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一不小心,第一次完整地讀完了《黃帝內經》。

今天早晨,開始讀第二遍——朗讀!

第一次完成閱讀,先把在紙質筆記本上做了讀書筆記的分享一下。

1.“智者察同,愚者察異。”

有一個詞叫“求同存異”,結合上面這句話來說,有智慧的人會透過認可別人跟自己的相同之處而包容,腦子秀逗的人眼裡總是看到別人的毛病從而顯得吹毛求疵很難相處。

拿職場來說,同一個公司的人,大家都是來上班謀得一份薪水,這就是同;同事的個性、私生活,就是異。

聰明的職場人士總是跟同事和平共處,因為同為一個單位的員工;腦子秀逗的職場人總愛“偷窺”同事的隱私,到處惹事生非。結果,當然是前者職場順利,後者職場悽慘。

“同”可以進一步引申為優點,“異”可以進一步引申為“缺點”。

眼裡總是看到別人優點的人,是智者;眼裡總是看到別人缺點的人,是蠢蛋。

眼裡總是別人的優點,那就是王陽明先生說的“你看到的都是聖人”。當然,別人看到的你也就變成了“聖人”。

2.“是以聖人為無為之事,樂恬淡之能,從欲快志於慮無之守。故壽命無窮,與天地終,此聖人之治身也。”

聖人怎麼治理自己的身體?這句話反覆讀下來,越讀越有味道,當然,讀到自己的行動上了,那就讀到位了。

什麼叫“為無為之事”?做事,要做那些越做越簡單的事情。

拿投資來說,芒格講價值投資首先要選擇一個有發展前景的公司並且在低於內在價格的股價時買入,之後,就沒什麼事情做了(等著數錢)。價值投資就是“為”,選擇有發展前景的公司並進行內在價格的判斷就是“無為之事”。

拿高考來說,準備考北大清華就是一種“為”,考上北大清華之後就變成了“無為之事”。

拿考研究生來說,考研究生本身是一種“為”,考上之後就變成了“無為之事”。

諸如求職、找物件,其實都是一個道理。

什麼叫“樂恬淡之能”?你的快樂,要建立在能力範圍之內。

記得1998年的時候,看到北京青年報上有一篇文章,說一個人開了一輛富康汽車,看到別人開賓士汽車就難受。其實,1998年能夠開一輛富康汽車本身已經難得,應該“樂富康”即可,但是非要“欲賓士”,就不樂了。

“從欲快志於慮無之守”,其實跟前邊兩句的意思差不多,真能做到這樣,那就可以長生不老了。

3.“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看到“故”和“新”,忽然想到“吐故納新”、“溫故知新”,其實都是類似道理。但是這個“去”用得妙,把舊的完全否定掉、格式化掉,親近全新的,自然就達到“真人”的境界。“真人”是黃帝說的人的最高境界,壽命與天地齊。

生活中,“去故就新”,乃得樂活人生。

4、“何謂一?”“一者因得之。”

這句話的完整出處是這樣的——

帝曰:“餘聞其要於夫子矣。夫子言不離色脈,此餘之所知也。”

岐伯曰:“治之極於一。”

帝曰:“何謂一?”

岐伯曰:“一者因得之。”

帝曰:“奈何?”

岐伯曰:“閉戶塞牖,系之病者,數問其情,以從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帝曰:“善。”

這一段話,把治病的根本說透了,其實就是一個字“一”。什麼是“一”?岐伯解釋得好,就是病因啊。找出病因,一切都解。

這個“一”,讓我想起了王陽明先生講的“知行合一”。往常的理解是知和行如何如影隨形,不可分離,如果按照岐伯講的,知行都是有一個“原因”的,從這個“因”上理解,其實對知行的理解更美妙。感覺文字說得不透,大家自己體會咂摸。

還有一些,就不一一分享了。

其實,《黃帝內經》作為一本經,是字字珠璣的。

等我讀完第二遍,再來分享。

一句話,如果真能對《黃帝內經》做到知行合一,確實是可以長生不老的。

=============

因為讀王陽明心學,透過“去私慾”格式化了自己。

所以最近瘋狂讀書,自己的體會是因為逐漸“空”了,所以對各種書產生了如飢似渴的閱讀需求。

《王陽明心學日課》一書是自己學習王陽明心學的體會。

6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節後上演“用工荒”,工廠月薪1萬卻遇冷,90後:滿滿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