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早上8點開工,機械工作到12點,花半個小時吃飯,接著工作到下午6點,再花半個小時吃飯,再接著工作到晚上8點。

每天干著流水線的工作,一個月拿五六千的工資,每半個月休息一天,沒有社保也沒有公積金。

以上,是大多數工廠工人的寫照。看了這些,你還想問年輕人為何不願去工廠嗎?

什麼樣的人才會自稱“社畜”“打工人”?

一個殘酷的真相是,真正在工廠打工的人很少這麼說,只有正常大學畢業、正常在城市裡找工作、正常步入職場的人才會如此自嘲。

真正打工仔有多難,很多人其實完全不瞭解。

前不久,廣州的一些街頭出現了神奇一幕:老闆挨個站在路邊拿著牌子讓工人挑選,卻經常等一天也招不來一個人。

都知道招工難,誰能想到難成這樣。

事實上,一生都在都市、按部就班完成所有學業的人可能難以想象,在同一個國度裡,有很多的同齡人從小到大,都沒有選擇權。

不去工廠,也許是他們做過最大的決定。

顏妹在一個升學率低到令人髮指的地方長大,家裡的哥哥姐姐都是在初高中就外出打工,就業的第一站,就是服裝廠、玩具廠或者皮包廠。

而現在,他們都在幹什麼呢?有的在開貨拉拉,有的去做了催收員,有的做主播,還有的自己做生意。

像我家這樣的“打工世家”,年輕人也都在逃離工廠。

顏妹曾經多次在寒暑假去到爸媽所在的廠裡打工,算是淺淺體會過這種生活。怎麼說呢,一兩個月忍忍也就過去了,幾年十幾年的,真的會讓人懷疑活著的意義。

看看當事網友的現身說法,想必我們更能明白。

“都是騙人的,寫著八千一萬,進去就知道了,想賺那麼多,一月無休一天18小時+。”

“做服裝的普通工人能拿高工資,只是玩命做出來的。每天十四個小時以上,中午吃飯都沒多少。從早做到晚。”

“主要就是這種活太累,太無聊。讓我選,我還不如跑銷售,銷售跑成一單,起碼自己的成就感滿滿,這一個月掙兩萬,天天窩在工廠裡,確實覺得很沒意思。”

時代在變化,工人的勞動力付出沒降,待遇沒升,但眼界思想卻變得開闊,知道的賺錢門路也多了起來,又怎麼會安於這樣的現狀?

但凡真的受過工廠“毒打”的人,除了習以為常的上一輩和被家庭負擔著的人,都會想要“自救”吧。

不誇張地說,顏妹一位高中同學本來決定高中畢業就進廠,幹了一個暑假後,默默回來復讀考大學。

可見,老一輩常說的“讀書改變命運”,並非沒有道理。

那麼,工廠能不能提升待遇,以求招到工人呢?在顏妹看來,是有相當大難度的。

在珠三角長三角地區,除了數百人的大車間,還活躍著很多小作坊,人數不多,車間不大,利潤也不高。

在這裡,即便是老闆,掙得也並不那麼多,如果給每個員工高工資,五險一金交好,可能廠沒開兩天就垮了。

既然如此,另謀出路的年輕人也自然如過江之鯽,實在沒法改行的,也願意做個想上班就上班的散工。

更何況,工廠讓人難以忍受的除了薪資福利,還有毫無波瀾的機械化工作和看不到未來的絕望。

宏觀看來,年輕人是國家的未來,理應做些更富有創造力的事情;落到每個人身上,也自該在能選擇的時候救救自己。

至於工廠當如何自救,只要瞭解了工人需要什麼,自己又能做到什麼程度,很多難題就會有答案了吧。

提個小問題:你贊同大批年輕人奔赴工廠嗎?

就顏妹來說,對那些半生都在工廠勞作的人是有敬畏之心的,他們趕上了上個世紀末的打工潮,一直都在勤勤懇懇賺小錢,育幼兒贍老人,沒有一分存款不是血汗錢。

他們吃得苦中苦,沒成人上人。但對他們來說,這算是實現了自身的價值,無愧於他人更無愧於己。

但是,我仍然不同意年輕人長時間耗在工廠,更不能理解有人想用以往的條件將他們牢牢捆綁在針車旁。

無他,那樣的生活,放在今天早已不合時宜。

在城市裡忙忙碌碌的廣大社畜,時常會覺得有人生來命好,不像自己只能在996的節奏中拼搏;但在工廠的年輕人眼中,未嘗不是我們為雲,他們為泥。

就像顏妹自己,本是萬千青年裡最不起眼的那個,卻還能時刻感受到家裡兄弟姐妹們投來的羨慕目光。

而不再受困於工廠後,“我們是一樣的年輕人”這種想法才會慢慢浮現。

他們的職場自救,從離開工廠開始。

他們的人生自救,從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開始。

· END ·

14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業務學習|16個可直接套用的文案金句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