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進入職場,人生就像開掛一樣,很快把同輩甩在身後。
有的人從進入職場開始就很掙扎, 10年過去了,仍然困在生存線上。
有的人剛進入職場的前幾年明明表現還不錯,但是後面又落伍了。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別呢?
從職場小白到叱吒職場的達人需要完成四次轉變,正確的時候要用正確的方式做事情,否則欲速不達。
第一次轉變:從學生到職場人
校園生活比較簡單,學生的任務單一,按時學習、按時考試,有明確的考核標準。不需要跟別人合作,只要把成績搞上去就行了。
進入職場,你所做的事情關係到整個部門或者團隊,需要學會協作和溝通;要習慣於應對不確定的任務;職場的本質是一種交換,必須把事情做好,做出結果,才會得到認可,沒有任何理由可講。
很多職場人雖然工作多年,但仍然能看到學生思維的影子,工作主動性不夠,不善於協作和溝通,對發展的影響很大。
第二次轉變:從跟著做到獨立做
職場小白在初期往往充當別人的助手,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隨著經驗的積累,慢慢地獨立工作。
從進入職場那一刻起,要注意學習和模仿,對工作內容和交付標準要有自己的判斷,爭取早日獨當一面。獨立工作後能比較好地把握工作質量,避免事事請示或者交付上出現重大缺陷。
一個人職場新人如果不能很快獨當一面,發展將無從談起。
第三次轉變:從獨立做事到帶人做事
隨著專業能力的提升,脫穎而出的夥伴有望走上管理崗位,帶著團隊做事情。
這個轉變的挑戰很大,工作方式跟以往完全不同了,它是能力結構的重大改變。一個人的成績不再取決於自己做多少事情,而是要看團隊的總體成就。你需要從具體的事務中脫出身來,去做組織協調、培訓、激勵之類的工作。
說挑戰大,一方面因為人容易活在慣性裡,使用過去的成功經驗做當下的事情,他沒有意識到改變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有的人做事是一把好手,但並不擅長做組織和協調工作,這時候,他會本能地退縮到自己擅長的領域。
從主管到經理到總監甚至更高的位置,管理角色不斷轉變,對能力結構的要求不斷升級,能走多遠,就看能在多大程度上順應這種改變,如果不能持續上升,職場天花板隨時伴隨著你。
第四次轉變:從做現成的事情到做開拓性的事情
在中層以及之前,關鍵的能力是執行力,但是繼續走下去,單憑執行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創造性的開拓精神。
創新是企業最重要的生產力,那些走上高位的人,一定是能洞悉行業趨勢,發現機會點,並且能整合資源,給公司帶來創新性機會的人。
能走到這一步的人並不多。
單憑“執行力強”在這個時代不足以讓人職場常青,明白了這一點,未雨綢繆,職場上可以更主動。
看不清未來就無法掌控現在,職場是一場馬拉松,一個速度跑到底很難取得好成績,懂得在不同的時候變換速度,才是取勝之道。
正確的時候做正確的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