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華為任正非說:拆掉人力資源部門,不能駕馭人性,你不配做HR!讓技術研發與生產一線業務技術能夠勝任的人員擔任

前不久,華為任正非拆分了人力資源部,“總幹部部”完全獨立,提出了人力資源管理人員必須要來自業務一線,要讓懂業務(HR專業管理能力+主航道業務洞察水平等)、有能力的人員上位擔責,不懂的要趕快補課。

看得出來,任正非對華為HR與幹部部門的管理人員要求“懂業務”,強調“戰略洞察”。

當然,這很重要。

除了華為,其他很多公司均有類似的觀點,總之要求HR部門要“懂業務”,且怎麼強調也不為過。

除此之外,我認為還有一項本領需要熟練掌握,甚至比“懂業務”更重要,而任正非本人更是高手中的高手,那就是“對人性的駕馭”。

下面結合華為在“駕馭人性”上面的突出做法,學習一下如何駕馭人性,解決人才管理課題。

人性裡的顯要特點就是“趨利避害”

任正非把握這個“趨利避害”人性上,突出表現在新員工入職長達180天的培養計劃,體現了華為對人才的重視程度。

因為一個新人進入完全陌生的環境往往都充滿了不安全感,特別是當收到外部環境負面反饋時,更容易導致脆弱的小心態完全崩潰,基於自身安全起見傾向於選擇離開,即所謂的“入職幾天即離職”;或者,消極看待自己的新環境,這對極度重視人才甄選的華為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便有了這個6個月的培養週期安排,具體如下:

第1階段:新人入職,讓他知道來幹什麼的(3-7天)。

在這裡透過各種細節化的手段消融新人的陌生感,讓其在7天內快速融入企業。

第2階段:新人過渡,讓他知道如何能做好(8-30天)。

在這裡管理者幫助新人找到角色感覺,多加肯定和讚揚,在做中學,在學中不斷提升。

第3階段:讓新人接受挑戰性任務(31-60天)。

在這裡要加壓了,在適當的時候給予適當的壓力,揚長提短,多機會鍛鍊,確認其未來潛力和培養價值。

第4階段:表揚與鼓勵,建立信任關係(61-90天)。

這裡管理者要不吝讚美的話語,並且表揚新人講求及時性、多樣性和開放性,助其提升信心和士氣。

第5階段:讓新人融入團隊,主動完成任務(91-120天)。

耐心指導新人融入團隊,鼓勵新人積極參與團隊會議、踴躍發言,讚賞新人的創造性和能動性。

第6階段:賦予新人使命,適度授權(121-179天)。

此時新人轉正為正式員工,確認了其具體崗位及其工作使命、責任、目標和方式方法。管理者要適度授權讓其自行完成工作,同時時刻關注新人的負面情緒,及時疏導和調整。

第7階段:總結、制定發展計劃(180天)。

半年了,管理者要幫助新人做一次正式的評估和發展計劃,做一次完整的績效面談,識別未來發展提升的機會點。

第8階段:全方位關注新員工的成長和進步(每天)。

在團建或各種集體活動中增進情感交融和凝聚力,特別是多關心、多幫助新員工的生活,避免分心。

人性裡的貪婪多欲、虛榮體面

還有進取心、成功欲等

在任正非眼裡,華為是“三高企業”:高效率、高壓力、高工資,並堅信:高薪是第一推動力,重賞之下才有勇夫。

華為顧問田濤先生透過自己20年的時間研究華為,發現:絕大多數失敗的企業,都毀在了老闆的自私上。業內公認的是,任老闆捨得分錢給員工,從公司創立開始就是這樣,且一以貫之,愈加合理有效。

任正非曾經說過:他自己沒有做什麼實質性的貢獻,如果一定要說有貢獻的話,就是華為在分錢的問題上沒有犯大的錯誤。

關於華為高薪,是抓住了人性的貪婪和進取,那麼在TUP遞延獎金的設定和實施則體現了任正非對員工人性駕馭的精妙。

TUP(Time UnitPlan),譯為“獎勵期權計劃”,是現金獎勵的遞延分配,屬於中長期的一種激勵模式,相當於預先授予一個獲取收益的權利,但收益需要在未來N年中逐步兌現(也可以跟業績掛鉤)。

華為TUP主要適用於新入職員工。

第1年,往往是新入職員工的適應期,公司培養員工多,其貢獻還無法體現,員工在第1年沒有分紅權。

第2年,員工已經適應華為的節奏,工作技能熟練起來,開始有貢獻,員工在第2年有1/3分紅權。

第3年,員工的專業技能更多嫻熟,深入瞭解了企業文化,對公司的貢獻更多,可以取得2/3分紅。

注意:

員工是否有離職的意願,2-3年往往是重要的時間節點。

員工入職1-2年屬於公司投入期,之後才逐步有產出,對企業有貢獻,這個時間點讓優秀員工離開,對公司來說無疑是損失。

於是,員工基於1-4年中逐年遞增的分紅收益,以及第5年全額分紅加增值收益的期待,員工在2-3年不會輕易離職,會繼續留下來。

所以,華為5年TUP比較好解決了已工作2-3年員工的留人問題(短期留人問題)。

5年TUP計劃屆滿,激勵物件獲取的股份清零。

但是,對於符合公司價值觀,真正屬於公司“奮鬥者”的員工,華為會配予可觀的虛擬股權,雖然沒有表決權,也不在工商登記,但分紅收益權不受影響。

如此,長期留人的問題就解決了。同時,不用擔心員工躺在股份上睡大覺。

員工工作滿5年之後,不符合公司價值觀的員工會主動離開,或者被動地離開。

貪婪是人的一種基本慾望,華為在激勵方面最大的貢獻就是讓員工的期望值迴歸理性。

華為認為,激勵的本質是期望值管理——員工不是看薪酬數額的絕對值,而是看薪酬絕對值與個人期望值的差距。

任正非:拆掉人力資源部門!不懂駕馭人性,你不配做HR!

