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問個問題——

你喜歡錢嗎?

你肯定喜歡,但是你卻不太懂怎麼談錢,特別是在職場中的時候。

面試時被問“期望薪資多少”,你不會談錢,不敢說高又怕說低;加薪時跟領導談工資,你不會談錢,覺得那樣會尷尬得要死,最後甚至都不敢去申請加薪;朋友請你幫忙做事時,你不會談錢,總感覺這樣會傷及朋友之間的感情,但明明你浪費了自己的時間、精力甚至是資源,心裡留下一個疙瘩。

既然你喜歡錢,為什麼你不去談錢呢?

人活著,雖然不只是為了錢,但有了錢卻可以讓我們活得更好。

其實,談錢真的不難。就說面試時談期望薪資的事兒吧,你完全可以有策略地去跟對方談錢,最後達到一個雙方都滿意的價格。

01、面試時千萬別傻傻直接報價

當面試官問我們“期望薪資多少”時,我們總覺得這是一個問答題,我們好像必須給出答案,而且這個答案是一個金額。於是,很多人就開始直接報價了。而由於面試者的性格不同,他們的回答當然也是不同的——

1、報高點兒

“我還是往高點兒報吧,比如8000塊,因為面試官肯定會往下壓價的,到時我也不虧!”

這樣想固然沒什麼問題,但是面試官會評估你的能力價值,很可能會覺得你報得太高了,認為你“獅子大開口”,然後就不想再跟你談下去了,直接將你淘汰掉。

就算面試官覺得你這個人還行,那他當然會往下壓價,而且會為了公司利益而死命地往下壓,開始的8000很可能會被直接壓到5000,到時你豈不是更尷尬?

2、報低點兒

“我沒啥自信,還是報低點兒吧,暫且定個6000塊,先把工作找到再說。而且,這樣應該也顯得謙遜一些吧!”

這樣想好像也沒錯,但是你千萬別低估了面試官的“厚顏無恥”。就算你報個比自己期望值還低的價格,面試官還是報著“不還價就是虧”的心理給你會往下壓,你是絕對不可能拿到你的報價的。

3、不好意思報價,那就隨便報吧

“報高了不太好,報低了又吃虧,要不隨便報個價?”

當你給出了一個“隨便”的答案,面試官一眼就能看出你沒什麼自信和主見,他會強勢來襲,氣勢驟起,一下子壓倒你,直接讓你的薪資到達最低點,你連還口的餘地都沒有。

02、談錢最好的方式,其實是還價思維

還價,說白了,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討價還價。

就拿買衣服為例吧,除卻去專賣店外,其它地方,只要你不是錢多得花不完,你都應該會還一下價,就像這樣——

“老闆,這外套多少錢?”

“1000塊!”

“這麼貴啊,便宜點行不行,500賣不賣!”

“哪有這麼還價的啊,一下子砍一半,最低950,要就拿走。”

“還是太貴了,550吧,能行我就試個碼數。”

“我給你個成本價吧,900,不賺錢,我做個流水。”

“我只有600塊,你能給我就現在買單,不行的話,我就再轉轉!”

“……哎,別走啊,回來,給你了給你了,真是的,賣你個東西還要貼錢進去。”

這個場景,你很熟悉,你覺得就是普通的討價還價,跟面試談薪資或者職場加薪根本沒什麼關聯啊!

錯!

大錯特錯!

這種還價思維,其中暗含一個“錨定”理論。

學會這種還價式的“錨定”,你在職場中談工資將會無往而不利。

03、利用錨定效應來談工資

錨定效應,指的是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資訊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

說回上面買衣服還價的那個例子:

對你來說,老闆一開始給的1000塊報價就是你心裡的錨定,你就算要還價,也會圍繞著這1000塊來還,可以合理地還出500,但你絕對不敢一開口就50,否則你的50塊只夠掛號費的。對老闆來說,你一開始還的500塊價格就是他心裡的錨定,他知道了你的價位會在500左右,可能還會往上一點點。他經過衡量後,確定不會虧,於是才願意繼續與你討價還價,能多賺一點是一點。

這種錨定效應,在面試談薪資時也是可以完美運用的,你可以這樣回答面試官——

“我呢,在上一家的工資是8000塊,最近帶隊完成了一個大專案,老闆本來是決定給我加薪到10000左右的。不過,我覺得貴公司的發展前景更大,人往高處走,我便選擇了這裡。”

這裡你給的錨定就是8000-10000之間,面試官心裡當然懂,他只能在這個區間裡給你報價,這樣你拿到的絕對不會低於8000這個真正的期望值。

當然,如果你是個沒有工作過的年輕人,你同樣可以用錨定效應,可以像這樣——

“您也知道,我才畢業,還沒拿到過工資,所以不太瞭解。不過,在大學時,我一直都是專業前三名,另外兩個跟我差不多的同學現在都在同行業工作,工資一個是6000,一個是7000,我自認為應該是不比他們差的。”

結語:

談錢時,你說的每一個數字都會成為對方心裡的錨定,一定要謹慎而又“心機”。

6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做海員有哪些優勢,如何踏入海員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