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導讀:2021年3月13日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EMBA論壇第49期活動線上線下同步舉辦。本期論壇特邀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老師帶來主題演講“管理的變化與未來”。本文根據演講內容整理。

今天和大家交流的是我在去年思考比較多的一個話題。當看到數字技術帶來巨大變化時,我們會發現很多東西都在改變,其中一個非常大的改變是管理的很多功能被調整。

01管理在生活中已被實踐數個世紀

管理作為生活中的一項整體功能,其實已經被實踐了數個世紀,這是一個基本事實。從管理學科講起,管理的出現恰恰是因為工業革命帶來的巨大效益。在更大的範圍內,工業革命討論的是技術,是機器,所以我們稱之為機器革命。機器發揮效能,不僅依賴於機器,而是因為機器跟人的組織效率相組合。

沿著這個思路,你會發現管理其實就是不斷地去探討一件事情,即怎麼能夠讓個體變得更有效,讓組織變得更有效,管理沿著效率的概念不斷延展。

20世紀40年代,管理學考慮的是上下級關係如何改善,從而改變效率;1950年代,管理討論更多的是管理者的功能和角色;1960年代,研究的興趣從個人轉到組織。20世紀70年代迎來了情境理論,即人和組織放在不同的情景當中產生的結果不同,不能再孤獨地去看個體、技術和環境,應該把它們放在一個整體的情景當中,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管理。20世紀80年代開始,系統論成為管理思想的主流,出現了生態系統以及延續到今天被廣泛應用的很多管理概念。

以上的回顧其實是想告訴各位,在探討管理問題的時候,要有一個基本的定位,即管理一直在生活之中,它被實踐了數個世紀,在不同的生活場景和發展變化中發揮不同的作用。

今天我們講得最多的是生態的概念,不是討論管理會不會被淡化,或者管理角色本身發揮的功能會不會轉換,而是要關注它在生活當中到底有什麼價值。為了把這個問題講清楚,下面我跟大家介紹對我影響最深的兩位管理學者。

02德魯克——“致力於改善人類生活”

第一位是彼得·德魯克。德魯克用畢生的實踐履行其“致力於改善人類生活”的追求,從三個方面去看:

第一,德魯克經典著作的實踐性

管理理論必須有充實的實踐經驗支援,並由三個要素組成:

要素一:問題導向、問題辨析與概念框架的提出;

今天遇到的問題,超越了每個人、每個行業的經驗。我跟同學們在一起討論最多的話題就是我們不能用原有的行業經驗來看現在的行業,行業壁壘已經被打破。所以如果你習慣性地用工業時代的分析工具,那可能就無法理解今天很多企業的戰略或商業模型。我鼓勵大家重回校園,其實就是要做到一個非常重要的訓練——知識更新。

要素二:一組說明各種組織及其管理學特性或變數間關係的命題;

跟企業的管理者做交流時,我發現越走到管理的高位,其實越要留有相對的灰度,有包容性。當你走到更高的位置時,你的核心是協調和處理各種矛盾和衝突。這也是任正非為什麼會要求華為的高層管理者要懂得灰度哲學的原因。

管理不僅僅是分工、職責、權責和角色,更重要的是要解決問題,協調矛盾,包容衝突,最後取得整體績效最大化。

要素三:可供驗證的背景。

我深受德魯克的影響,就是因為他所提出來所有的管理研究必須要有可驗證的背景。我給自己的要求也是必須能夠真正地去做驗證。

第二, 德魯克管理思想的精髓

我把自己理解的德魯克思想精髓總結為三個方面:

1. “企業的目的就是創造顧客”

企業只有一個目的,只有一個定義,就是創造顧客。而企業所有的結果只存在於外部。當我們能夠透過努力給顧客創造價值時,我們的價值才得以呈現。

2.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怎麼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即不斷貢獻價值。管理價值的真正貢獻是——管理是一種承諾,對目標承諾,對行動承諾,對合作承諾。當管理能夠實現目標,能夠為實現目標拿出有效的措施解決方案,能夠圍繞著目標幫助每一個人,讓他的工作能夠透過合作實現目標,管理就貢獻了價值,這樣的管理就是卓有成效。

