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人類文明的演進少不了智商的推動,而隨著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明確,社會協作也越來越緊密,一家公司乃至一個社會,要高效運轉則需要高情商去支撐。

很多人說情商比智商更重要,尤其在職場,彷彿擁有高情商就能扶搖直上,平步青雲,但事實上,情商只是一個人在職場上的附加競爭力,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而核心的競爭力依然是智商。

過於推崇情商(溝通、人際交往能力等)而忽略智商(工作能力、辦事效率等)無異於捨本逐末。人們的智商其實是差不多的,平均在85~115之間,在智商充分滿足本職工作的條件下,再談提升情商,才能二者相輔相成,在職場走得更遠。

職場Tips:

情商的高低取決於情緒管理的能力,也就是對自我與他人的情緒,進行感知、控制、影響。在工作中多運用積極情緒(如合群、自信等),控制消極情緒(焦慮、憤怒等),能極大地幫助我們提升職場情商。

建立職場人格

有人誤以為高情商就是會做事,無條件幫同事的忙,結果就是淪為辦公室的“老好人”。

小林就是這樣一個老好人,做事情十分積極,即使不是自己工作範圍內的事情也也搶著去做,尤其是那些別人不願意做的打雜之類的事情,因為想給別人留個好印象。對於同事們提出的要求,凡是能做到的,都有求必應。

結果就是長期加班,做不好還會挨批,找她幫忙的同事不但沒有感謝,反而變本加厲地將自己的工作推給她。

我們應該思考自己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職場形象,形成屬於自己的職場人格,有助於我們明確自身的邊界感,設立底線,以免被當成職場老好人被人呼來喝去。

要知道,關於情商的五個方面,其中三個都是關於自身的,所以高情商不僅體現在對待別人上,更是體現在對待自己身上。

“態度溫和,立場堅定”,用這樣的原則在職場中與人交往,不僅會讓別人舒服,也會讓你自己舒服。

提升“鈍感力”遮蔽負面情緒

在職場,不將個人情緒帶入工作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有人會問,我也不想帶情緒工作,可有時就是會遇到糟糕的事情破壞心情怎麼辦?

日本作家渡邊淳一提出了“鈍感力”這一概念,這是一種“遲鈍的力量”,能不被那些繁雜和瑣碎的小事左右,精於業務,鈍於瑣事,過濾掉工作中那些無所謂的雜音,讓我們從各種負面情緒中抽離出來。

學會換位思考

Amanda的業務能力很突出,對公司做出了很多貢獻,但同事們對她的評價卻十分微妙。爭強好勝,聽不進別人的意見,總是打斷別人的話等等都是她的標籤。

有些人在職場上很可能工作能力出色,但也因為這份出色恃才傲物,言語過於直率,總是說出一些得罪人的話。

工作中難免和同事或領導產生分歧,不必急於說服對方,很多時候並沒有對錯之分,只有思維差異造成的不同,如果能從對方的角度來審視同一個問題,理解對方的情緒,會更有利於雙方的溝通。

建立“利他”和“交換”的思維模式

職場新人經常存在的一個誤區是:我是新手,所以前輩一定要指點我。但問題是,沒有切實的關係,別人憑什麼無條件幫你呢?

想要獲得就要先學會給予,要懂得“利他思維”。

俗話說“吃人嘴短”,想要請教前輩指點迷津,不妨在日常工作中幫他們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忙,這樣對方心裡有所虧欠,你再開口求幫忙時會容易很多。

但一味地放低姿態遷就別人也不可取,懂得“交換思維”對我們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比如一名優秀的銷售人員,絕對不會死皮賴臉求顧客購買產品,也不會誇大其詞誘導消費,而是讓客戶明白購買這樣產品對他們來說是有用的,符合他們的利益,是一場雙贏的交換,各取所需。

職場上,一個人的智商決定了Ta能否勝任這個崗位,走上一條康莊大道,那麼情商就決定Ta能走多遠。

智商生來恆定,情商卻能透過花時間去努力改變自己,不斷提升我們事業的天花板,突破上限。

5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管理重在交流,而不能裝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