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3頭“狼”!任正非的管理本質:無欲則剛是違揹人性的。
01無欲則剛是違揹人性的
世人常說“無欲則剛”,但任正非卻反對這種你說法,他認為慾望是中性的,慾望在很大程度上是企業、組織、社會進步的一種動力。
任正非說:“我想(無欲則剛)這個說法,第一,違背了人性;第二,無慾者很難做到所謂剛強、有力量。”
事實上,對慾望的激發和控制,就是一部華為的發展史。
早期的任正非和他帶領的華為,崇尚的是“狼性”、是英雄。
當時同行們都形容華為的銷售人員是一群“土狼”,那時的華為文化,“土狼”、 “狼性”、“餓狼”、“飽狼”、“狼狽為營”在任正非的內部講話中,尋常可見。
雖然華為在形成了的自己獨有的“奮鬥者文化”之後,不再提“狼文化”,但狼的智慧、狼的韜略以及狼的團隊協作精神,可以說伴隨著華為的每一步成長曆程。
如果將任正非所激發的慾望和狼性結合起來,我們可以發現,華為能從當年的草根成為今天的科技巨頭,因為華為有3頭“狼”。
02餓狼的慾望
華為的第一頭狼,是餓狼。
華為從最初的幾個人到今天的近20萬人,平均下來每年要招聘6000-7000名大學生。
為什麼華為最喜歡要剛畢業的大學生?
從苦難和貧困中走過來的任正非,對這“一個個餓狼般的慾望”太瞭解了。
早期華為還很窮的時候,任正非就常常對員工說描繪出華為的“錢途無限”:
“將來你們都要買房子,要買三室一廳或四室一廳的房子,最重要的是要有陽臺,而且陽臺一定要大一點,因為我們華為將來會分很多錢。錢多了裝麻袋裡面,塞在床底下容易返潮,要拿出來曬曬太陽,這就需要一個大一點的陽臺。要不然沒有辦法保護好你的錢不變質。”
“華為之所以要艱苦奮鬥,就是為了掙更多的錢,讓員工分到更多的錢,讓員工及其家人過上高品質的生活”,任正非表示。
華為管理顧問田濤,講述了一個90後的案例:浙江大學雙碩士,畢業時收到9份Offer,跨度從國家事業單位到金融機構再到民營企業,但他卻和很多師兄一樣,最終也選擇了華為。
為什麼?因為在華為的成長不需要論資排隊。
入職後他給自己定下了五年的小目標,其中第一條就是收入翻五倍。五年後,他的收入目標早已實現。
這不是特例,根據資料,2020年華為員工人均年薪69.5萬元,公司薪金福利總支出1349億元人民幣。這個數字與華為20萬員工完全吻合。
這樣的年薪,對無數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都有一種無限的誘惑。
在華為所在的深圳和東莞松山湖,有一種說法是“華為人推高了當地的房價”,為什麼?因為華為員工收入高,買得起房。
為了能分更多錢,過更好的生活,每一個進入華為的大學生,都猶如一匹匹餓狼一般,融入到艱苦奮鬥的大熔爐中去了。
03飽狼的慾望
華為的第二頭狼,是飽狼。
掙夠了錢,有了大房子,老婆孩子也過上了高質量生活了,從餓狼成了飽狼,慾望又是什麼?
有人說,當然是希望一直這樣幸福下去。
但你會發現,你的身邊圍著一群嗷嗷待哺的餓狼,個個都想掙得更多,或者想跑到你前面去,怎麼辦?
