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上一家公司的幾次或者說十幾次莫名其妙的團建,大家品品

1:破冰式:我壓根不明白,企業員工像我們這樣的破冰團建除了因為隱私洩露產生大量的八卦外,還有什麼作用。

操作:給所有員工1個周的準備時間,講述自己的生平,內容包括原生家庭、情感、職業、子女等等經歷。以部門為單位,進行部門內的破冰行動,美其名曰“加深彼此的瞭解和理解,促進團隊進一步合作”。

騷操作:一些員工不願意對外公開自己的隱私,對於一些情感問題和家庭問題簡單迴避,一部分部門領導就不樂意了,步步逼問,有的員工在逼問下無奈委屈哭了,被冠上了“玻璃心”的稱號;有的急眼了當場就摔門而出。

效果:有沒有加深瞭解和理解,有沒有促進團隊進一步合作都有待商榷,從第二天開始,整個公司變成一個大型瓜田:誰離過婚、誰原生家庭不好、誰談過多少次戀愛、哪個部門的誰和另一個部門的誰曾經處過物件。。。。。。

我就是那個當場摔門而出的!老子是來工作掙錢的,一不是犯罪嫌疑人接受警察問訊,二不是就診心理康復中心,沒必要把自己的私生活掏出來滿足吃瓜群眾好奇心!如果真的有團隊需要以私生活和隱私為媒介才能達成更好的合作,那這種團隊不要也罷!

2:培訓式:每週一次培訓,培訓的並不是什麼專業技能,而是各個不相干部門的管理條例,培訓完還得考試,筆試答卷的那種;每兩週一次大型案例分享,分享完以後要寫感受,不低於3000字。

騷操作:培訓期間不允許帶手機、書、電腦進會場,強制你必須認真聽那些管理條例是怎麼制定出來的!最騷操作的是時間:通常安排在週五下午或者週六全天。如果是週五下午,4點開始,晚上8點半結束培訓,中間休息20分鐘,董事長再來個最後總結髮言,3個大點裡包含9個小點,說完9點半了。他家就住在公司所在的社群,溜達著回家不到5分鐘,且家中有保姆,他利用中場休息的時間已經回家吃過飯了,其他全員餓著肚子到半夜。

效果:全員罵街,董事長髮火:“人家華為、浪潮等大企業,都是員工自己花錢請老師來學習,我這免費讓大家學習,居然還不珍惜!”

這種培訓式團建,是我最終辭職的原因之一!

我一個策劃,為什麼非得知道行政部的管理條例是怎麼制定出來的!為什麼要懂得影視部的規章制度!為什麼要學習司機班的管理規定!還尼瑪考試做卷子?我彷彿回到了高中時代的課堂!

我家距離公司近30公里,9點半結束,到家10點半了,洗洗涮涮到睡覺後半夜了!

3:常見拓展訓練式:必須休息日!必須去!不允許請假!

效果:全員罵街,且有員工感冒發燒生病!

我參加過一次,早晨7點集合,我5點就得起床。雖然公司發的衛衣外面可以穿外套,但活動的時候必須脫掉,中午在城郊的農家樂吃飯,飯菜可能不是很乾淨,當晚回來連凍帶累還拉肚子,半夜發燒。活動中有一項高空滑梯,大概4米多高,完全沒有防護,充氣的那種,我有嚴重恐高症,根本不敢上去,拓展教練和部門領導連道德綁架帶甩臉色威脅,我上去腿都軟了,最後我所在的那組輸了,我是罪人!

我想說,所有建立在忽略個人感受基礎上的“團隊榮譽”都是耍流氓!團隊建設之前,是自我建設,我是個自私的員工,必須在起碼保證我個人安全和健康,包括心理健康的前提下,才能去談團隊!看到這個回答的人中,如果有公司老闆或者領導,在安排團建的時候,以此做參考,真為了團隊好,就先尊重員工,在此基礎上組建團隊,進行團隊建設!

最後,我跳槽所在的現在的公司的團建,我個人覺得是個模範團建。

首先,沒有周末的團建活動,不佔用員工休息時間。

其次,形式上,我們日常是馬拉松,因為我們的團隊老大喜歡馬拉松,且我們的工作不規律,確實缺乏鍛鍊,領導建了個跑步群,以月為單位,讓每個人自己上報一個月能跑的總公里數,不強求。人資將每個人的flag做成表格,大家抽時間跑,用APP計數。當月完成的獎勵小禮物,完不成的自覺發50紅包作為懲罰。

時間久了,我就發現,這個部門的人,真的很少有因一些小病小痛請假的,運動的好處還是很多,大家的健康指數普遍提升。

第三:團建聚餐,人資會提前一個周通知聚餐時間,都是週五晚上,將她選過的幾家餐廳進行群內投票,選人氣最高的。碰上聚餐日,提前一個小時下班,避開交通高峰,一般第一場吃飯控制在9點之前結束,領導會約個二場,第一場沒喝夠的,大家喝個二場,第二天反正也不上班,放鬆一下。

聽說之前團建的方式還有每個員工都做2道拿手菜,不會做的要求現學,大家湊一起吃,打分評比,節省下來了餐廳的費用買成禮物,發給得分高的員工。

我現在所在的團隊近30個人,廣告行業沒有不忙的,大家平時加班加點的時候也是不分晝夜,所以公司總把團建和我們日常生活聯絡起來,讓我們儘量有生活,不要變成工作機器人。

畢竟,有生活的人,更能產生創意和動力!

最後的最後,每次團建後都有人辭職,有兩種原因,要麼是公司本身工作方式就有問題,團建不給力成了壓倒駱駝的稻草;要麼是不靠譜的團建,不考慮員工感受的團建太頻繁,導致員工忍無可忍。希望老闆們從“團建”的本質意義出發,面對越來越年輕的新一代員工,他們越來越重視自身的感受,別把“團建”變成“團拆”!

6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談談員工拿多少錢,幹多少事;“做多少事,給多少錢”的心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