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管理學家陳春花說:“對於管理規律,很多人做過總結,我認為管理規律中,最具有普遍意義的是,管理不談對錯,只面對事實解決問題。”

只為目標和責任工作,不糾纏對錯。

不要忽略真正的工作目標,糾結於具體的工作方法。

上下級要認知越來越接近,老闆要讓下屬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下屬考慮的是老闆的要求自己能做到嗎。

不要證明自己的對錯,不要評價上司的對錯,上司的上司自然對他有評價,你的評價一點用沒有,因為你沒有能力和資格。

進步慢,是隻用自己。你需要向上管理。

《領導梯隊》中講到,個人貢獻者只需要專業和規範,在計劃時間內完成任務來做出貢獻。

業務骨幹如果沒有團隊貢獻,就不能成為管理者。

工作中為什麼大家很少彙報困難?大多數是面子問題,擔心領導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大部分人迷戀單挑,希望領導誇獎自己。但是老闆最關注的,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不管你用什麼方法,你需要完成老闆交付的目標和任務。

上司的職責究竟是什麼?

1、帶領團隊完成上級交付的目標;

2、為下屬制定計劃,提升下屬效率;

3、為團隊爭取資源,為團隊解決問題;

4、培養和選拔人才。

老闆就是資源,不要白不要。他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解決問題,你就應該找他。

需求明確和需求模糊,有困難和沒困難,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要給老闆一個切入點。彙報進展和爭取資源,是老闆最喜歡的。

怎麼爭取資源呢?

日常工作中幾種常見的困難:不知道;不會做;做不到;不想做;沒想到;做不完。

個人目標問自己,工作目標問上級。

不會做的問題,都跟流程有關,沒有經驗,不熟悉。要延遲彙報,向別人請教。這是你要自己解決的,你不會做是你自己的事。

做不到的問題,是沒有能力,主觀上有牴觸情緒,或者沒有資源。當資源上有問題,要一對一和老闆彙報。講清楚缺口有多少,希望老闆給多少資源支援。老闆看懂了,會支援你的。

不想做的問題,是不希望承受那個責任和壓力,有情緒。不要隨便吐槽,要首先調整狀態,外出走走,去健身房,把情緒釋放出來,再跟領導提出來。

沒想到的問題是風險類的,不在計劃之內的。要變的是計劃,不變的是目標。風險類的問題,要及時報告給老闆,老闆有事前知情權,要讓老闆有個準備,不要拖延。老闆會及時想辦法解決,成果獲得後他依然會重用你。

做不完的屬於決策類的問題,要及時彙報,比如老闆會給你增加人,或者決定哪個工作先不用幹了。決策是取捨。要找老闆做決策。要問老闆哪個是最重要、需要最先完成的、最先解決哪個問題,不要胡猜。優先順序的事情,要請領導幫忙。

跟老闆的相處,是你工作中最重要的事情。要知道中層在想什麼,高層在想什麼。

爭取支援的步驟:

1、困難和具體問題;2、已經取得的成果和進展;這個很重要,必須講。

3、講清楚為什麼需要支援;4、說明白需要什麼支援,包括時間。

要有理有據,讓老闆知道你的困難在哪裡,為什麼要給你支援。

老闆最大的成本是決策,最想只籤個字就好。你沒有信心,他為什麼幫你?要幫老闆做決策。不是讓老闆做選擇題。不必看老闆風格,你要有你自己的主意,告訴他你的決定是什麼。

彙報困難的目的,就是為了爭取資源。要拿出一副特別好的心態,他幫不幫你都要彙報,我太難了,能爭取多少就爭取多少。你放心,大部分問題都不會幫你解決,但是能解決一個是一個。

要選擇時機。能調動老闆的長處,發揮他的優勢。把他的優勢和你的困難結合起來。

老闆的需求是什麼?

1、獲得他的上級對他的認可;這個最重要。

2、持續出色完成團隊目標;這個其次。

3、實現更低的管理成本;他也不願意多給他的上級找事。

4、被下屬尊重和信任。

這是你的老闆的剛需。

不要為了顯示分歧,要回到目標本身。如果你的領導喜歡背後捅刀子,你乾的多好都得不到晉升,那你需要換領導。不要抱怨,抱怨久了他一定會知道的,對你更不利。停止抱怨,不要給自己找事。

反饋不同意見,交換有效資訊,是為了幫老闆做決策。不要只反映問題而沒解決辦法。不要總想證明自己比老闆強。

上班不是為了純粹上班下班,是為了獲得自己想要的。

領導喜歡樂觀的人。不僅你自己能思考,也能調動上司思考。老闆,您怎麼看呢?讓老闆覺得跟你交流有價值。你做任何事情,都要請老闆授權確認,尊重很重要。

12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盤點我們在職場給領導捅過的簍子、挖下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