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內卷日益嚴重的今天,就連996都能美其名曰“福報”。
拿什麼拯救自己?這屆年輕人的救贖方法,逐漸異化成了划水和摸魚。
上廁所一蹲就是半天;
開好幾個小窗,在領導來回走動時自由切換;
跟領導說約了客戶,實際陪女朋友體檢;
上班非卡點不進公司、一到下班時間卻影子都不見······
現代職場人對於”摸魚“的境界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伴隨著事業迷茫和中年危機,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感覺上班沒有動力、職業發展前途渺茫、看不到希望。
1”摸魚哲學“的盛行,並非空穴來風。早在上世紀90年代,還一度鼓吹”奮鬥哲學“。那時的年輕人,相信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白手起家一步步登上人生巔峰的成功故事,雖然有著濃濃的雞湯味道,仍不妨礙眾多年輕人大碗喝下,為自己打上一針雞血。
而今,時代在變化。隨著社會分工的不斷細化,每個人的工作內容也越來越被侷限在某一方面,工作的意義感和存在感也隨著任務分工的細碎化、流水化而不斷被削減。
流水線生產出來的產品不是工人勞動的結晶,白領製作的 PPT 也只是某些人爭取績效的工具。在這種情況下,職場上的工作確實是一種畸形社會結構的體現,自然摸魚就成為了職場正義。
過去那種實現“一夜暴富”或者在某個領域開山拓路的機會不能說沒有,但已經變得很少。在殘酷的現實面前,人們對於透過工作來改變自己的階層和社會地位這件事已沒有太多執念。
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提出“狗屁工作”這個概念,指代那些缺乏實質性意義且毫無必要的工作。
對一部分人來說,意識到自己正在做的是“狗屁工作”,無疑是殘酷的,但因為還要靠工作酬勞維持生活,不能不工作,因此將工作保持在一定限度和強度,也就成為自然而然的擇優選擇。
2”摸魚“的本質是一場當代年輕人的自我救贖。曾有一個熱門帖子說:“能在996公司扛下來的人,大部分都很擅長划水,正常人不可能從早上9點到晚上9點一直在狀態,所以996不過是領導自欺欺人罷了。”
其實同為社畜,並不難理解這種心理。
人並非工作機器,有精力的最高閾值,不可能一直保證狀態執行。但隨著職場生態不斷變化,資本家也對職工提出了更高要求,預期和實際之間就形成了落差。
如此說來,拒絕無效加班與努力,追捧“摸魚哲學”,是年輕人看似積極實則心酸的一種抵抗。
“摸魚哲學”以及“內卷”等的流行背後,是年輕人對過去習焉不察的競爭機制以及更宏大的社會結構的敏銳覺察,是對以“996”為代表的職場文化和生活壓力的不滿,表面的狡黠背後是無奈與憤懣,以及無奈與憤懣之後的自我安慰。
3“摸魚”作為暫緩焦慮的一種方式,長遠來看並非“福報”。因為摸魚有幾個非常致命的後果:拉低工作效率,搞不好還被老闆抓現行,長此期保持平庸,只會陷入止步不前的境界,於個人職業發展也是有害的。
正如一位研究人員所說:“如果有大量時間來摸魚,真的要警惕起來,不是管理者有問題,就是下一批裁員名單中很可能包括你。”
“摸魚哲學”的基本信條是,準點下班拒絕加班、工作差不多就行,剩下的時間乾點自己的事情。但是,如果用以壓榨工作的時間,換取的是熬夜吃雞、通宵鬥地主、肆意揮霍青春,那麼最終吃虧的,還是你自己。
人們津津樂道“摸魚”寫出科幻鉅著的故事,如何“摸魚”並不是他們關注的重點,寫出科幻鉅著這一標定個人價值和生命意義的事情,才是情緒投注之處。
如何在結構的縫隙中同時找到職業發展與自我成長的機會和可能,是年輕人值得深思的問題。
【參考文章】
光明時評:“摸魚哲學”是對無意義工作和生活壓力的抵抗
https://difang.gmw.cn/2020-11/22/content_34389322.htm?s=gmwreco2
網易客戶端:上班摸魚人數超8成:划水,是職場人的終極自救嗎?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3RA6F490525JRTN.html
36氪: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流行「摸魚哲學」?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72810991653174230&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