3. 創新精神

其一,創新是企業持久生命力的來源。在《創新精神與企業家》這本書中,德魯克很明確地說明了什麼是創新:創新是企業持久的生命力。如果我一直不去跟學生、企業做交流,其實我並不知道新的問題、新的挑戰到底是什麼,也就沒辦法很好地理解怎麼樣去獲取持久的生命力。

第三,德魯克的價值貢獻

正如德魯克自己所說:“我創立了管理學科”。他的價值貢獻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部分來看:

1. 管理是一門真正的綜合藝術

德魯克認為,管理是一門綜合的藝術,有科學、人文、藝術的部分。我在課程當中把管理分成三類:管理理論與管理知識、管理工具和管理方法、管理經驗和管理技巧。第一類需要回到學校學習,第二類可以自己學習掌握或實踐中摸索,第三類需要個人體驗。所以我一方面非常希望大家回學校來學習,把管理理論、管理知識的部分夯實,但同時我也希望你能形成你的管理方法論、管理工具,但更重要的是你要不斷地去積累對管理的理解,擁有更多的管理經驗和技巧。

2. 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

管理實際上是要知行合一,在本質上是行動。他明確了兩個最重要的管理概念:目標管理和自我控制。德魯克將管理詮釋為:管理任務、承擔責任、勇於實踐。我們從事管理一定要清楚地知道,我們要承擔的是一個真正的任務,需要對責任體系有明確認識,並且努力去做實踐。

3. 事業理論

德魯克有一個“三問”:“我們的事業是什麼?我們的事業將會是什麼?我們的事業應該是什麼?”

在經營理論當中,德魯克提出組織的三個基本假設:“有關組織外部環境的假設,包括社會及其結構、市場、客戶和技術;有關組織特殊使命的假設;完成企業使命所必需的核心能力的假設。”

當你反覆不斷地問這些問題,協調你的企業發展跟社會責任的關係,相信你就可以持續地發展下去。

03福列特——“幫助形成更加公平、更具創造力和生產力的社會”

另一個給我巨大影響的管理學者是一位女性學者,她的名字叫福列特。福列特終生的研究和體驗,就是為了幫助形成一個更加公平、更具創造性以及更具生產力的社會而不懈努力。在深入學習和理解福列特理論的過程中,我總結了福列特的四個管理基本原理:

第一個基本原理:建設性的衝突

衝突一定存在,福利特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法叫做建設性衝突:即沒有衝突就沒有活力,活力來源於衝突。美國製裁華為時,任正非說的一段話讓我非常感慨。他說原來比較擔心華為19萬人懈怠,正想不到辦法讓他們不懈怠,美國高度施壓來了,這19萬人開始恢復戰鬥力,組織的力量全部顯現出來。在管理當中,不要怕衝突,甚至衝突本身就是活力的構成,或者活力的來源。但衝突如果不能處理好,一定是傷害。衝突管理的核心是利益整合,對沖突本身做建設性管理,就是利益整合最大化。

第二個基本原理:企業是一個社會組織

第三個基本原理:管理是一種職能並以科學為基礎

以前看管理,我們會對管理有各種各樣的認知、經驗,包括誤解。但我們一定要清楚知道,管理本身其實是一個職能,這個職能最重要的作用是整合生產或產業中的各種要素,實現最佳的產出狀態。只要能夠保證你組合要素之後產出最有效,管理的職能就會出現,而且這個職能是其他功能不能替代的。

第四個基本原理:重塑領導者的權責

在定義領導者職責上,我引述兩段福列特的話給大家,第一句是“領導者的能力不在於能夠施加個人意願並讓其他人追隨他,而在於如何把不同的意願聯合起來成為群體的內在動力。他必須知道如何創造群體力量而不是施加個人力量。他必須建立團隊。”

