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一談到“精神虐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情侶、伴侶關係。不太會聯想到職場。其實,雖然這兩種關係的脈絡不同,運作方式卻有些類似。長期下來,給人們帶來的精神壓力和破壞是非常之大的!

何謂職場上的精神虐待?

所謂的職場精神虐待,是指任何藉由言語、表情、姿勢或者文字來侵犯個人人格、尊嚴或身心完整的舉止,以及危害此人正常工作或破壞職場氛圍的行為。

當權力的嫉妒與霸行相沖撞時,公司內部發生暴力和虐待的機會便會增加。

研究職場騷擾的主要是英語系的北歐國家,並以【職場暴行】(mobbing)一詞指稱這種現象。瑞典教授海因茨-萊曼(Heinz Leymann)專研工作心理學,歷經10年針對不同職業團體進行研究後,他把這種現象命名為【精神恐嚇】(psychoterror)。

職場上的這種心理戰包含兩個要素:

一. 濫用權力

二. 精神操控

誰是施虐的目標?

成為受虐目標的人和大家以往理解的不一樣,並不是懦弱的人或“新人”,而恰恰相反!那些有自己獨到見解、經驗豐富、並不屈從於權威的人更容易成為被施虐的目標。

如何開始?

這種開始是循序漸進的,也可以理解為試探性的,同時還需要廣泛的“群眾基礎”。

最開始,施虐者會在公眾場合(如開會中、團隊聚餐中)公開否定、貶低目標人物,並嘗試得到團隊裡那些害怕權威、阿諛奉承者的追捧和附和。團隊中還有很大一部分群體屬於“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型別,這樣一來,目標人物就成功的被“孤立起來”了。

如何持續?

職場施虐者對目標人物其實無外乎想達到2個目的:一是屈服,二是走人。

所以,這需要一個過程。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慢慢的消磨目標人物的意志、耐性、自尊呢?這也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比較常見的伎倆如下:

伎倆一:【孤立】

剛剛已經談過了,最開始的時候,欺壓者需要把目標人物進行孤立,只有讓他成為一方獨舟,才無法泛起漣漪。

一個組織中是由多個人組成的,大多數人出於人性本質,體現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特徵,大多數人迫於生計也都是習慣於屈從於權威的。

還有一小部分人屬於“小人”,這部分人擅長阿諛奉承、顛倒黑白、謀取私利、損人利己或不利己。

所以,由於大多數團隊人的本性導致:權威要想孤立誰,相對還是比較容易的。

一旦在團隊或組織中被孤立了,“心氣”就沒了!就不想再跟他們“玩”了。或者說“稜角”就被削弱了許多。那麼,施虐者的目的就達到一半了。

伎倆二:【拒絕溝通】

在衝突管理中,溝通是最重要的處理衝突的方式,如果拒絕溝通,無疑就會加重衝突的程度。但無論什麼時候,發生衝突後,受傷的一定都是職位低的人。

上對下的衝突中,上級拒絕下級進行相關的解釋、溝通,就會置下級(被施虐物件)於不利。

伎倆三:【打擊信心】

就是對被施虐物件不停的“否定”!怎麼說、怎麼做都是錯的!並且這種否定都是公開進行的。

伎倆四:【破壞名譽】

欺壓者在背後和能說上話的人“嚼舌頭”,長期下來,尤其那些並不熟悉的人就認定被施虐物件確實不怎麼樣。

這樣,對接下來的一些行政處罰(例如調崗、解聘)打好了基礎。

欺壓者的目標是不計一切手段取得或維持權力,要不就是掩飾自己的無能。為達目的,他一定要剷除礙事者或看穿他的人。

在職場上,全部的決策者(初、中、高階主管及公司董事)都有責任介入,他們必須拒斥虐待行為,確保公司各層級都重視每個員工的尊嚴和感受,捍衛公正與平等。

我們切不可忽視虐待行為,以為那是社會上免不了的罪惡。職場的虐待與經濟因素無關,而是組織的怠惰助長的。

122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在職場上“幹”是一份開心,一種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