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顆草莓00:0004:03未加入話題
寫這個主題的原因是,前陣兒正在經歷最大的焦慮期,所以想把自己處理焦慮的過程給梳理出來,這樣,再碰到類似情況時,便能遊刃有餘。
但慶幸的是,在我能寫下來的這一刻,這些焦慮已散去大半,心態平和,能聽著超嗨的歌敲鍵盤。
(焦慮還是會不定期來臨,但是可以控制來臨的次數,以及和平相處)
你多大了呢?
我常常忽視自己的年齡,26歲,27歲,28歲,真真假假的,尤其之前一兩年和年輕人待久以後,更是對自己的年齡有錯誤的認知,換個說法,是對自己的處境有有錯誤認知。
“我以為和22歲剛畢業的年輕人一樣,可以低成本犯錯“。
18歲、22歲、28歲都可以犯錯,但犯錯成本不一樣。
當我在寫職場5年總結時,才被驚嚇到,我已經畢業五年了,可我這五年留下了什麼?
26-28歲,職場5年老人,職業方向不明確,無房無車。
一無所有。
可這個年紀的年輕人,要擁有什麼才是合格的標準的?又要和誰去對標呢?
要擁有自己的房子嗎?是在一線城市嗎?靠自己所得嗎?要月入10萬嗎?
要懂得理財嗎?要當合格的韭菜嗎?
要有除卻職業收入外的第二收入嗎?第二收入又靠什麼?
年收入呢?年收入要過多少才覺得不落後於人呢?
事實是,身邊永遠有人會比你更優秀。
於是焦慮開始蔓延。
在我嘗試著進行了一兩場面試後,更加意識到過去兩年,在“溫室職場”呆了太久而不自知,導致技能退化很多,在所有人前進時,原地踏步就是退步。
這是關於職場方面的焦慮。
焦慮的原因是什麼呢?
是開始嘗試從內裡瞭解自己,知道自己能力的不足,並且試著往前走。
是開始跳出自己的視角,從全域性來看待事情,天花板更高。
是看到了自己的貪婪和慾望。
如果說,我繼續和我的慾望糾纏,沉迷於自我苛責中,那估計會繼續無效消沉。
我慶幸,焦慮是在此刻發生的,這種巨大的需要我努力提高自我提高認知去處理的焦慮,來得很及時,它如果35歲才來,可能就有些晚。
焦慮的重點,起先是在工作,比如什麼是合適的工作,什麼樣的上司,什麼樣的薪資等等,而後擴散到整個生活中去。
“覺得自己是個廢物,可又不知道從哪裡開始改變”
“想和別人一樣早睡早起,但還是忍不住熬夜”
“想認真減肥,但還是叫了外賣”
但這些真的是焦慮產生的原因嗎?
是開始感覺到自己沒有價值,以及被社會淘汰的焦慮。
因為作為社會人,普通人的屬性只有職場人這一個,當我們在職場受挫,就非常可能自我懷疑。
我處理焦慮的方式是:
第一:把眼光放長遠
可如果把這個問題放大到10年後,20年後,甚至30年後,我還會為此焦慮嗎?
不會的。
焦慮和不安全的深層原因是,我不清楚到底想要什麼,或者說想要的東西太多以至於無法取捨。
選擇就是放棄,可貪心的人,最常犯的錯誤就是,什麼都想要,什麼好處都想得。
第二:做一件除卻工作以外的事情
毫不意外,依舊是寫作。
寫作於我的意義是,她是我不開心時最好的夥伴,它曾經陪伴我度過很多黑暗時刻,我希望接下來,它能見證得更豐富些。
從’的地得‘開始。
第三:自我接納
如果說過去的選擇和經歷造就了現在的我們,那我們當下的選擇也將成就未來的我們。
過分的苛責沒有意義。
當焦慮產生時,不是瘋狂想辦法趕走他,而是感知他,去和他對話。
題外話:
還是很不成熟,但試著往前走吧。
去看更廣闊的世界。
100天寫作日更挑戰|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