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挑戰局#
凱利三因素模型
一個好的思維模型,總是能帶你直擊事物的內核,找到問題的關鍵點,看清事物的本質。
今天要講的是「凱利三因素模型」,它是利用形成現象的三個因素來做分析,這三個因素分別是偶然性、穩定性和群體一致性。其中穩定性,可以分為內在穩定性和外在穩定性。
「偶然性」是指由偶然因素引起的現象。
「穩定性」則是固定的因素引起的,內在穩定性指的是引起事物變化的內因,外在穩定性指的是引起問題的外因。
「群體一致性」則是指其他個體是否與特定個體出現同樣的問題。
並配了一張「中指圖」,顯得自嘲而又無奈的感覺,當然還有一股怨氣。
於是,我在思考問題時,就這單一原因做了分析:失業這事,這應該是個例,於是斷定這是偶然因素引起。
不過細心的我發現,近一年來,這個朋友已經換了4份工作,這種穩定性失業顯然並不是正常現象。
我的第一反應是這個現象的穩定性是由「內因」還是「外因」造成的?
於是找了可能造成朋友連續失業的「內因」:個人發展考量、薪資待遇問題、職場關係問題、個人能力問題。
最後讓我找到了點蛛絲馬跡,這個朋友目標很明確,就是公司這個平臺能讓他賺到錢就行。
所謂的職業發展、行業前景、歸屬和使命感之類的對它而言都沒有眼前的麵包實在些,這才符合他的處事邏輯。
再分析了一下「外因」,因為「內因」想賺錢、賺更多錢的出發點雖然很俗,但並沒有錯,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外因」瞭解看是否是企業自身經營不善、是否合規,還是說本身因業務方向的調整?
一家公司這樣,從概率上來說不可能4家公司都這樣吧?這穩定性幾率都可以去買彩票中頭獎了。
有趣的是,深挖他換的這4家公司,都是同行業,也就是說問題可能出現在行業上。
而他這個行業我知道,監管政策趨緊,行業規範起來了,一些沒實力的、不合規的企業也都是接二連三得關門大吉。
這下就明白了,「外因」大過於「內因」。
以前好摸魚,來錢快,現在收入大不如從前,稍微努力下都能感動自己。卻不想還是沒能逃脫關門失業的命運,當然這跟他自身的選擇還是存在很大關係的。
比如,他換一個朝陽產業,這個煩惱應該就會減少。
最後,再分析了「群體一致性」問題,也就是同行業的其他人,是否也在這個「失業」怪圈裡面打轉?
得到的答案很明確:大家都一樣。
即跟他同行業的人,也都是在不斷得跳槽,不斷得失業,以前的龍頭企業也跟著折腰了。
這個時候,我用勸導的語氣跟這個朋友聊天,當然,他也是跟我倒了很多苦水。其中不乏回憶以前多麼多麼美好,錢多麼多麼好賺!
現在整個行業不景氣,自己還要頂著大太陽出去跑單,以前都是等著單送上門來的。
錢難賺,屎難吃!
這是他的感慨,從中不乏看到那一份堅守和不捨,或許,他在這個行業即得了很多利益,但是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啊。
我勸他可以考慮換一個行業,當然我知道他是聽不進去的,賺過大錢、快錢的人,對於小錢,他是提不起勁的。
人只會認同自己驗證過的經驗,並且因此變得狹隘和固執,從而失去了好奇心,不願意再踏出改變的那一步。
因為他也不乏見過轉行的人,但似乎都沒有過得比這個行業舒服,因此他的內心是搖擺的。
不久前,他跟我說又去哪上班了,我看了一下,做得還是老本行。
但我想,失業還是大概率事件。
一個人真正難的是,明明已經分析出了問題所在,看清了事物本質,卻還是深陷在泥潭中無法抽身出來。
這或許就是深度思考後,缺乏執行力所帶來的苦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