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昨天,是春節假期過後的第一個工作日,就有人因為突然回到工作感到不習慣了。

我猜有這種狀態的同學不在少數,我們通常把長假過後的疲勞狀態稱之為“假期綜合症”,通常過幾天就調整過來了。

但事實上,幾乎相同的表面症狀之下,還有一種情況可能要比“假期綜合症”嚴重多了,我們把它稱之為“職業倦怠”。它的特點是,不僅會覺得身心俱疲,還會覺得自己的工作毫無意義。

如果是這種情況,那就特別值得重視了。

— 1 —

為什麼會有“職業倦怠”?

心理學對於情緒的解釋是:人的情緒最重要的功能,是應對壓力。

比如,當我們突然接到緊急任務、工作上遇到巨大挫折等危機情況時,迅速反應、高強度工作都是透過情緒來啟動的。

但其實,情緒本身也是一種資源,是有用完的時候的。你可以理解為鋰電池,每次處理一件緊急的事情,就會耗費一點電量,當儲存的電量被耗盡且沒有及時充電的時候,人就會陷入一種職業倦怠當中。

在職場中最常見的場景,通常包括:上級交給你的任務量很大,怎麼做都做不完;部門裡有個同事,總給你找茬、挑刺、對著幹,讓你無法應對;你所在的公司或部門,所有的重大決策都跟你的意見不同,你的建議又沒人採納。

這些情景如果長期存在,無論你怎麼做心理建設,恐怕結果都很難改變。

— 2 —

如何走出“職業倦怠”的狀態

我們經常說,工作只是生活的一個部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工作甚至算不上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那為什麼工作還會給人帶來那麼大壓力呢?

本質上,是工作中有很多掌控不了的事情和狀況,而這些狀況又經常讓你忍不住去惦記,這種時候就會特別消耗你的情緒。

準確的判斷哪些是自己能控制的,哪些是自己無力改變的,哪些是透過求助可以改善的,哪些又是根本沒必要去刻意關注的,這種能力在此時就顯得非常重要。

專注於當下,做好自己能把控的每一個細節,這種狀態一定會有所改善的。

寫在最後的話

在工作中,最最糟糕的狀態是認為工作只是為了養家餬口,帶著應付的心態去面對每一項任務。這樣的情況,任憑你能力再強,也無法久持。

把自己的成長,未來的職業規劃和自己的興趣愛好融入現在的工作,才有可能從壓力中看到意義,在希望中看到成長。

希望你永遠不會撞上“職業倦怠”這面牆,保護好自己有限的情緒,保持身心健康,在職業發展的快車道上一往無前。

8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下班之後真的能拉開了人與人的差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