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個場景:營銷總監空降到你的公司,有一天把你叫到辦公室說:“公司的銷售額出現了下滑的趨勢,我最近一直在思考未來幾年我們公司產品營銷的方向,我希望你能夠提供一個方案。”
如何才能拿出一份獲得領導認可同意的方案,體現自己能力、水平和思路呢?這幾乎是所有職場人都可能遇到的問題。
本文為你分享:用結構化思維九步流程,打造一份完美的提案,幫你來完領導交辦的類似任務。
結構化思維過程首先要考慮結論,然後再去證明或者推翻它。它能引導你篩選有用資訊,避免在無用分析上花費時間。
具體的九個步驟是:定義問題→提出核心建議→搭建框架→建立故事→打磨故事→選擇重要事例→證明或推翻假設→整合資訊→分享想法。
這九個步驟,幫助你在工作中更輕鬆地做出一個簡潔有力的提案,擁有更高的透過率,並把結構化思維變成一個日常習慣。
第一步,正確定義問題:確認領導目的,減少無效努力在解決問題之前,你必須先知道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定義問題是為了幫我們指出解決問題的方向。當領導要求我們提出建議時,我們要做的第一步不是立馬探索解決方案,而是要搞清楚真正的問題“是什麼”和“為什麼”。
(1)質疑、確認表象問題;
(2)挖掘領導真正訴求,確認問題本質;
(3)對領導訴求進行優先順序確認。
你需要與領導溝通,以圈定解決問題的範圍。具體來說,就是總監的目的與出發點是什麼?當你與總監深入溝通之後,你瞭解到:必須找出增加銷售收入的方法,來挽救下滑的業績。這是總監目前面臨的最急迫的任務,也是總監新官上任後需要交出的答卷。而“未來幾年我們公司產品營銷的方向”則是總監虛晃一槍。
這個過程中,如果領導給的是一個比較廣泛的問題,那麼就需要在提出問題之後進行證實問題。
第二步,提出核心建議:假設+觸動點好的核心建議有兩個組成部分,一個容易理解的假設和一個對利益相關人有價值的觸動點。它解釋了為什麼你的提議值得被採納。
觸動點就是領導最關心的衡量標準或目標。比如,領導最關心什麼?最想解決什麼?
假設的時候可以大膽直接的想,注意不要做深度分析。在眾假設中選擇一個正確假設時,可以思考幾個問題:哪個想法看起來最有勝算?哪個想法符合我們的目標?哪個想法能得到領導或相關利益人的支援?哪個想法最有可能成功實現?
比如,你與大家進行頭腦風暴時,在七八個假設方案中,最終確定了一個核心建議:將業務擴充套件到東北市場,可以迅速增加3000-6000萬的銷售額。這個預選方案來自於一些假設:
第一,設想開闢新市場,而非推出新產品、擴充套件已有市場、提高售價等其他方式。
第二,設想應當開拓東北市場,而華北、西北、華南的市場。
第三,對銷售額的區間進行了設想,3000-6000萬。
遵循著“先假設,後觸動點”的順序,這可以把領導引進到一個非常自然的“疑問-回答”邏輯思考的情境中。
寫下核心建議後,要思考幾個問題:我的建議或假設是否清晰可行;我是否設定了可以讓領導產生共鳴的觸動點;我是否將我的想法能創造的價值用具體資料代替(比如x元、x%)。
第三步,建構框架:將資訊結構化,引導溝通物件得出你的結論你提出論據的邏輯至關重要,你羅列事實和分析資料的方式會影響最終的結果。搭建框架不僅可以有效地告訴你哪些分析應該做,哪些分析可以不做,還能讓你的溝通變得更清晰、更簡潔。
目前我們還不知道這三點是否正確,這會在之後的步驟中逐步進行驗證。但在現在你先假設這些觀點為真。你的核心建議變成了:我們有能力開發新市場,東北是一個有發展潛力的市場,我們可以在此創造大量的銷售額。
由核心建議開始,也就是你的假設結論,自上而下就會形成一個相互支撐、層層論證的金字塔結構。
接下來你需要測試框架的完整度,也就是你的每一個觀點的論證能不能自圓其說,確保每個觀點在下面的結構中都有支撐點,證明核心建議可行的重要內容沒有缺失。
第四步,建立故事:讓溝通物件零誤讀用故事思維撰寫敘述內容。這個敘述要簡明扼要,而且應該像故事一樣符合邏輯,目的是你的溝通物件能夠從你的故事中瞭解到你的結論,進而同意你的建議。
比如,你最初的敘述應該是這樣的:
