇報告完全超出了圖書館工作範圍,超出了去美國學習領受的任務,也正是後兩篇報告產生了更大的反響。第二篇成為全軍院校改革領導小組的參閱材料,後來成為我講的兩個課題《美軍院校建設情況》和《外軍建設與軍事改革》的基礎;第三篇由新華社解放軍分社採用,網路上廣泛轉載,後來很多媒體記者認識我就是從那篇文章開始的。

金一南“從‘天生的好工人’到‘天生的好技師’,從‘天生的好館員’到‘天生的好教員’,這些經歷恰恰證明一點:沒有什麼事是註定的,沒有什麼人是天生的。”用他的話來說,就是:“我相信一句話:一個人如果熱愛生活,就從熱愛工作開始。”“從來不把工作看作是累贅或重負。我從工作中感到的從來是歡愉,而不是苦難。”“我也沒有找到捷徑,用的是最簡單和最笨的辦法。”就這樣,他用最簡單和最笨的辦法,在每個崗位上將自己的工作做到了“天生”這樣的極致,他成功了!

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著去做,成功就是每天進步一點點。正如數學乘式中每次只需增加0.1,乘積將會很快成倍增長一樣,一個人只要堅持每天的行動比昨天多一點點,每天的創新比昨天多一點點,每天的效率比昨天高一點點……假以時日,有什麼能阻擋得了他最終的成功?一個單位,如果將“每天進步一點點”,成為單位文化的一部分,其中每個人每天都能進步一點點時,試想,還有什麼障礙能阻擋得住它最終的輝煌?競爭者常常不是被其對手打敗的,是自己忘記了應每天進步一點點

簡單的事情如果不能做到極致,往往功虧一簣,終生遺憾

有位小夥子愛上了一位才貌雙全的姑娘。他壯著膽子給姑娘寫了一封求愛信。幾天後,他收到了姑娘的回信。這是一封奇怪的回信,信紙上空無一字,只是在信皮上署有姑娘的名字。小夥子繼續給姑娘寫愛慕的信,姑娘繼續寄來無字信函。

一年之後,小夥子整整寄出了99封信,姑娘也回了99封信。小夥子拆開過前98封回信,全是空白紙。對於第99封回信,小夥子沒有拆開它,因為他已經對這份愛情不再抱什麼希望了。他心灰意冷地將那第99封信放在一個精緻的木匣中,從此也不再給姑娘寫信。

兩年後,小夥子跟另一位姑娘結婚了。結婚後的一天,新婚的妻子整理物品,無意間發現了木匣中的那封信。她很奇怪,拆開一看,只見裡面有一張信紙,上面寫著:“我已做好了嫁衣,在你第100封信寄來的時候,我就會答應做你的新娘。”

拆信是舉手之勞的簡單事,小夥子已堅持拆了98次,也經受了98次考驗。但面對第99次載有他夢寐以求的愛的果實的回信,他卻不再有耐心、恆心和信心,重複去做簡單的拆信動作,而是選擇了放棄,結果小錯釀成大錯,與愛的姑娘失之交臂、留下終生悔恨。正是“勝利就在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呀!

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就會創造奇蹟

如果給你一張報紙,然後請你重複這樣的動作:對摺、對摺、不停地對摺報紙。假如你能把這張報紙對摺51萬次的話,你猜猜所達到的限度有多少?透過計算機的模擬,這個厚度接近於地球到太陽之間的距離。就是這樣簡簡單單的連續動作,只要做到51萬次,就能創造一個天文數字的厚度!它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能創造神奇的動作,其實不復雜,我們每個人都會做,但常常因為不屑於做而已。

我讀到過一個資料,說的是外國有一個企業家,他的事業非常成功。臨退休的時候,應大家的要求做一場離職前的報告,講講成功的心得。聽說由他來講,會場上人擠得滿滿的,因為他德高望重、創造了企業成功的奇蹟。結果拉開帷幕後,主席臺上擺的東西讓大家驚呆了,是一個結實的鐵架子上面懸掛著一個很大的鐵球,邊上放了一個大鐵錘和一個小鐵錘。

這位即將退休的企業家說,我想請兩個年輕人上臺來,用大鐵錘來錘這個懸掛的鐵球讓它晃動起來。兩個年輕力壯的小夥子自告奮勇上去後,拼命地錘了幾十下只聽到鐺鐺鐺直響,但是鐵球的質量太大,動不起來,兩個年輕人就放棄不再敲了。

老企業家請他們下去後,自己拿起了小鐵錘,開始鐺鐺鐺地敲這個大鐵球。禮堂裡的聽眾就很好奇,這麼大一個鐵球,用小鐵錘敲,是紋絲不動的,但他仍然不停地有節奏地敲。人們都不知道什麼意思。

3分鐘、5分鐘,10分鐘,20分鐘過去了……這位老人一直在重複這同一個動作,大家都有點兒不耐煩了,坐不住了。突然,坐在前排的一個婦女尖叫了一聲,她尖叫什麼呢?因為眼尖的她發現這個鐵球有了輕微的晃動,她就喊:“啊,鐵球動了!”

老人仍然很有節奏地一下、兩下地敲大鐵球,大家都看到鐵球晃動的幅度慢慢地越來越大,到後來晃動的幅度使整個鐵架子都嘎吱嘎吱地響,整個主席臺木板、會場的地板都開始震顫了。一看錶,已經40分鐘了,這位老人就放下了錘子,他一句話不吭,給大家深深鞠了個躬,就離開了主席臺。

這時候,禮堂裡的觀眾終於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大家用經久不停息的熱烈掌聲,感謝這位可敬的企業家作的最後一場震撼式教育。

大家悟出了什麼樣的道理?那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地做,長期地做,不怕枯燥寂寞地做,那麼,你看似不可能成功的大事情,也能做成功

你看那倆年輕人多有勁啊,大鐵錘敲得鐺鐺響,但未敲動大鐵球,因為沒有耐心不斷敲下去。這位老人雖然體弱,錘子也小,但按照能量守恆定律,即使敲質量很大的鐵球,微小的擺動還是有的。開始微乎其微,似乎勞而無功,但不放棄、不拋棄,持續不斷敲打下去,它的加速度終於積累到肉眼能看出來,累積到整個主席臺,整個會場地板都顫動了。

這位老人透過這樣特殊的告別演示,用目睹的不爭事實告訴大家,只要堅持不懈,一步步地積累微小的成功,你的事業一定能發生質的飛躍,你就能創造成功的奇蹟。最後,值此牛年新春,希望廣大同仁不忘初心、總結提高,天天有進步,年年有發展,職場大作為!

6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別抱怨生活不易,是你自己還不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