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崩潰或許就在一瞬間,中興高級工程師歐建新因被裁員而跳樓事件引發人們熱議,北航本科畢業,在華為工作8年後跳槽到了中興,期間考取了南開大學碩士研究生,憑藉自己的一番努力拼搏,在深圳已經擁有倆套房產,但是還是沒能在日新月異的互聯網行業站穩腳跟,他怎麼也想不到裁員會到自己頭上,然而,世事無常,我們不知道他在接到裁員通知時候是怎樣的心理,可以讓他放棄妻兒老小,高樓一躍奔向死亡。
一個鮮活的生命就此隕落,不禁引發了我們得深思。大多數成年都處在工作上面臨事業的上升期,在家庭上上有老下有小,所有的一切都不能讓我們有所怠慢,落後就要捱打是亙古不變的道理。在成人的世界裡哪裡有“容易”二字。
世界從來不會因為我們停下腳步,我們只能逼著自己跟著世界的腳步走,僅僅因為壓力或者不順就選擇偏激的行為自然不妥,那我們怎麼才能過好這一生呢?
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歐先生在接到裁員通知時,沒有過於偏激,而是能夠重新的審視下自己,找到自身哪方面能力不足,並進行更新學習,是不是這場悲劇就可以避免呢?答案顯而易見。
那怎麼才能更好審視自己,提高自身的能力呢?一是讀書,二是行走,三是與人談。
一、讀書: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古語有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書是檢驗一切真理的標準。當我們感覺自己無知、當我們感到迷茫時,我們都可以通過讀書去自我檢討,達到自我校正、自我進步的目的,試想一下,如果歐建新在飛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中能夠繼續讀書學習,也許結果會變得不一樣。
但是也有些人每天看似忙忙碌碌,嘴上說著我在工作、我在學習,但實際上自己把時間都花在哪裡只有自己清楚,或許是眼睛對著書,思緒卻已經跑到九霄雲外,到頭來,時間浪費了卻什麼都沒有學進去,書中在成事的方法中介紹了時間效應:時間如何讓人變得偉大。大抵是說時間的長短往往決定一件事的價值,一件事情你常年積累的去做,一個標準去做,你一定會把這件事情做好。
二、行走: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在行進的途中你可能看到你沒看到過的風景,可能經歷過你沒經歷過的事,在行走中你會提高你的閱歷,增長你的見聞,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大抵也是這個意思吧,魯迅先生曾寫道:原來世界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們也應該靠行走的力量找到屬於自己的那條路。
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正是靠著30年如一日的行走,走遍中國的名山大川,才能寫出《徐霞客遊記》這樣的書籍,我們試想下,如果徐霞客整日憋在自己的居所他能寫出有價值的文獻嗎?肯定不能。
因此,我們不能停下行走的腳步。一個人的事業想要向前,就用到書中的“大哥姿態”,當一個人走向偉大,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管理好金錢,管理好社會關係,也管理好日常行為,這樣,我們才能在行走中走向偉大。
三、與人談:瞭解人生百態
企業家馮侖說過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與人談。“行萬里路,不如與名人談”,意思就是說你跟什樣的人聊天很重要,或許從不同人的談話中你會看到不一樣的人生,感悟到不一樣的道里,舉例來說,你跟一位老者聊天你或許能感悟到人生滄桑,你跟一位企業家聊天你或許能汲取到商界智慧,你跟落魄的人聊天,或許你只能收穫到一些牢騷和抱怨,因此,與人談,與什麼樣的人談你就會收穫同等的智慧。
書中辛德勒悖論說:最後幫你的通常不是所謂的“好人”,也許正因為你遇到了你所認為的“壞人”才轉變了你的思維,才能讓你走出一時困境。
在與人談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會遇到所謂的“好人”,讓我們吃一塹長一智,我們也可能會遇到所謂的“壞人”,讓我們少走彎路,穩步向前。
總而言之,讀書可以讓我們獲得新的知識,不被社會所淘汰。行走可以讓我們增長見聞,啟發我們思考。與人談可以讓我們全方位地看待世界,增長智慧。
讀書、行走、與人談都是我們必不可少的技能,讓我們也成為一個能扛事的人。
讀書能讓我們進步,行走能讓我們增長閱歷,與人談能讓我們瞭解世間百態。
我們需要不斷地讀書讓自己內心充實,你需要不斷的行走,增長自己的閱歷,經歷沒有經歷過得風霜雨雪,你需要與人談,在談話中感悟不同的人生哲理。
如果你現在也在迷茫,沒有方向,那麼不妨從現在行動起來,讓自己多讀書沉澱自己,讓自己走出去看看不一樣的世界,讓自己敞開心扉多與人交談,感悟不一樣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