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世界很大,可以工作的種類也是千千萬萬,剛畢業的學生或者是工作了一定年頭的職場人也會迷茫:我到底適合幹什麼?現在乾的工作是不是我喜歡的,或者說我願意去付出時間去對待它的。畢業後,也許我們是即將踏入社會的忐忑心理,也可能是有機會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的激動。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是除了勉強在做的這第一份工作,其他行業中各種企業的所有崗位,自己都未曾接觸,這裡就自然會對未知充滿莫名的期待,期待自然就變成了憧憬,認為它們自然比現在自己的工作好。然後頻繁換工作就成了家常便飯,剛開始新的工作就開始在心裡各種挑剔,認為還是儘快辭職去找一個跟好的工作。

以上這些問題,我認為無論是處於剛畢業迷茫期的學生還是已經工作有一段時間的職場人他們都會有的心理。總覺得自己所做的現在的工作不過是在消耗自己的時間,沒有安全感,絕對不可能在這個工作上長時間乾的。

我們需要明白以下三點:

一.愛好=工作?

好多人認為因為自己愛好喜歡什麼所以才會去從事相關工作,記住!愛好絕不等同於工作!“這不是我喜歡的工作”“我對這個工作沒興趣”發現沒有?這些大部分只會出現在那些剛畢業不久的學生身上,為什麼?我們要搞清楚概念,工作,不是你用來施展愛好的地方,雖然可能與你的愛好掛鉤,但完全不是同一個概念。應屆畢業生總是喜歡找專業相關工作,儘管他的專業可能並不是他想幹的。這就更加重了未來工作方向上的迷茫。將工作往自己的專業上去死搬硬套。這就是想讓工作來滿足自己對專業的愛好。

二.專業=工作?

見過有很多人說“我不喜歡我的專業”“我的專業對我一點用都沒有”。很多人畢業後需要花費大概五年的時間去尋找未來規劃。更誇張的是,有些人都畢業工作10年了,還是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接著又開始做性格測試,想看看自己的性格適合做什麼,結果還是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工作。經常聽很多畢業的學生說“我想改行,不想從事現在的工作了”早幹什麼了?而且,你是學生,你只能換專業。應屆生就沒有改行這一說。

三.性格=工作?

在以“關係”為主的中國職場,那些性格測試“算”出來的你的性格,對你在中國的職業發展於事無補。並不是說性格測試上測出的你的性格適合哪一崗位,你就真的適合做什麼崗位,我們的“適合”是要建立在社會現實的條件下。

6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為何女性在總是弱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