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相識是一種緣分,相守更是一場修行。
企業和員工也是如此,雖然企業需要的人多,但正是一個個合適的人,能夠發光發熱,才能讓這個崗位成為團隊運轉的齒輪,帶動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而員工因為企業提供的平臺和資源,發揮自我能力、挖掘潛能,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還能收穫滿滿的理想。
但現在我們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很多人要麼頻繁換工作,要麼不斷在找工作的路上;而與此同時,很多企業常年在招人,還滿足不了崗位的需求,負責人和HR也很苦惱,想招一個合適的員工咋這麼難。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局面,如何進行有效改進。
首先從個人的角度看問題
一、缺少職業和崗位規劃
很多人找工作,缺乏結合自身認真思考,要不很隨意,有個崗位就先幹著,以後覺得不合適了再換,要不就是哪個行業比較熱門、基礎待遇高,先去嘗試一下再說。所以往往更換工作的頻率就比較高。尤其是剛畢業幾年的年輕人比較明顯,我經常看到一些人的簡歷,畢業不到三年,而工作的經歷都已經有3-5份了,而且最長的一份也不到一年時間。一般這種情況,首先很難對從事的行業和崗位非常熟悉,自己在崗位專業知識上也沉澱不足,而企業對人也瞭解不夠,由於沒有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很難獲得提升。
走一步算一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憂。由於缺少職業規劃,上班時,又不能踏實工作,努力奮進,做出業績;在團隊裡,自己也缺少成就感,也較難受到重用。
1、樹立目標,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結合自身情況,找到一份自己喜歡的行業和崗位,深度耕耘,把自己打造成專家,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和結果;
2、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適合你的,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做工作幹事業,不用過多的和別人比較,也不用過多的考慮客觀因素,還是找適合自己的。
二、創造力和學習力
時代在變化,如何讓自己更有競爭力,讓找工作變得更簡單,如何減少找工作的頻率;還是要自我驅動。讓自己更有主動權,能夠選工作,而不是總是被選。
我之前面試的時候,經常發現一個問題,很多人連一個簡單的自我介紹,都表達不出來,甚至前言不達後語,缺乏邏輯思維;或者簡歷特別簡單,完全看不出過往經歷或是優點。很多時候連初選都被刷掉了。所以首先改變的時候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有一份清晰的簡歷,再準備一個簡單但能展示自我優勢的自我介紹,同時可以對應聘公司、崗位以及行業進行一些瞭解,才能更深入的相互溝通。
在實際中,能夠走到幹一行愛一行,不幹則已,幹就想辦法把它幹好,不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在幹好本職工作的同時,能夠開啟思維空間,提出更多的創新思路和方法,讓工作更加輕鬆,提高效率。當市場和行業發生變化的時候,能夠主動學習,找到應對方法,為團隊分憂解難,相信你就會成為團隊合適的人才。
三、願意沉下心,厚積薄發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關於華為的高管工作年限,基本上都是20多年以上,還有很多30幾年的。有很多也都是從基層一步步幹起來的,說明在任何一家公司,只有沉下心,堅持去做,為企業帶來價值,才能獲得最後的成功。
“剩者為王”,很多時候,不是你不夠優秀,也不是公司不重視你,是你在還沒發揮自己最大動力,或是公司還正在考察你的時候,選擇了離開。所以要在公司要先幹出一番事情,你付出了時間和青春,公司才會給你回報。
記得之前有一個人,在公司幹了一段時間,覺得一直沒有受到重用,就想離職,有一天和朋友喝酒的時候,把這個事情和朋友溝通了一下。朋友就告訴他,你既然想離職,那沒問題,但建議你再幹半年,利用這段好好去表現自己,把成績幹出來,哪怕離職的時候,也讓老闆覺得可惜。半年以後,再見到他的時候,朋友問他是否換了工作,這個人不好意思地回答,還在原先那個公司,並且由於表現突出,老闆單獨談話,已經升級為主管了,不斷不會離職,還會努力去工作。
而從企業的角度看問題
一、人力資源規劃不足
企業缺少人力資源規劃,平時不儲備人員,缺人的時候,才臨時去招聘;時間匆忙,又不一定招到合適的崗位人員。而招到人後,緊急上崗,不能很快地進入工作狀態,影響工作效率。
缺乏招聘流程和機制,針對什麼樣的崗位、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有哪些具體的點進行篩選。另外就是什麼崗位需要有經驗的人、什麼樣的崗位可以進行校園招聘,應該有具體的安排。
要在企業有專業的負責招聘人員和HR,才能讓企業有招到更多合適的人才,更重要的是留住更多的人才。
二、人員培養機制
企業真正的人才是內部培養,而不是靠空降兵。一昧的靠空降兵是解決不了企業的強大和發展問題。
建立內部培養機制非常重要,把人招進來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第一步,如何讓新人得到更全面的培訓,對企業文化、崗位熟悉,快速進入工作狀態非常重要;同時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適應新的形勢變化,快速成長;加強人員培訓,挖掘潛能,讓更多人長久為企業工作,也能承擔更大的重任。
建立淘汰機制,淘汰不合適的人員,留下更多的人才;讓大家更有拼勁和動力,同時不斷有新鮮血液進來,才能讓企業長久發展。
三、發展和共享
財散人聚、財聚人散,企業要壯大,要長久發展,必須懂得分享;尤其是最核心的骨幹人員;只有具備做大做強的企業、懂得分享的企業,也才能進來更多合適的人才。
年年後浪推前浪,江草江花處處鮮。我們既要充滿自信,也要有危機意識,不管是個人、還是企業,主動出擊,完善自我,找到適合自己的路子,就一定能夠有更好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