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在給職場新人做輔導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這種連環問題:

據說金融行業都是做銷售,沒意思;

製造業就是去當流水線工人,沒意思;

零售業太辛苦了,加班加點,沒意思;

網際網路就是壓榨年輕勞動力,未來沒保障,沒意思;

去民營企業,都是土老闆,不正規,沒意思;

國企聽說都要靠關係,沒意思;

外企都是一群資本家,沒意思;

考公務員等於體制內混吃等死,沒意思;

考研究生,畢業後年紀太大了,不好找工作,沒意思;

去創業,沒本錢,當炮灰,沒意思......

然後問我怎麼辦?說實在的,當我面對這種情況,我也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因為,你一下子把地球人現階段能夠提供的崗位或者職業發展路徑都直接堵死了。難怪你會這麼的鬱悶。因為按照這樣的邏輯來推導,那整個人生都是暗淡無光了。

其實,以上這種言論就是咱們在做職業規劃時的一種誤區,姑且可以稱作負面因素偏好。

對於負面因素的偏好,來自我們最深層次的本能,甚至它是咱人類能夠存活、進化、發展的關鍵。

設想一下,在從前的非洲大草原,咱們的祖先住在山洞,跟野獸為伍,朝不保夕。有一天晚上,大家都睡覺了。只有一個人類祖先就在想,萬一這個時候野獸衝進來咋整,我們就都掛了。

於是他思來想去睡不著覺。這時候,真的衝進來一隻劍齒虎,向大家發起了攻擊。結果是那些睡著的人都被直接殺死在了睡夢裡,只有這個失眠多疑的人活了下來,成為了咱們的祖先。

所以,這個負面因素的偏好就深深地留在了咱們的DNA裡。

用咱們老祖宗的話概括叫作未雨綢繆、或者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我不反對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憂患意識,並能夠充分看到每一種選擇的負面因素。但問題的關鍵就在於一個“度”字。

就拿咱們剛才說過的祖先大人為例,雖然他的負面因素偏好救了他一命,虎口脫險了一次。

但是如果至此他就都不睡覺了,每天晚上都擔心著衝進一隻猛獸,那麼用不了幾天,他也不需要用猛獸殺死他了。直接就因為嚴重睡眠不足而長眠了。

那咱們的擇業也是如此。開頭提出的一連串問題,說得對嗎?

儘管不那麼全面,但是基本上是對的:

金融行業越來越開放,而任何一個開放的行業,未來要拼的是啥?還不是銷售嘛!

以前全國就一家保險公司,那麼是不需要你去銷售保險的,是客戶求著你買保險。

以前全國就一家銀行,是不需要你去拉存款的,是客戶求著你辦存款。

現在呢?有多少家金融主體!你不銷售,就只有等死。

零售業、快消行業是辛苦,加班這種事情就不用說了。我有一位學妹,畢業後進入了一家大型商超,從基層管理做起,一個月最多休息4天,而即使休息手機也要24小時開機待命。

但是鍛鍊人啊!她現在三十多歲,已經是一家大型跨國零售行業的某個區域的市場總監了。

公務員體系由於特殊的工作性質,它確實沒有那麼大的直接的職場淘汰壓力,但你要想有發展,那是真得玩命幹啊。

所以,你會發現,我們在職業規劃中對某一個行業、某一個崗位的負面因素的偏好,雖然正確,但都是一種以偏概全的表現。為什麼會這樣呢?

負面資訊傳播更加快速

舉個誇張但是很真實的例子,隔壁老王家的孩子考上清華北大了,你未必知道。但是老王的老婆要是跟別人跑了,估計用不了一天,整個小區就都傳開了。

這就是所謂的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咱們中國人習慣了悶聲發大財,所以,在某個領域混得好的,人家只會抓緊時間賺錢,沒時間跟你來分享什麼成功之道。

只有那些因為自身原因混得不咋地的,才會四處吐槽,宣洩不滿。

所以,你去百度任何一個公司,問這家單位好不好,肯定都有說不好的。就是這麼個道理。

酸葡萄心理

這種心理狀態,咱們可能再熟悉不過了吧。

你在校園裡的時候就能經常碰到:你去參加個社團或者學生會,肯定會有人跟你說,搞那玩意幹嘛呢,費力不討好,給人當免費勞動力,傻。

你畢業後買套房,肯定會有人跟你說,你幹嘛現在買房啊,房價肯定要暴跌的,而且這裡地段也不好,沒有配套,傻。

你買輛車,肯定會有人跟你說,為什麼買這個牌子呢,費油還配置低,貶值那麼快,傻。

你找個工作,肯定會有人跟你說,現在還去幹這個啊,都是夕陽行業了,紅海市場,沒前途,傻。

所以,同樣的道理,你去金融行業,他們說你去賣保險拉存款把。

你去製造業,他們說你去擰螺絲裝配件吧。

你去零售業,他們說天天做加班狗吧。

你去網際網路,他們說你去當碼農吧。

你去民營企業,他們說沒保障。

你去國企,他們說沒發展。

你去當公務員,他們說沒前途。

你考研究生,他們說你是書呆子。

你去創業,他們說你是個敗家子。

標籤化思維

其實它就是簡單因果關係論而產生的一種思維模式。

就是很簡單地把一種行業,貼上一個標籤,然後固執地認為這個崗位、這家公司就是怎麼怎麼樣。舉個例子,為什麼我們會認為金融行業就是銷售。

這是因為,就整個行業而言,確實前端直接面對客戶的崗位,在金融行業中是最多的,不僅僅是營銷崗,包括客服了、臨櫃了,等等,都是要直接面對客戶的。那這類崗位確實佔據了金融行業崗位的大多數。

所以,咱們就給它貼上了銷售的標籤。但實際上呢?

金融行業是多麼大的一個概念範疇啊,怎麼可能是簡簡單單的一個詞、一個崗位可以概括的。

而如果你一旦用這種標籤化思維去考慮各行各業,那就會造成我們開頭講的那種局面了,三百六十行,你一個小時,就可以全部把它們徹底否定的一無是處。

因此,咱們職場新人在做職業規劃或者選擇的時候,要去關注一些負面因素或者資訊。

但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咱們的合法權益不被侵害,不要落入某些別有用心人的圈套中。比如一些公司或者崗位,涉嫌用工欺詐、損害你的勞動者權益等等。

除此之外,我們則是要理性客觀地看待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崗位,不宜把區域性的一些所謂的負面因素擴大成對整個行業或者全部崗位的否定。否則你會發現,似乎除了美國總統之外,再也沒有合適你的工作了。

7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職場壓力大?那是因為你不懂得如何應對職場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