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和創業(或者通俗地稱為“做生意”),這是社會上大多數人目前最為主流的兩種謀生方式。然而職場和商界有著截然不同的遊戲規則,不少人因為不明就裡,所以在人生轉型時會遭遇失敗。那麼這兩者的“遊戲規則”有何不同呢?我們認為這幾點,比較關鍵。
1.自由程度不同
自由的可貴之處,就是在法律框架之內,完全按照我們意願行事,自身的發展不被其他人所幹涉和打攪。只有創過業或從事過自由職業的人員,才能夠真正明白自由的可貴之處和駕馭自由的難度所在。而打工者長期處於在別人監督之下工作,幾乎喪失自由發展的機會,更不會明白自由背後蘊含的巨大能量。
2.客戶數量不同
打工和創業其實本質上都是一種銷售活動,它們之間的不同只體現在客戶數量之上。打工者,只有一個客戶,那就是他的老闆(或單位);而創業者,卻有很多客戶,更有甚者形成了遍佈全國的渠道體系。客戶數量的不同對各自有什麼影響呢?最大的影響就在於收入來源的穩定性。客戶只有一個,這種經濟結構極為脆弱,很容易被對方威脅。一旦雙方關係破裂,打工者就面臨生存危機。而創業者經濟機構要鞏固得多,跟客戶相處也硬氣得多,因為有些人畢竟是“有他不多,無他不少”的。
3.成長空間不同
因為自由程度不同,所以打工與創業這兩種謀生方式的發展空間也是不同的。打工者的成長空間,完全取決於老闆的“容忍程度”。一旦失去“上心”,打工者的地位就會一落千丈。而創業者的成長空間,受限於行業飽和程度和商業模式,一旦抓住行業“風口”,很容易一飛沖天。
4.適用謀略不同
打工者和創業者,他們所要掌握的謀略型別是完全不同的。前者需要認真學習“臣道”,而後者則需要精於“君道”。何為“臣道”呢?用鬼谷子的話講,那就是“內揵之術”(或“連橫”),即努力地將自己變成平臺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零件”,緊密地將自己跟領導(或強者)的利益捆綁在一起,以求依附性發展。何為“君道”呢?顧名思義,那就是馭下之術(或“合縱”)。要懂得搭班子建團隊,集眾多弱者之力,成就屬於自己的基業。
孫子兵法講:“知彼知己,百戰不殆;知天知地,勝乃不窮。”我們只有對自己所處的“賽道”有著清楚的認知,才能夠更加適應環境,利用好遊戲規則,最終成為為數不多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