(1)我們有能力開發新的市場,因為我們此前有成功的經歷。
(2)東北是一個有吸引力的市場,因為它在發展,而且尚未飽和。
(3)透過進入東北市場,我們可以創造巨大的銷售額。
當然,這些觀點最終都需要用事實和資料來加以證明,現在只是規劃出大概的邏輯走向。
比如,透過和其他人探討,你得到他們的反饋。最終將核心建議最佳化為:我們應該在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沿著“哈大高鐵線”拓展5-8個新市場,以增加5000萬的銷售收入。
探尋關鍵問題的答案時,可以考慮以下問題:
①這個想法的價值是否大到能激起人們的支援;
②這個想法是否可行,執行起來有什麼困難;
④有沒有資料支撐,此前是否做過類似的嘗試;
⑤利益相關人的目標是什麼,我們的想法是接近還是遠離了預期目標;
⑥想法是否存在漏洞,誰能幫我彌補這個漏洞;
⑦決策者的觸動點是什麼,該如何推進。
從草稿到終稿。繼續整合利益相關人提供的相關資訊,進一步完善方案,直到獲得大家的認可。
第六步:選擇重要事例。根據搭建的框架,對應地去收集一些事實材料,然後選擇重要的事例,以此充實自己的故事,讓方案有血有肉,立體豐滿。
第七步,證明或推翻假設:檢驗最初的核心建議針對這些材料進行分析處理,證明或推翻假設。因為此前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基於假設的。分析的完成只是為了驗證或是推翻你提出的假設。
比如,從這些分析中,你對即將開拓的新市場的銷售目標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於是將核心建議變為:我們應該在東北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拓展四個新市場,以增加3000萬的銷售額。
證明假設過程中要避免一個陷阱:證實性偏見,傾向於尋找或分析那些能夠驗證假設的資訊,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專聽好聽的、有利的資訊,有意識過濾掉不好聽的、可能推翻結論的不利的資訊。
這是很危險的,你應該聽取所有人特別是那些反對者的獨立見解,以核查是否忽略了一些必要分析。
如果假設被推翻,那就需要相應地修改核心建議和最終方案,使之與事實材料相匹配。
第八步:整合資訊。當你完成了前面的七步,確定了方案的內容,接下來你需要整合所有資訊,完成方案的呈現方式。
溝通呈現方式可以是:一份報告、一份PPT、一條備忘錄、一封電子郵件,或者撰寫一份商業論證。溝通呈現方式應該取決於你要分享的資訊型別以及領導的喜好。無論選擇什麼樣的溝通或傳播載體,內容多不意味著好。
比如,你可以完成一個7頁的幻燈片報告。
第1頁:標題頁。
第2頁:報告摘要。
第3頁:介紹開發4個新區域。
第4~5頁:解釋東北市場的機遇。
第6頁:預計銷售計劃。
第7頁:解釋採納方案後需要做的步驟。
幻燈片只有7頁,每一頁都用以推進建議。
第九步:分享想法。把你的方案分享給領導或者利益相關人:
(1)瞭解他們獲取資訊的偏好,可以使你的溝通更為成功。
(2)提前分享資訊。也就是你的報告應該在會前發出,如果可能,給溝通物件3天以上的時間用於閱讀報告,這有利於正式會議上開展雙向的對話。
運用結構化思維做出一份提案並不容易,它需要你具備自控力——必須避免在最初階段就進行分析或者建立幻燈片。
也就是接到領導的指示,直接進入到內容的策劃、創意與創作,到頭來領導說這不是他想要的東西,前功盡棄不說,也影響你在領導心目中的職業形象。
運用九步流程做提案,需要你的決心和耐心,因為在你得到最終結論前,你會不停更新甚至推翻你的想法。
小結一下:運用結構化思維做提案這九步流程,也無法保證你的想法能在第一次稽核便能夠透過,不過,如果你嚴格遵守這個流程,就不會在模糊到精確地轉換中感到不安,你會提出更令人信服的方案,也可以比想象的更有效率,也一定會因為你的專業化做法與優質的提案得到領導的讚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