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營業收入直接入股東私人賬戶等情形,在實際經營中屢見不鮮。哪些公轉私的情形是合理合法的?公轉私行為又有哪些稅收陷阱呢?
第一、存在著挪用公款的風險。根據法律規定,公司的資金往來,必須要受到監管,不可挪用作私用,一旦被發現挪用公款的行為,嚴重的可能會被觸犯刑法,受到刑事的處罰。
第二、存在偷稅\漏稅的風險,很多人透過個人賬戶轉出去的款項,那整個賬面上不透明的,只有在個賬戶上才是很透明的,如果是你轉到私人卡上,你有沒有納稅的憑證,沒有的情況下,一旦被查企業將會面臨補繳、偷逃的稅款,還要鉅額的罰款。
第三、存在著被懷疑洗錢風險,如今呢,銀行都建立了反洗錢的監控系統,如果個人賬戶大額收款了幾次數過多,就會被銀行列為重點監控物件,排查是否存在洗錢的可能。
那如何公轉私最安全呢?有以下八種方法!
1、向員工個人發放工資。
2、給員工報銷差旅費用。
3、支付個人勞務報酬。
4、向個人經營者採購。
5、公司歸還個人借款。
6、支付個人違約金、賠償金。
7、支付完稅後10萬股東分紅。
8、個獨、合夥企業利潤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