面對社會上幾乎普遍的職場35、42一刀切的潛規則,飽狼們也害怕自己被替代,被最佳化,這時候安全感也成了他們的慾望。
但任正非卻說: “你適合這個崗位就安安心心做下去,為什麼要換個年輕的呢?為什麼不能幹到六十、七十歲呢?都是用纖纖細手去敲鍵盤,又不是拼刺刀,只要力氣按得動鍵盤就行了。”
關於對年齡的要求,任正非公開介紹過華為的三類崗位:
在員工數佔比最大的專業化崗位中,沒有年齡限制,也沒有末位淘汰。
搞研究和研發創新的專家隊伍,要適應社會變化,趕不上時代變化就會掉隊,不適應了,就要及時換崗位。但華為設有專門的內部人才市場,方便人才調崗換崗。所以對專家隊伍來說,“年齡不是問題,看你個人的學習與實踐情況。”
華為的行政管理隊伍中,“主官”和主管每年強制性10%的末位淘汰,即使全優秀也是硬性的,這樣才有新的血液迴圈。同樣,華為的內部人才市場和華為大學,都是內部再就業的通道。
另外,華為有寬鬆優越的退休機制。據任正非介紹,公司有明確規定,帶病可以退休,並允許保留一定的股票;如果你認為自己病了,寫個報告給領導即可,不需要醫生證明,只有你最瞭解你,退休後把身體養好。
任正非:我們的崗位沒有對年齡限制,而是看你的能力和貢獻能不能適應作戰,如果只看年齡,我早就被淘汰了。
所以,飽狼們不用擔心,為企業奉獻了青春,等你拼不動了,就被掃地出門了。
有壓力,還有保障,從餓狼到飽狼,奮鬥的狀態不能變,這就是華為的“絕不讓雷鋒吃虧”的長期艱苦奮鬥文化。
04成為頭狼的慾望
華為的第三頭狼,是頭狼。
在華為近20萬員工中,有90%以上畢業於國內外一流大學,有1萬多名博士,有上千位科學家。
除了希望努力賺更多的錢,每個人的心中都還有著掌控一個部門、一片天地甚至更大地盤的志向,正如《論領導力》的作者詹姆斯·G.馬奇所言:“權力有一種美學上的吸引力,它令人著迷。”
前文提到過的那位90後浙大雙碩士,入職後的第二個小目標就是,能在某一領域成為技術專家,並能夠負責一個二、三十人的團隊。5年後,他已經是帶著一個100多人的團隊的leader,未來5—10年都大有可為。
從餓狼到飽狼,到成為頭狼,是幾乎每一個進入華為的年輕人的願望。
華為的管理顧問田濤先生認為,在華為從上到下的權力走廊上擁擠著一大批“接班者”、取代者,他們普遍既有激情又富有才幹,同時個性鮮明。
所以,任正非不但會分錢,還會分權。
20多年前的華為,人數還不多,但許多華為員工給人遞上名片,上面都赫然寫著“華為公司副總裁”、“華為公司某某部門副總裁”,甚至有人一年收到的華為副總裁頭銜的名片就有幾十個,搞得人暈頭轉向。
有人好奇,華為到底有多少人有副總裁頭銜?
有一些人說:“不清楚,應該有上千人吧。”甚至還有人說最少都有四五千人。
這正是任正非的清醒之處,巧妙地把員工對於財富、權力和成就感的慾望,恰當地轉化為面向客戶創造價值。
任正非給華為2012實驗室的85後、90後專家們說:
“槍聲一響上戰場,尿了褲子的升一級,沒尿的人升兩級,有貢獻的升三級。什麼叫成功?工資沒降就成功了,漲了就更成功了。”
華為人說:“跟隨任總,不是為了他,而是為了自己。老闆厲害的地方就是讓多數華為人都覺得在華為工作,就是在為自己奮鬥。”
對物質和收入嗷嗷待哺的“餓狼”,到收入頗豐生活富足的“飽狼”,再到帶一隊人馬、幹一番事業的“頭狼”,華為人對慾望的渴求,用這3頭狼來形容,果然恰如其分。
05任正非:私慾上,我與員工同流合汙
知名財經作家王育琨將任正非的這種對慾望的激發和控制,稱之為“以眾人之私,成眾人之公”。
有一次在任正非的辦公室,王育琨問任正非,財權名都是如狼似虎的私慾,其他公司都在限制的,華為卻放開了去激勵。什麼樣的人可以駕馭如狼似虎的團隊呀?
任正非打斷了王育琨的話,“王老師你打住,我在私慾上與員工同流合汙!”
王育琨愣住了,但立馬醒悟過來,原來在任正非的心中,華為是大家的,是眾人的,他理解每一個華為奮鬥者的渴望,所以成了中國最會分錢的老闆,華為也成了世界一流的公司,這便是任正非最大的私慾!
王育琨用一句話總結了任正非的私慾說,“以眾人之私,成眾人之公”。
本質上來說,華為的“以奮鬥者為本,長期堅持艱苦奮鬥”的奮鬥者文化,正是對人性的最大尊重。
大道至簡:對物質和精神財富的慾望,是人性的本質。
任正非將這最簡單的人性,發揮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