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當今時代,商場夥伴之間、職場勞資之間,合作多年,但卻因為一些不愉快而分道揚鑣的很多。

雖然說,樹挪死,人挪活,可這話適用於上述情況嗎?

廉頗,戰國四大名將之一(其他三位:白起-秦、李牧-趙、王翦-秦),趙國人。

他青年時代加入趙國軍隊,屢立戰功,一路晉升,官至假相國(準相國)。

可以說,趙國,成就了他名將的聲望;也給了他位極人臣的地位。

然而,這樣一位三朝元老(趙惠文王、趙孝成王、趙悼襄王),卻在晚年迎來了人生轉折點。

趙悼襄王繼位後,這位君主欣賞樂乘,於是讓樂乘取代廉頗,指揮趙國三軍。

廉頗面子有點掛不住——三朝元老,攻無不克,是趙國軍隊裡妥妥的一哥,說換了我就換了我,讓我聽命於我根本不放在眼裡的人?

他不敢跟趙王直接頂撞,於是拿樂乘開刀——率親衛攻打樂乘。

這種行為——攻擊欽命的趙國統帥,等同於造反。廉頗知道自己的所作所為,已經不能在趙國立足,於是就逃亡了魏國。

按廉頗的想法,以他的名氣和能力,魏國必然重用。

可是,事與願違,魏王對於這個從北方敵國(趙魏矛盾很深,廉頗曾多次率趙軍攻下魏國城池)投奔的名將,是心懷疑慮的——他認為,也許這是趙國的計策,目的是讓廉頗取得魏國軍權,之後再帶著魏軍投降趙國。

因此,魏王雖然對廉頗禮敬有加,但是並不重用。

廉頗也很鬱悶,覺得這次跳槽很失敗。

後來,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發展不順,於是就偷偷把他挖到了楚國,讓他指揮楚軍。

要說,這是個不錯的發展機會了。

可是,廉頗率領楚軍多次作戰,都沒有獲得什麼顯赫戰功。

他感嘆道:“楚國兵將,我實在用著不順手啊,還是懷念我趙國的子弟兵!”

其實,失去了廉頗,趙國這邊,日子也不好過。

廉頗走後,新任主帥樂乘很難挑起大梁,被秦國打得節節敗退。

“國難思良將“,廉頗還在魏國時,趙悼襄王就想把廉頗再請回來。

可是,既然分手了,命運的主動權就不掌握在他們手裡了。

趙悼襄王的一個近臣叫郭開,他擔心廉頗回來後,威脅他的地位。於是跟悼襄王獻計說,不要急著把廉頗迎回來,先派人去魏國考察一下——看看廉頗身子骨還行不行,還能否勇冠三軍,確定了再迎接,才穩妥。

趙悼襄王認為這個主意不錯,於是就派人去考察。

可是,趙國前去考察廉頗的人,已經被郭開收買了——郭開囑咐他,回來要跟趙王說,廉頗老得沒法帶兵了。

本來,此時的廉頗,一頓能吃一斗米的飯,十斤肉(《史記》這麼寫的,有誇張成分)。——這種飯量的人,自然是身體倍兒棒,老當益壯,完全勝任趙軍統帥。

但是,考察的人回來後,卻對趙悼襄王說,廉頗衰老得不行了,身體機能已經快失靈了——只是聊會兒天兒的功夫,廉頗就去廁所拉了三次肚子。

可憐廉頗,可憐趙悼襄王,就因為郭開從中作梗,這對君臣,有生之年再未相見——趙國永遠失去可以匹敵秦軍的良將,廉頗也失去了他熟悉而趁手的趙軍指揮權。

一次輕率的分手,雙方都很受傷。

【簡評】

大家只要留心觀察,不難發現這樣的規律:多年的合作伙伴,“分手”之後,彼此都很難找到更默契的合作者。

因為多年的磨合,會更瞭解對方的為人——從而性格上能彼此包容理解;會更瞭解對方的業務——駕輕就熟且門道清晰。人和事,都默契,雙方自然合作愉快。

而一旦拆夥,一切都是陌生的——新的合作者,新的合作規則,甚至新的業務領域。

因此,能在一起好好的,就別因為一些偶發因素而走向決裂。

能包容和妥協,就不要太任性,不要一意孤行,不要那麼毅然決然地散夥。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伴讀中國史 第一卷 史記 列傳篇161: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請珍惜合作多年的默契內容涉及原著卷目:《廉頗藺相如列傳第二十一》
11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為何《都挺好》中的蘇明玉後來會那麼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