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物慾橫流,超前消費的時代,許多人剛拿到工資就要還各種貸款,某唄,最後剩下的錢所剩無幾,許多人都在抱怨,為什麼大幾千的工資感覺完全不夠花,每個月錢只是在賬上停留幾個小時就消失了,這種電子化消費讓人們對錢也失去了概念。
上世紀80年代,有一個特殊的群體叫做“萬元戶”,意思是如果那個家庭有一萬元存款,都可以稱為“富豪家庭”。如果哪個村有幾個“萬元戶”,其他村的人都會眼紅,足以看到當時的一萬元,和現在的一萬元有多不一樣。
但現在有些人月入過萬,生活依然拮据。那是因為在80年代,物價沒有現在高。以最常見的豬肉為例。現在豬肉價格十幾塊錢一斤,貴的時候甚至能達到三十塊錢,而對比上世紀80年代,豬肉才一元一斤。
為了比較兩個時代的購買力差異,我們以每頓吃的大米為例。現在,有很多種大米。高價值的大米可以賣到幾十、幾百一斤,便宜的也就三四塊。按照一斤5元的價格,月薪5000元的我們可以買1000斤大米,那麼80年代買1000斤大米的卻跟如今完全不同,當時大米單價約為0.12元,所以買1000斤大米大約只需要125元,經過計算對比,可以知道現在的5000元相當於80年代的125元。當時普通工薪階層的月薪在60元左右,125元相當於當時工資的兩倍多。
數據顯示,現在普通畢業生的起始工資都已經超過了5000元,那為什麼大部分人還是會感到生存壓力很大呢?
原因有三個:
首先,現在的房價太高了。普通人在一二線城市結婚買房後,不僅要花光現有的積蓄來補首付,每個月還要承擔鉅額房貸,加上車貸等貸款。每個月貸款要花掉大部分工資,壓力可想而知。
上世紀80年代,人們的房子是靠單位分配的,即使需要交錢,也只是象徵性地交一些錢。幾乎沒有商品房,根本感受不到現代人房貸的壓力。
其次,自從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我們這一代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夫妻婚後需要贍養四個老人,加上國家二孩三孩政策,防止人口老齡化,讓這一代人深刻體會到什麼叫上有老下有小,不像80年代的人普遍結婚早,父母也有精力照看孩子,兄弟姐妹也多,遇到什麼困難都站在旁邊互相幫助。
隨著現代經濟的快速發展,受國際局勢的影響,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時有發生,當通貨膨脹發生的時候,物價自然也就跟著漲上去了。
寫在結尾
寫到這,也許有些人會羨慕當時的生活,但當我們坐在辦公室裡,吹著涼爽的空調的時候,要知道我們如今的幸福也是我們的祖祖輩輩為我們打拼來的,80年代自然有不可替代的美好,我們這一代也有我們這一代人的幸福,我們也要活在當下,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