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5月23日,我作為獨立公關人形態已經整整4年了。這1461天的經歷,有起步時,確定方向、尋找業務的短期不安;也有取捨後,路徑驗證的欣喜和自省;還有專業爭辯、堅持中的緊張與孤獨,更有面對好奇、羨慕的冷靜與深思。
在正式決定做一個獨立公關人之前,有兩到三年的時間,大概是2014-2016年,我一度處於嚴重混沌和迷茫狀態。作為一個持續保持較強危機感的人,我對個人職業價值的下滑壓力極為敏感。為此,我給自己做了一個分析:
首先,我屬於自我驅動意識比較強烈的,在公關領域具備了比較全面的專業能力,對公關的核心、外延都有比較深的實踐積累,能解決從策略到創意,以及落地的多層次問題。這主要受益於我工作中獲得了多次參與業務創新的機會並能夠不斷突破,比如從負責專案到專注策略,從嘗試新媒體到管理整個媒介團隊,從分公司團隊和業務發展,到協助人力資源、技術部門的工作……而且,在此過程中,我一直在探索中總結相關的方法和工具。這算是個人優勢的方面。
其次是職業發展的困境。主要表現為個人體力、精力方面,這是自然規律不可逆。除此之外,人到中年,生活的各種問題是繞不開的,與工作的協調甚至衝突,必須要面對。
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情況是,公關服務行業一直以來就存在“策略收費倒掛”甚至策略免費的現象,這也意味著,對主要提供策略服務的人來說,工作雖然重要,直接賺錢能力卻十分有限。
從行業挑戰來看,網際網路發展和普及對公關服務行業帶來諸多衝擊,以去中介化為例,公關服務行業原本嚴重依賴媒體公關的差價服務模式,正逐步失去生存根基。再比如去中心化,公關服務如何更加直接地貼近企業經營,快速轉變為剛需。而公關服務執行機制、流程繁冗沉重的弊病顯然制約影響了質量和效率。
同時,我注意到,企業在策略型品牌公關服務方面的需求越來越得不到滿足,有的企業陸續部署自建或擴大自有公關團隊,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綜合型公關人才缺口嚴重。
基於這些分析,我在2017年初邁出了獨立公關人的第一步。
雖然一開始,我比較明確的將目標聚焦在了培訓方面。然而實際上,在走上獨立公關人這條路的第一年,我的業務是非常雜的。培訓講課,寫稿、寫方案、幫修改PPT……這些事都做過。但是,根據計劃將自己之前積累的知識體系陸續轉化為培訓的課程內容,始終是這一年的主線。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應該是我能堅持下來的最重要原因。
堅持的結果是,在我成為獨立公關人的第二年,也就是2018年,取得了兩個非常關鍵的突破,其一是我對品牌公關賦能提出了定義性質的理解,即“品牌公關思維人人必備,品牌公關價值需要普及、滲透至組織的每個經營節點,充分下沉、前置,直面一線經營的品牌公關問題。”
這一定義作為我完善課程內容的理論指引,伴隨著在多個行業輸出培訓、諮詢服務,繼續得到豐富、充實。現在,已經建立起一定的品牌認知和影響力。
在很多公關人的內心,包括我自己,曾經都認為,公關人應該是一個在背後發揮作用的角色,應該默默地成就別人的品牌,而不需要自己走到臺前。但是,換一個角度思考,如果建設自己品牌的能力都不能在實踐中得到檢驗,又憑什麼得到別人的信任呢?
