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幫忙,是職場內經常遇到的事,特別是體制內的人員,更加常見。親朋好友之間相互利用各自的資源幫忙辦事,似乎成為了中國體制內一條獨特的鐵律,體制外也是如此,畢竟我們本來就是身處一個人情社會。

由於資源分佈的不均衡性,以及資源資訊的不對稱,導致人們對資源需求的差異化,從而導致相互幫忙的產生。我們從懷在孃胎裡開始,就在找人幫忙。比如,檢查胎兒到出生,父母就會找有經驗的醫生和條件良好的醫院。出生後,上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直至就業參加工作,接觸職場的各種是是非非,到最後退休、終老一生,都有各種各樣的事需要別人幫忙。人的一生,其實就是在不停的找人幫忙和幫別人忙的過程。

在此,重點說說與職場有關的幫忙。凡是職場中人,無論是在何種崗位,都擁有其獨特的資源。從身居高位的高層,到最基層的普通勞動者,都多多少少掌握一定資源。這種資源不一定是金錢、權力或者高價物質。有時候,一個人不經意的一個動作、一句話,或者擁有的一樣特殊東西,就可能幫別人一個大忙。比如,我們在電視劇裡經常看到的場景:一個突發心臟病的老財主,無力拿到自己的救心丸。這時候,一個路過的三歲小孩幫拿到了給他,從而救了一命。這是小孩擁有行動能力的資源,而老財主當時沒有。

由此可見,幫忙的過程本質上是資源交換的過程。連線資源交換的東西,包括情感、血緣、權力、金錢、健康、物資和環境等等。我們用相對對等的資源向別人交換自己需要的資源,別人用他們擁有的資源換取自己所需,大家在相互幫忙的過程中交換著資源。如果有人打破了這種平衡,那麼,幫忙就會隨時終止。

所以,無論是找人幫忙,還是幫別人的忙,都要堅決遵循這個基本規則。不欠別人的,寧願別人欠自己,這是風格高的表現。從不遵循規則,付出一點點就想收穫一大片,只想佔別人便宜,這是破壞規矩的表現,本質上是自私自利,想更多地佔有別人的資源。

職場中幫忙和找人幫忙都不可避免。在資源不足以找人幫忙的時候,我們要加倍努力,積累資源,不斷提升自身資源的價值。找人幫了忙,要記得感恩和回報,無論對方是否接受。找人幫忙卻未得到迴應,也無需記恨,心裡有數就行。有時候,逼著自己努力也不一定是壞事。

在擁有優質資源以後,要力所能及地幫一些別人確需幫的忙,於人於己都是好事。肯幫忙,善幫忙,幫好忙,並且幫了忙不求回報,不計較得失,會無形中樹立自己在職場中的良好形象,在關鍵的時候為自己加分。

5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程式設計師的35歲真的可以下崗 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