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20萬,過年回老家,還沒有做老師的堂妹有面子
堂妹比我小兩歲,是叔叔的女兒。當年高考之後,在叔叔嬸嬸的安排下,進入了一家師範學院讀了大學,出來之後成為了一名老師。而我,因為從小就對做老師沒什麼想法,所以沒有聽從父母的安排。
大學畢業之後,我去到了省會城市工作,而堂妹回到了縣城,成為了一名教師。對我來說,朝九晚六的工作讓我有一種充實感,對於現狀,我是很滿足的。在二三線的省會城市來說,年薪二十萬已經是很不錯的成績了。
就在自己很滿足的時候,過年回家一件事讓我顛覆了自己的想象。春節回家,堂妹因為是老師,所以放假時間很早,一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放假了,而我,年前一個星期才開始放假。
過年回家那幾天,走親戚的時候,真的讓我非常煎熬。一個的親戚看到我的時候,只問了一句我什麼時候回來的?還沒等我接話,就和堂妹聊起來了。問了堂妹一個侄子今年要升小學了。
問問堂妹所在的學校怎麼樣,老師怎麼樣,孩子的成績怎麼樣。總之,完全把我當成一個隱形人。親戚這樣的做法其實讓我很尷尬。等親戚走後,我問了堂妹的工資。
堂妹說,其實做老師的福利比大家想象的要好,工資沒有想象中的那麼低,但是也沒有很高,現在三千出頭的樣子。其實我很愕然,我每個月工資一萬多,但是在親戚的眼中,卻沒有做老師的堂妹有面子。
就在我沒辦法接受這樣的落差感的時候,我媽一句話打醒了我。你賺再多的錢,對他們來說,絲毫沒有幫助有什麼用呢?堂妹賺得再少,但是在老家,親戚的孩子在她們學校,平時傳個話什麼的都是大人情。
別人自然會感激,而你雖然錢賺得比人堂妹多,但是你對別人的幫助太少了。就算你年薪百萬,那也是你自己的,和親戚們無關,和鄉親們無關。她們自然不會對你有多大的感激之情。
第一點:差距感確實是存在的
在農村,這樣的差距感其實一直都是存在的。在父母的眼中,肯定都是希望子女能夠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而這份穩定的行業,全都來自於公務員、教師、醫生這三個行業。
因此,老家只要有誰家的子女考上了公務員,做了教師或者醫生,絕對是可以轟動全村的。之後就會給自家的子女灌輸這個資訊,去考一個公務員或者教師。這是鐵飯碗,福利好、假期多,還不用擔心失業。
就像堂妹和我,雖然我賺得比堂妹的要多得多,但是在親朋好友的眼裡,我確實沒有堂妹混得好,我一年到頭基本上只回去一兩次,但是堂妹一年到頭基本上都在老家。從情感方面這塊來說,我也確實比不上。
第二點:差距感也要分層面看
就面子層面來看:確實我沒辦法和堂妹比,雖然我的經濟實力要比堂妹強。但是在家人的眼中,我的隱形財富是沒有堂妹多的,給家人的陪伴、給家人臉上的榮光,這都是我沒辦法比較的。
就經濟層面來看:堂妹也沒辦法和我比。我的年薪要比堂妹多得多,就購買力這一塊而言,我所能接受的價格額度顯然更高。雖然堂妹的工作說出去比較有面子,但是手頭還是會比較緊張。
其實,所有的壓力和責任都不會消失,只會轉移。雖然說小縣城的日子確實舒適沒有壓力。但是倘若有一天走出這樣一個小環境,去到了更大層面的地方,那麼經濟顯然也很有壓力。
第三點:沒必要太在乎別人的看法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選擇,不會所有的人都會去選擇體制內的工作,也不會所有的人都擁有20萬的年薪。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奮鬥目標是什麼,跟著這樣的目標去想、去做就挺好的。
生活不是僅用一個標準就能衡量出來的,箇中冷暖、幸福與否只有自己才知道。因此,沒必要太在乎別人的看法,每個人計較的得失是不一樣的。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選擇什麼樣的工作,還是要看自己的實際條件。
總結:一個人的成功是不可複製的,每個人的自身條件和外部條件是不一樣的。所做出的選擇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們選擇工作的時候,也要從自身的實際情況來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