隨後的2019年以及2020年,我的獨立公關人之路算是走上了比較順暢的發展階段,尤其是培訓業務定製化、諮詢化的趨勢特別明顯。在這兩年中,一方面,我先後成為多家企業的顧問,幫助建設、最佳化公關輿情體系或機制,另一方面,參與了多起重大危機的處置。無論哪一種情形,從根本上看,都是將公關價值深度應用到了組織經營的核心。
2020年年尾,我專門寫了一篇自己的年度總結,題目就叫《一個獨立公關人的2020》。這個總結,數字化地呈現了我一年來的主要工作成果,包括37場培訓,其中線下17場,另有兩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推遲到2021年;以及11個諮詢專案,涵蓋了輿情機制與公關體系建設、危機處置、人力賦能、策略創意等方面;還有輸出了6萬多字的文章、書稿等。
更重要的是,我將自己堅持獨立公關人發展路線的心得、體會總結為4個字:小、活、勤、長。這也許是我能為其他在觀望獨立公關人發展前景的人們所提供的一些參考。
所謂“小”,既是獨立公關人在業務上的選擇,更是一種心態。具體來說,可以依託自己相對有差異和優勢的能力積累經驗,從某個比較具體的點入手,先聚焦深耕並能持續迭代知識體系,輸出服務產品,然後再逐步延伸,這樣出品質量才能保證,才能積累個人品牌口碑,贏得客戶信任。但是,要儘量避免貪多,什麼都做、什麼都沒特點更沒差異優勢、比較表面淺層不深入,這樣的做法直接影響的就是出品質量。為此,需要沉得下心來,還要能經得住誘惑。比如不時會遇到有人建議我接公關執行的業務,還有人建議開大課,就是同時給幾百上千人講課那種,這兩種情況,我都是堅決不碰的。甚至曾經有企業內訓,一次計劃參加的人太多,我強烈建議企業要麼壓縮單場規模,要麼分成多場。因為一次課參加的人太多,很難做到針對性,從而影響培訓效果。影響培訓效果,就是影響我的品牌聲譽,這樣的課,我寧願放棄,不講!
而對於“活”,主要是強調時間應用效率。客觀來說,我們處在一個極度碎片的時代。獨立公關人不像固定在某個公司上班的人,其顯著特徵之一就是時間比較自由。如果不能對自由的時間進行充分合理的安排,會非常容易將自己置於“放羊”狀態。但是,又不能過於機械僵化。我自己的經驗是遵循12個字的時間法則:要事第一、急事優先、易事穿插。就是對同時在推進的多個事項進行評估,最重要的事排在前面,遇到突發的急事,可以適當插隊往前安排處理,然後再來處理最重要的事。“易事穿插”則主要是指一些瑣碎、比較容易的,一個事只需要花幾分鐘就能解決的,靈活安排在等車、坐電梯的時候完成。
如果想做獨立公關人,必須能做到“勤”,這首先體現在極強的自我驅動意識上。曾經有幾位行業資深人士來問過我做獨立公關人的建議,我發現他們基本上都具備相應的經驗、能力,卻在自我驅動方面信心不足。所以,我提醒他們慎重。在我看來,做獨立公關人,其實也是創業,只不過是一種輕型的創業,自己做老闆,卻不僱傭員工,而是自己僱傭自己,所有的事都要親自動手。
公關行業本身比較特殊,尤其是環境變化之快速、劇烈,沒有足夠的自我驅動力,想跟上節奏是不太現實的。
從個人品牌經營的角度看,獨立公關人必須要長遠考慮和規劃。我比較深的感受集中在三點:其一是不急不燥、堅持點滴積累;其二是要適度放棄短期利益;其三是切實立足客戶立場、堅持專業態度。
說個最近發生的例項吧。
有一家企業透過朋友介紹聯絡到我,希望我去給他們做一次培訓。溝通下來,我判斷自己能達到的效果,和企業的預期可能會有較大差距。於是,我建議企業另尋其他比我更專業的人。但是,企業的這位負責人比較堅持由我來講。於是,我提議,這次課我不收費。“既然你們堅持要請我講,我要對得起這種信任,不管免費還是收費,我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來保證講課的效果,這也是對牽線朋友的一種負責。之所以免費,我是想,如果最終效果不如意,自己壓力太大。如果效果達到你們預期,我想以後收費的機會是不會缺少的。”
有人可能會問:你不怕客戶都找你要免費嗎?
我想的是,專業價值的堅持和信任,是無價的,而這恰恰是獨立公關人最重要的品牌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