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假期裡,跟兒子一起參與得到的《科學家傳記研修班》,第一期的《愛因斯坦傳》提到愛因斯坦在26歲發表了《狹義相對論》,開闢了新的科學領域,講解的老師感嘆成才要趁早。

其實,生活在競爭內卷時代,一切都要趁早

上幼兒園就開始補小學的語數外,整個K12到高中,能提前學習的儘量提前學習;

為了畢業後更好地就業,不少中學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高考後要找專業的高報師諮詢;

大學生為了就業,在校期間必須要有豐富的實習經歷。

一切都要趁早,領先同輩半步才能有更好的機會。一步趕不上,步步趕不上。

職場成功也要趁早

很多夥伴過了30歲心裡就不踏實,擔心35歲後的中年危機,這說明職場成功也要趁早,因為,晚了在社會上很難獲得機會。

古典老師在一篇文章中提到:24-30歲的人,你要咬牙幹到這個組織的中高層,最好是高層。

中層會過得越來越難,因為隨著互聯網以及各種管理工具的應用,上傳下達變得越來越不重要,未來的企業很有可能就是幾個高層,很少的中層和一堆的基層。

社會的35歲現象說明,如果不能在35歲完成比較好的積累,到達一定的管理位置,接下來就是跟年輕人競爭,將舉步維艱。

雖然很多人厚積薄發,大器晚成,但是不得不承認,晚成的壓力越來越大,職場成功要趁早

抓住年輕的紅利,要拼,更要有規劃

企業對年輕人有較大的容錯度,會給予成長的空間和培養的機會,快速積累,成為核心骨幹,在職場上才能揮灑自如。

曾經十年寒窗,考上大學,不說是萬事大吉,也可以好好鬆一口氣了。時代變化了,今日的競爭跟以前不可同日而語,天之驕子從進入大學的那一刻起,就要行動起來。在搞好學業的同時,還要進行自我探索,找準自己的目標和方向,爭取更多相關的校園經歷和實習經歷,為求職做好準備,讓自己有一個好的職場起點。

職場新人從進入職場的那一天起,就要收起學生思維,儘快完成職場的轉換;新的征程已經開始,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今天的每一步都決定著未來,不要在該拼的年代選擇安逸。

兩手準備

所謂不負青春,就是在年輕時盡最大的努力。

但是在年輕時脫穎而出的畢竟是少數。

其他人怎麼辦呢?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所有的人生開掛,都是厚積薄發

劉畊宏曾經有著多重身份,包括歌手、創作人、主持人、演員等,都是不瘟不火,但是疫情期間,他憑藉健身操成了網紅,這不是偶然,而是因為他專注於健身,當了三十幾年的明星健身教練,沒有人能夠隨隨便便成功。

所以,有兩手準備很重要,在爭取把主業做到最好的同時,開啟一門副業。

這是一個強者愈強的社會,一切資源都向強者傾斜,成功要趁早。

9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往後一週,大運飆升,財勢高漲,家金玉滿堂,好運連連的3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