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辭職了我就去旅行,等我不上班了我一定要學烘培,學游泳,學書法,學........這些話成為很多社畜的口頭禪。實際上成年人的焦慮你們有所不知!真的等到那人時候我們真的就能做到身心愉悅嗎?
小漫是一個85後90前,未婚,房子住家裡的,車子開家裡的,屬於有房有車有存款有自由的人群。年前因為公司業務收縮,她所在分公司撤了,她在公司工作了三年,根據勞動法要求公司賠償N+1也就是4個月工資,有個大幾萬。
離職前一段時間已經收到風聲知道公司決策,神傷之餘還有些小期許,準備拿了賠償給自己放個長期。無限暢想:首先安排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行程必須是7天以上那種,接著選一個自己的小愛好學起來,再而身材必須管理好,健身瑜伽得走起。
11月小漫拿著賠償離職,不捨公司,不捨夥伴們的同時也有小雀躍。給自己定了最後期限是年後上班,四個月,剛好在待業期算是有收入也不至於讓自己焦慮。
11月上旬小漫忙著選遊玩目的地,約朋友,做攻略,收拾行李,準備各種出遊事項。心情平靜且歡快!開開心心去川西遊了一週,回來後的兩個星期認真整理了照片,影片,遊記,充實感滿滿。
進入12月份後小漫開始準備更新簡歷,在招聘網站瀏覽匹配崗位等事項,因為在剛離職的那段時間經常有獵頭找小漫,也面試了兩家公司,但當時小漫心思並沒有在找工作上,也不想那麼快進入工作狀態,就沒有特別準備,抱著可有可無的心態面試肯定是不成功的。
這回認真做了一翻準備,本以為信手拈來,可以好好挑一挑公司,為以後職業發展做準備,且不知道這回翻船了。投出去的簡歷石沉大海,即使有一兩家面試,結果也慘不忍睹,這讓小漫進入了自我懷疑。
住在家裡還要面對家人及親戚朋友的詢問,左一句找到工作沒?右一句工作不重要,找個男朋友才是重中之重,這些話有如千斤重壓在小漫心裡。
整天待在家裡,每天早上醒來的每一感覺都是失落不開心的,今天要幹嘛?健身怕被嘮叨沒上班還花錢辦會員卡;約朋友下午茶、電影!大家都在上班沒空。在家煲劇感覺很頹廢,小漫好像獨自被關在小黑屋裡黯然神傷,有接近兩個星期的時間小漫靠吃褪黑素才能入睡。
某一天約朋友下午茶,朋友得知小漫的現狀羨慕不已,說:“你這等於是帶薪休長假有啥可焦慮的,這不正是你以前所想要的嗎?你正好利用這段時間好好想想接下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有需要升級的技能也趁這段時間學起,按你自己的規劃年後再上班,千萬不要因為著急而亂找工作。”當天小漫跟以前領導通電話,領導的意思也跟朋友一樣,覺得完全沒必要把自己逼成這樣。
於是,小漫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整理以往工作痛點,自身缺乏技能,確定方向後,對比培訓機構開始新的學習路程。然後跟父母說明自己的意思並表示準備年後才上班,讓他們不要催也不要問。
課程學習時間為期2個月,這2個月中小漫空閒時間還是會重新整理簡歷,但沒有投,有面試通知就去嘗試,自己的心理預期是能過最好,不過就當作積累經驗,看看現在公司所需要的人都有些什麼要求,自己不足之處在哪裡從而加以改進。
臨近春節時小漫已經收心準備過年,完全沒想找工作的事,結果在春節前兩天收到某一意向公司的offer,薪水不錯,公司匹配度也可以,總之是面試的幾家公司中自己最想去的一家。
皆大歡喜,終於可以過個好年了,本來小漫還有點擔心過年走親訪友被詢問的老話題讓自己尷尬,這回總算能長點臉了。
很多時候焦慮是自己附加的,就如最近流行的一句話: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
如今在一線城市除了房東哪個成年人不焦慮,或許你覺得人家衣食無憂可以無憂無慮,但人家可能在為不能實現自我價值而懊惱。就像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是階梯式的,每個人的需求都是不一樣的。
人的焦慮無關乎金錢,跟社會關係有關,跟人的心態有關,既然我們改變不了別人,那我們就試著調整自己的心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