第二句話是,“最優秀的領導者並不要求別人為他服務,而是為共同目標服務。最優秀的領導人沒有追隨者,而是與大家一起奮鬥。”

這是她對領導力的解讀,也是我認為最恰當的表述方式。如果領導者或者領導力沒有發揮好,一定是沒有按照這個方式來理解領導力。

以前我到企業去做改革,調整完他們總是要問我,陳老師你把我調到這個地方,給我配多少個下屬?我說我沒有配人給你,你看你的領導魅力夠不夠。如果夠,全公司的人都聽你的,如果不夠,給你100個人,他們也不會聽你的。這就是福利特所講的領導力。

04觸手可及的未來,給管理帶來新變化

理想主義跟現實主義在現實中相遇的時候,我們要做什麼?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首先需要看到變的是什麼,只有在變的現實當中才能實現理想主義。理想如果不能在現實中產生價值,就不是做管理的人的態度。這個變,我用一個詞叫觸手可及的未來。這個觸手可及的未來給我們帶來的管理的變化是什麼?

第一, 新世界:物理世界跟數字世界的融合。

以前管理的所有活動都是在現實的物理世界當中,我們還沒有真正理解在一個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融合的新世界裡邊,管理要討論什麼話題。比如,如果按照今天的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融合的概念,你會發現管理當中的組織結構的功能需要調整。以前我們是透過層級管理來做管控,但現在你會發現,物理世界和數字世界融合後,層級是會被拿掉的,資訊的對稱程度大大提高。以前管理者和下屬之間資訊嚴重不對稱,管理者因此獲得比較強的權威性,現在不同了,下屬知道的資訊可能比管理者還多。

第二, 新世界觀:整體不再是部分簡單之和。

工業時代其實用的都是笛卡爾的世界觀:部分之和即為整體,理解好各個部分,合起來就是整體。但隨著今天世界的變化,部分是整體的概念有兩個東西無法解決:一個是複雜性;另一個是部分合起來後組合的部分會有新的價值。今天新的世界觀叫做整體依然為中心,但是部分合起來不再是整體。從這個邏輯去理解,很多基於部分之和是整體的知識體系要被調整。

第三,新理念:個人、社會、自然相互依存。我們稱之為萬物互聯。

第四,新領域:知識社會興起。今天所有的東西都跟知識相關,你要去更新你的知識。

由這些變化帶來的現實到底是什麼?我們發現管理中關注的4個關鍵詞:個體、知識、商業、生活,在新的現實世界中都引發新問題。

1. 個體:

管理當中所面對的最重要的一個資源就是個體。今天的個體價值已經崛起,他不再完全從屬於組織,也不甘心於做組織的一個角色,他在尋求價值的釋放。我引用德魯克的一句話:“個體無所不能,又百無一能。”他特別強調,如果個體不能放在組織系統當中,他很難發揮巨大的作用。可是不管百無一能,還是無所不能,我們要確認的一件事情就是個體現在是一個強個體,我們必須理解到其價值崛起所帶來的各種變化,包括他跟組織關係的改變,他跟整個價值創造之間關係的改變。這是你要面對的新問題。

2.知識:

我們今天所面對的其實是一個未知的世界,在很多領域我們都進入無人區。為什麼今天的創業比以往想象的要難,但是機會變得更多?比以往想象的難是因為我們前面沒有可以學習的標杆,機會多是因為全部是無人區,你都可以去試。在未知中,什麼可以幫助你走到一個確定的方向?答案是知識。知識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以已知去創造未知,所以創造力的核心是由知識來呈現的,因此知識在今天變得非常有力。我們必須牢牢記住那句話——責任追隨知識。讓知識和責任組合在一起,讓你的責任去追隨知識,敬畏你擁有的知識特權,你才能夠真正發揮你的價值。

3.商業:

