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和你一樣的職場打工人,一個和你一樣不想打工的職場人。
今天是大年初四,相信過去的三天裡,你已經走完了大部分的親戚了。
但是請問一下自己的內心,走親戚是出於自願的,還是被強迫的。
從我身邊的同事瞭解到,大部分走親戚都是被強迫的,非去不可,不去的話親戚家會有意見的。
我的同事大部分都是90後或95後,也算是可以稱為新一代年輕人了。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不願意“走親戚”了?
如果把我們父母那一代人稱為“上一代人”的話,那麼我們這一代年輕人就可以被稱為“下一代人”,便於大家理解。
我認為核心原因是上一代人的價值觀不足以引導下一代人!
我們分三個層面來解釋這個原因。
第一個層面,思維不對等了。
上一代人信奉的是群體、親情、面子、禮節、形式,他們很多人一輩子都是為這些東西而活。
而下一代人早已經受了城市文化和網際網路文化的洗禮,他們信仰【規則至上】、【利益大於血緣】,將性別平等、婚姻自主、尊重個人空間等等。
舉一個身邊的例子,關於離婚。
在上一代人看來離婚是天大的事情,是家族醜聞,是不能對外提起,甚至不希望這位離婚的子女回家,面對鄰居和親戚的質疑。
這會讓他們臉上無光,自己家裡居然有人離婚,可能會影響到自己在大家族中的地位。
在這種思維下,他們為了掩蓋這件所謂的醜聞,不斷給子女灌輸“單親家庭的危害”,“再婚掉價”等理念。
一部分子女經受不住這種思想洗腦,只能繼續忍受生活的折磨。
假如離婚這件事情不考慮外界因素,全部決定權給予下一代人把握,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會選擇自己的生活,離婚與否無所謂。
因為離婚在他們的眼裡,無非是把兩個人捆綁在一起生活,真正能夠在短短數年裡理解到婚姻的真諦,從親密無間的愛情轉變成相濡以沫的親情,是極少的。
所以,既然大家已經選擇了離婚,在利益不受損的前提下,無非就是換一個人結婚而已。
上一代人追求的更加是面子上的事,下一代人追求的更加是裡子上的事。
第二個層面,金錢觀不對等了。
大部人上一代人都經歷過了中國最困難的時期,說直白點,大家都窮怕了。
所以他們的金錢理念只有一個,存錢。
銀行賬戶有錢,就等於安全感。
而且他們大多有一個共性的毛病,並不關注自己的生活質量如何,但總會關注周圍人的生活質量。
比如,大到誰家買車買房了,小到誰家今天吃醬豬蹄了。
而下一代人的關注點只有一個,就是自己的生活質量。
下一代人不會過多關注存款這件事,更關注自己每天的生活質量,結果就是存款很少。
每逢走親戚,必然被問到“今年存了多少錢呀?”,而不是“今年身體如何呀?”。
演變到今天,上一代人關注你存款幾何,並不是真的想知道具體的數值,而是希望從中獲取到一個答案,“你過的好不好?”,他們渴望的答案是:你可以過的好,但不能過的比我好。
在下一代人眼中,這種問題已然被歸納到了無聊分類裡,牴觸情緒漸上心頭。
第三個層面,精神世界不對等了。
前面講到上一代人信奉的是群體,就好比我們家每逢過年有親戚來家中做客,父母必然要求我們不能進自己房間,必須陪著同齡孩子一起玩。
他們追求的是群體,是熱鬧。
隨著年齡的增大,作為下一代人的我們,追求的卻是個人獨立空間。
我們希望有這樣一個空間,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就算房間亂成一鍋粥,但此刻我的精神得到了極大的滿足,那麼就夠了。
隨著城鎮集中化和網際網路普及化,下一代人更加關心娛樂、遊戲、商業、金融等較為前衛的領域,而上一代人總是在關心鄰居親戚間的八卦,關心著下午拉著哪三個人組一桌牌。
兩代人之間的共同話題越來越少,相處的時間自然更少了。
就像曾經看到一句話,所謂過年回家,無非就是換個地方刷手機和睡覺而已。
過年,對於下一代人已經沒有了曾經的年味了,甚至可能會成為部分人的負擔。
確實,上一代人是活在大家的眼裡,所以格外注意自己的形象和名聲,而下一代人完全活在自己世界裡,他們不會顧及別人或者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