首先,華為堅持設定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不能讓目標容易達成。

其次就是在考核中兌現A佔10%/B佔40%/C佔45%/D佔5%的基本比例。

對A的要求是超越目標,而目標又具有挑戰性。

所以得A是很難的,越往高層走越得不到A,華為有接近一半員工是考核結果C。

華為目標值的挑戰性很高,也就意味著即使企業的目標達成率是70%-80%,總獎勵包也很大。

一方面,得B、得C的員工(佔員工總數的85%左右)發現自己沒有很好地達到目標;另一方面,卻發現自己拿的錢還挺多。

這樣一來,員工拿到錢的時候就會產生“負疚感”:老闆對我們太好了,我們乾的不咋地,公司還給這麼多的錢,慚愧啊!明年還得好好幹啊!

人性裡的偷懶惰怠、自私自利、拖拉疲沓

還有激勵邊際遞減的心理效應

華為有鐵一般的組織紀律和制度安排,堪稱一個“狠”字。

看上去華為員工的高薪拿的挺容易的,實則不然,背後都是付出了常人難以做到的艱辛和數不清的不眠之夜。

華為績效考核突出獎優罰劣,紀律嚴明,毫不含糊;其中績效考核得分“傑出”的,便不設上限的獎勵,優者更優;績效考核排名最後的至少5%,則要接受懲罰,甚至是直接淘汰出局。

任正非還有句非常經典的話:在華為,我們不需要員工感恩,如果有員工覺得要感恩公司了,那一定是公司給他的東西多了,給予他的多過於他所貢獻的。

是不是有一種不近人情的硬話?

在我看來,恰是一種最符合人性的表達:我給你高收入是要你承擔更大責任、創造高績效、產生高價值的,絕不是隨意的獎賞!話糙理不糙,就是這麼個理兒。

華為說到做到,在治理人才問題上沒有灰色地帶。

任正非:拆掉人力資源部門!不懂駕馭人性,你不配做HR!

任正非:拆掉人力資源部門!不懂駕馭人性,你不配做HR!

從群體看人性裡的不均衡反映到個體上就是

每個人的職業發展都是參差不齊的

必然是能力有高低,慣用雙重或多重標準

華為在人才能力發展不均衡上有一個非常到位有效地手段和安排,即三位一體的人才生命週期管理。

首先,底部管理:針對試用期員工。

在華為試用期淘汰或者調崗的人員比例不能低於20%,參照的是國際上人才招募識別率的上限是80%。如果不堅持這個基本比例,會降低企業的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率,造成組織效能下降的高昂代價,因為這個時候是人才培養階段,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率完全為負,不嚴格把關就意味著更大的損失。

其次,頂部管理:針對入職1-3年的員工。

華為認為,工作1年到3年的員工,正是人力資本投資回報率由負轉正的關鍵階段(華為是約2年時間)。

入職第1-3年的員工要強制的選出頂部的30%,因為1到3年是企業員工流失率最高的階段,必須努力減少頂部30%的優質資本流失。

透過基於價值貢獻的客觀評價方法,把頂部30%的優質人才篩選出來,並給予差別化的待遇和差別化的成長機會。

這裡,必須敢於拉開差距,敢於給不同的人不同的機會,而不論資排輩,唯學歷論、唯資歷論。

第三,常態化:針對員工輪崗機制和退出機制。

在任何一個崗位上,華為的預設值就是任職時間不能超過三年。

經過30年的持續演進,現在華為的退出機制和輪崗機制都常態制度化的執行。

因此,華為才能做到人才的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有序輪換。

反觀其他企業的人才管理:進來容易出去難,上去容易下去難,崗位有序輪換幾乎沒有。這樣就造成了人才“板結”或稱“流動性缺失”,對企業和人才都不利。

結語

當然,華為在人性駕馭上還有其他不少的有效做法,不侷限於上述幾大類,無非就是給錢、給權、給名,同時加強紀律制約;兩手抓,兩手都很硬。

任正非一直強調,基層員工要有飢餓感,中層員工要有危機感,高層員工要有使命感。這裡面實際上就是對人性底層動機的深刻洞察。

基於人性的人才管理和運營,在國內企業中,華為當仁不讓處於領先的地位。尤其是華為對人性的把握和駕馭程度,不斷超越自我,越做越好,給我們帶來很多啟發和借鑑。

作為卓越的HR,熟悉業務是必須的,駕馭人性更要排在最優先的位置。研究人力資源,提出人才管理的解決方案,人性應該是首要的研究維度。

回看任老闆,既不是技術專家,也沒有豐富的客戶關係,但是他在用人方面卻非常獨到,源自於他的一個理念:敢於分錢,比如說內部虛擬股權,很早就在運了,因為他太懂人性了!

6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乾貨分享:成事只需九個字,不著急、不害怕、不要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