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優秀人才不需要被管理,那不優秀的人呢?喬布斯的話該如何理解?

喬布斯的完整表述如下:

“優秀的人才可以自我管理,他們不需要被管理,一旦他們瞭解要做的事,他們就會著手去做。他們壓根不需要別人管理,他們需要的是一個共同願景,這也是領導力所在,領導力就是去刻畫一幅願景,同時具備清晰的表達能力,這樣你周圍的人就能理解,並就這幅願景達成共識,我們需要那種非常卓越的人才,但不一定是那種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士,而是那種連指尖都洋溢著熱情的,既瞭解最新的技術發展,又清楚這些技術的用途,並能將其帶給大眾的人。”

此為喬布斯親述觀點,被大量商業週刊和組織管理學說引用、解讀,希望在組織和企業的人才管理中進行實踐。

我想,這裡的關鍵詞如下:

自我管理、一旦/就會、願景、清晰的表達、共識、熱情。

管理學是一門科學,它推動人的主觀意願和目標儘可能達成一致,從而從本質上提升勞動的效率。簡單的理解,人如果都去做他想著的事,那就什麼都不是問題,也不需要管理,從而也沒有被管理這麼一說了。邏輯上是否成立?

那麼,管理學是否可指導於兒童的教育,及親子陪伴的質量上?為孩子的飛翔,生長一雙強有力的翅膀。

答案是,如果我們能夠很好的理解兒童學習、成長的目標,及保持清晰有效的溝通,那麼在學習成果和親子親密關係上,均有效用。更為重要的是,將為孩子青春期的心理發育,及成年後的心智獨立打下深厚基底,實為“一勞永逸”的“偷懶”式教育新實踐。想要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為人父母者大膽些,而這個“膽大”來自於對人的深刻理解:人的動力和行動力究竟來自哪裡!

今天我們重點解讀:在親子教養中,描繪“願景”和“不管理”(這裡指的是過於微觀、細緻的管理)為什麼是可行的,也是必須的。

設想一個場景:公園裡有3組人,每組10位;當時正值午飯時間,大雨將至。

第1組中,有人說:“站起來,跟我走。”說完起身就走,組內幾人看他走了,就跟了上去。但還是有些人坐在那兒不動。於是,那人衝坐在那裡的人喊道:“馬上起來,跟我走!”

第2組中,有人說:“我們現在必須得走了。我的計劃是,所有人都站起來,向蘋果樹方向走。請與其他人至少保持半米的距離,不要跑,小心不要將自己的東西遺漏,大家到樹下集合......”

第3組中,有人說:“還有幾分鐘就要下雨了。我們到那邊蘋果樹下待著吧!這樣我們就不會淋溼,還有新鮮的蘋果作為午餐。”

就此,我們在10人的小範圍樣本里進行了投票,其中包含3名小學二年級學生,年齡均為7-9歲。

3位孩子中,其中有1位選擇了第2組,其餘2位選擇了第3組,我們正要統計最終結果。

一開始選第2組的孩子對我們說:“嗯,我想了下,我想改成第3組,還能改嗎?”

我們說:“為什麼呢?”

孩子認真地說:“開始選第2組是因為他說的很詳細,但看了下,雖然說的很詳細,但他並沒有告訴這樣做有什麼好處,所以我選第3組,第3組告訴了我們好處是什麼,是可以吃到蘋果。”

聽完孩子補充說明的一番話,讓我們無比意外,也十分開心;意外於孩子的理解和表達能力,以及難得的求實的態度,開心於孩子的反應恰恰是如我們預期,或者說想看到的結果,我們更傾向於我們的孩子是靠內在動機和熱情驅動的,他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他們理應對願景有感覺,這樣我們對孩子的管理及教育就會容易許多。

這個過程本身,就讓我們看到了孩子的熱情!他們遵從於自己的內心,那是一種原始而強大的力量:就像是自帶出廠設定一樣!

在“蘋果樹”的簡單情境下,發號施令也是不會奏效的。而在更為複雜的情形下,這種方法更是徒勞無益。

人們要麼對發號施令置若罔聞,要麼陽奉陰違,甚至用一切機會破壞組織者的努力。孩子也一樣!努力的孩子都一個樣,不努力的孩子卻有千百般的模樣!

微觀控制試圖透過細化任務,並對任務進行監督來解決發號施令的弊端,而制定和傳達詳細的計劃本身就非常慢,因此,採用這種策略推進教育學習的進度往往收效甚微。家庭教育管理者可以自行參考!

在“蘋果樹”的案例中,只有第3種方法才能衝破所有維持現狀力量的可能性。

基於篇幅的原因,將在未來的篇章中詳解。

描繪願景、確立目標在兒童及青少年教育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涵蓋對學習成長具體目標(每週,每天,甚至是每個作業,每張卷子)的描述、良性家庭氛圍的構建、學習及人格健全的效果指標等。敬請期待“熊孩子專家”後續系列文章!

教育是一場父母與子女共同的修行,我們是否有能力完成那最重要的託舉,除了財力,還需要能力。

畢竟父母這種職業,似乎是沒有任何培訓,就“臨危”上崗,細想是不是有些後怕?育己,方能育人!

與盡心盡力撫育子女的天下父母共勉。

8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日記節選(8):三點工作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