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最近工作中發生的一系列事情迫使我開始思考,在職場上怎樣溝通才算到位,如何才能減少因為溝通不暢導致的問題。

下面是我最近經歷的幾件事。

第一個栗子,我們工作中很常見的現象:

行政部小李興高采烈地把印好的單頁拿去給業務部,業務部老林看了一眼,立刻怒氣重頭:“怎麼印的A公司的名字?”

小李一頭霧水:“印之前不是問您是否要印上公司名字嗎?”

老林氣的直搖頭:“我以為你說的是B公司的名字啊”

“我說的自然是A公司啊……”

在這件事情裡,小李和老林確實是溝通過了,但是沒有到位。他們兩人心裡都有自己的固定的思維模式,以為對方理解的和自己一樣,所以在溝通中省略了很多資訊。事後發現被省略掉的資訊極其重要,直接導致了問題的發生。這個例子告訴我們什麼呢?溝通中,寧可多說一句,不能少說半句!尤其是關鍵性的資訊,反覆確認也不為過。

我覺得比較好的一種方式是:“語言溝通+落筆為安”。語言的溝通存在很多漏洞,有時候即使反覆確認,也會出現對方大腦不線上、嘴巴飄了、事後反悔等各種問題。因此,如果結合溝通之後來個書面的確認,或者書面記錄後再語言溝通確認一下,將會使溝通的準確度極大提升。

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都喜歡走捷徑,以為“都說了呀,就不用書面了吧!”“都書面報了,肯定沒問題了!”往往這種時候都會出問題,導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煩。所以溝通,不能怕麻煩。

也會有這種情況,再舉個栗子:

公司例會上,劉經理彙報工作,一貫的念稿形式一溜下來,把最近的問題統統做了彙報,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議:“對於這件事情,我們的建議是停止發放該補貼。”

其他領導沒有一人發表不同意見。

這件事情的主要問題在哪裡呢?少說了一句話!這句話需要特別的語氣特別強調“對於這件事情,我們的建議是停止發放該補貼。各位領導是否有建議?我們可以討論,若沒有,我們就這樣執行了。”根據我的經驗發現,很多人在開會的時候並不專心,別人彙報問題的時候,他們可能沉浸在週末旅行的美好回憶裡,腦子不線上的;也有很多人不喜歡主動發表意見,但並不代表他沒有意見,他等著別人問他呢,你不問,他就憋著,但說不定哪天他就找到了機會要吐出來,又是給大家增加了很多煩惱。希望我們都不是那樣的人,也希望遇到這樣的人我們能提前防範。為了保證事情的順利推進,劉經理還有很多工作要做,除了會上多說一句話之外,其實如果會前能就相關責任人去簡單的溝通一下,瞭解一下想法,或許出具的解決方案更加有實用性,遇到反對意見的可能性也更小;會後還應該就此事做書面決定或方案,請相關責任人簽字確認。

另外,與上級的溝通又應該注意什麼呢?與上級的溝通一定要多,要頻繁,多請示,多報告,即使讓上級覺得你有些煩人,但終歸是能理解你尊重領導、重視領導的苦心,不會落得個自作主張、無視領導、給領導穿小鞋的下場。曾經我的上級跟我說,希望我能勤往他辦公室跑,言外之意是讓我多彙報、多請示,直到我也有了下屬之後,才深刻體會到這一點,如果我交代個事情給誰,他從頭到尾都不與我溝通,一個人全部做完,結果往往不是不好的,一是過程中我會擔心他得進展如何了?二是做出來的結果可能與我的要求相差很大。如果用一句話形容上下級的溝通的話,應該是“能夠像流水一樣,流動起來,迴圈起來,順暢起來。”

總之,溝通不能偷懶,要多溝通,要反覆溝通,要有重點的溝通,要有相應的配套保障措施。生命不息,溝通不止。這職場條路上,我們還有很多很多要學習要經歷的東西。

8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無論是職場還是生活中,需要具備的最重要的特質就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