今天的商業,充滿了刺激、至關重要和激動人心。我們所有新生活首先是用商業呈現。我們是怎麼進入數字時代的?因為每個人手上都拿著智慧手機。如果沒有智慧手機,我們不會那麼快地都進入數字時代。我們今天之所以能夠在疫情物理距離隔斷的情況下,工作照舊、學習照舊、生活照舊,就是因為我們擁有數字技術。數字化商業體系確實幫助我們解決了真正的生活困難,所以它至關重要;它讓我們展開了無窮的視野和想象,所以它非常激動人心;它層出不窮地創造,讓我們感受到它充滿刺激。而這些背後很重要的要素是人的創造力。如果管理能夠把人的創造力激發出來,商業本身的價值就會被釋放出來。

4.生活:

我們處在一個不斷更迭的時代,我們過去的經驗都在迅速地褪去,我們要面對的是必然的改變和挑戰。沒有哪個時代像今天這樣,需要大家認認真真地靜下心來重新梳理知識體系和認知能力,讓自己在這個更迭交替之中不至於盲目,不至於倉促,不至於彷徨。

對於人的成長來講,有三個最重要的認知需要調整。如果調整不了,它們就變成障礙。一個是怎麼擺好你跟外部的關係,一個就是怎麼對待你擁有的經驗,一個是能不能夠真正地理解自己的過去。如果你不能夠把這三個東西理解對,它們就會成為你成長過程中的障礙。這是我們在生活當中要訓練的部分。

05管理的未來屬於創新實踐者

管理作為一個基本機能,已經是社會的一個器官,所以它不會被淡化。當我們發現各要素的變化變得更加充分的時候,管理反而顯得更為重要,甚至是前所未有的重要。我們之所以要求去管理化或者說管理好像阻礙很多人的發展,我們真正要反思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管理本身。

我希望大家理解,為什麼這個器官沒有被削弱,反而要強化,是因為管理本身就是把要素組合起來,讓它從無序變有序,然後更高效地產出。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所有的價值就得到呈現。

因此,對於管理本身來講,它的未來就是要塑造出一個更有靈魂、有意義、有創造力和成效的工作場所。未來屬於管理實踐的創新者。難題就在於你願不願意系統地去放棄和創造。

我一直很喜歡德魯克的這幾句話:創新意味著對昨天的系統性拋棄;創新意味著對創新機會的系統性搜尋;創新意味著樂於以創業精神進行組織;創新意味著樂於思考如何在現有管理體系之外單獨地建立創新企業。

所以,我們要改造的實際上是管理者,尤其是高層管理者。我們要從自己做起,我給的建議是:

第一、重構自身:重構你的知識體系,重構你的認知能力,重構你跟環境之間的介面,重構你對每個人創造價值的理解,甚至重構你對管理的認知。

第二、要由內而外地去做驅動:換言之,你要有內在的要求變革的能力,要有向自己挑戰的能力。我在課堂上告訴過學生,戰略轉型能成功的企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革自己的命。如果它不肯革自己的命,企業戰略轉型一定不會成功。所以我們必須由內而外去做自我調整。

第三、實現組織目標的同時要兼顧人在組織中的意義:工業時代的組織管理的核心只有一個目標,就是實現組織績效。但是到了數字化時代,組織管理的目標有兩個:實現組織目標的績效,同時還要讓人在組織中有意義。如果你僅僅完成了組織績效的目標,沒有讓人在組織中感覺有意義,管理的價值就沒有呈現。

第四、讓社會變得更美好:因為你組合了各種資源,因為你有責任和權利去決定這個資源的效率,因此你應該讓社會變得更加美好。

最後,我用一句話結束今天跟各位的交流:每一代人都會擁有自己夢想的企業模式,同時也都是夢想的創造者。我更希望大家共同來到國發院朗潤園和承澤園,走到實現夢想的路上。(本文完)

6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HUAWEI Mate X2新玩法:不僅娛樂,辦公它也有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