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入社會,進職場

說到進入職場,我們首先想到的會是走出象牙塔,步入社會,進入職場的年輕人。

既然走入了社會,那就不能不面對離職,都說年輕人容易離職,喜歡跳槽。

有人說,離職的原因無外乎兩個,一個是錢沒給夠,另一個是心裡委屈了。

年輕人選擇離開一個環境更多的原因還是心裡委屈了。

當你感覺自己受委屈了的時候,是按照情緒的離職還是選擇留下呢?

其他人怎麼看待你

職場中,常常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自己情緒化,而過激的情緒往往會導致一個錯誤的選擇,可能離職就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其他人怎麼看待你,是做出這個選擇裡的一個重要的原因。

這個通常是,老闆不喜歡你,領導不喜歡你,同事不喜歡你,甚至有時候連你自己都不喜歡你自己,有一句話說,我們終究活成了自己最討厭的那個人!

這時建議你要想清楚一件事:你的目標是什麼?

換句話說,你最初來到這,想要的是什麼?找到這個目標,然後只做一件事,努力實現它,其他的都不重要。

你怎麼看待自己

職場中,常常會突然地反思自己

學得怎麼一點都用不上?

這麼多年了,到頭來好像什麼也不會。

是不是我能力不行?

不行,我得離職,我得改變現在這種局面。

你好像成了,沒基礎,沒積澱,沒能力的“三無產品”,太沒有安全感了!

這時候,請看看你簡歷當中的自我評價一欄,內容是什麼?

如果你真的是“三無產品”,那麼有哪家公司願意像現在這樣按月付錢僱傭你呢?

不要被其他的因素矇蔽了你,要發現那個真實的自己,你就是那個被需要的人!

鈍感力

培養自己的頓感力,它可能就是你現在正需要的。

有人說,聰明的人往往也是敏感的人,鈍感是與敏感相對的,人的思維只有鈍感係數與敏感係數相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較為理性的思維,有時鈍感一點才能變回那個聰明的你。

渡邊淳一說:“鈍感雖然有時給人以遲鈍,木訥的負面印象,但鈍感力卻是我們贏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並且總結了鈍感五項標準:

1.迅速忘卻不快之事。

2.認定目標,即使失敗仍要繼續挑戰。

3.坦然面對流言蜚語。

4.對嫉妒諷刺常懷感謝之心。

5.面對表揚,不得寸進尺,不得意忘形。

多一點鈍感,就會發現自己已經變得更成熟,鈍感往往能幫你做出更正確的選擇。

希望每個人都能不忘初心,拾起自己的鈍感力,做更聰明、更勇敢的自己,擁抱自己,幸福生活,

生活不只有職場,不只是工作,還有詩和遠方。

26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如何透過節日祝福做一次有效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