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經理日常工作內容大同小異,比如需求分析、需求評估、輸出方案、資料驗收等。針對每一項工作,如果每次都靠記憶從頭開始開展,效率會比較低而且容易遺漏。
從工作中抽象出來模板,每次開展工作時參考模板,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提高工作效率。接下來分享給大家五個常用模板,分別是:需求評估模板、需求文件模板、互動設計走查表、資料驗收模板、問題排查模板。
01
需求評估模板
模板應用場景:
1)當你想要提高某個指標,提需求去最佳化這個指標時,需要評估需求價值以便於確定優先順序
2)當業務方把需求拋給你,想要你承接業務需求時,需要評估需求價值以便於確定優先順序
模板解讀:
產品經理在評估某個需求要不要做,什麼時候做的時候,必須綜合考慮企業價值和使用者價值,才算考慮全面。
1)企業價值:
企業不會做虧本的生意,收益-成本>0時,產品經理才要考慮要不要做。
收益方面,一般需要評估需求針對的目標客群量級有多大?轉化率能提高多少?最後計算最多可以提升多少收入或降低多少成本。
成本方面,一般需要評估開發成本、運營成本、風險成本(風險例如對舊有邏輯的影響、或政策合規性等)、其他成本(比如品牌影響)
2)使用者價值:同理,使用者也不會做虧本買賣,效用-成本>0時,使用者才會考慮要不要購買或使用。
效用方面,一般需要看這個產品方案有沒有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效用是指需求的滿足程度)。當我們要評估效用時,需要回答:該功能的目標客群是誰,滿足使用者在什麼場景下的什麼需求。
成本方面,一般需要評估直接成本和交易成本。直接成本是指交易物件帶來的成本,比如購買商品時需要付錢,看抖音時需要花時間,申請貸款時需要提供身份證等隱私資料(這裡的交易是泛指,購買或使用都稱為交易)。
交易成本是指完成一筆交易時,交易雙方在買賣前後所產生的各種與此交易相關的成本(不包括直接成本)。交易成本有:認知成本、心理成本、決策成本(比價、度量價值等)、視覺成本、操作成本
02
需求文件模板
模板應用場景:
需求交付物,提交給設計、開發、測試同事的文件,讓下游同事要做什麼需求,怎麼實現需求。
模板解讀:
模板大概邏輯是從需求背景出發,確定需求目標,確定需求方案,讓合作伙伴瞭解需求的前因後果。從整體出發,提供業務流程和頁面流程,讓合作伙伴瞭解整體實現邏輯。從細節入手,分別描述功能邏輯和頁面邏輯,具體可參考模板內容。
03
互動設計走查表
模板應用場景:
在做流程設計、原型設計以及撰寫需求文件時,都會用到互動設計走查表。該表格是參考了百度的互動走查規範,筆者覺得不錯就收藏了,圖片沒有擷取完整。
模板解讀:該模板主要作用是最佳化流程、介面展示、介面互動,提升使用者體驗。另外對於撰寫需求文件,也可以達到查漏補缺的作用。
走查表從整體的資訊架構和流程出發,檢視資訊架構是否清晰好理解,流程是否簡單、周全、符合預期;
再從介面呈現入手,檢查控制元件是否符合預期、資料顯示是否考慮全面、文案是否易懂、視覺是否符合場景、選擇與輸入操作的反饋形式是否合理;
最後再看互動過程和特殊情況,檢查互動過程的反饋是否到位、網路和臨界情況、系統特性等。
04
資料驗收模板
模板應用場景:
需求上線後驗收資料,評估新功能效果,分析帶來效果的原因,以及制定下一步產品規劃。
模板解讀:
劃分實驗組和對比組,分組檢視資料表現。實驗組和對比組的客群邏輯需要在開發前確定,因為有些灰度策略需要投入開發。
接著對比兩組的流程效率、業務轉化、留存等等,流程效率需要把每一步的轉化都列舉出來,更容易分析效果。資料對比完成後,可大概寫下資料上升或下降的原因,最後思考每一項資料的應對方案做下一步規劃。(不是每一項資料都有問題,一般需要考慮的是需要繼續提高的資料)
05
問題排查模板
模板應用場景:
自己發現數據異常或業務人員上報資料異常情況,需要麻煩產品經理排查問題。
模板解讀:
第一步:需要先確定資料下跌是正常還是異常,可透過同比和環比進行對比,異常則繼續分析;
第二步:需要拆解異常資料的上下游流程,一定要細分到每一步,找出影響資料異常的具體步驟轉化率;
第三步:從源頭出發,看市場獲客量級、獲客渠道結構變化是否影響到資料;
第四步:看最近有沒有新上線運營活動,還是促動傳送減少,或者下線運營活動;
第五步:看新版上線後,新功能的釋出是否影響到資料,或者開發新功能是否引出新Bug(此項可按應用版本、終端型別檢視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