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在我們身邊,總有那麼一兩個人,不管做什麼都非常順利——生活中擁有一群好朋友,感情上擁有一個貼心的伴侶,工作上得到領導賞識不斷升職加薪。

仔細觀察之後,你會發現,這一切都得益於他們的說話方式。

家人回家晚了心生擔憂,普通人可能會說:“你還知道回來啊?也不看看幾點了?你乾脆在別人家住下得了。”

而她會說:“今天辛苦了,這麼晚才回家,我在家等了你很久也沒有收到任何信息,心裡非常擔心,下次你要記得提前告訴我一聲呀。”

普通人的表達方式,讓人聽了心生氣憤,覺得自己沒有被理解,身體的辛苦疊加心理的辛苦,使得家人間關係疏遠。

這其實就是一種暴力行為,這種不傷害肉體的隱形暴力因為難以察覺而廣泛存在我們身邊。

而後一種表達方式,讓人聽了心生愧疚,暗下決心下次要提前告知家人自己的動向。

這是運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更容易收穫美好、得到幸福、贏得好運。

非暴力溝通是通過觀察和感受、科學表達需要和提出請求的方式,從而使人們情意相通,樂於互助,和諧相處。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並推廣了非暴力溝通的原則和方法,他將這份收穫幸福的方法寫在了《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中,教會了人們使用愛的語言並解決衝突和爭端,世界範圍內無數的人們獲得了愛、和平和幸福。

今天,就讓我們來了解這種非暴力溝通方式,一起接收美好、幸福和好運吧!

Part One

美好人際關係,從減少評判開始

學生時代,青少年們總是熱衷給別人起外號。通過外貌、體型、說話方式、名字諧音、某一次的出糗事件等,“創造”出千奇百怪的外號。

“施瓦辛格”、“狗熊”、“土豆”……

當用這樣的稱呼用來形容一個女孩子時,如果你是這個女孩兒,你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難堪、委屈、窘迫、傷感……我能想到的,都是一些令人悲傷的詞語。

我的中學同學就被這樣稱呼過。因為身材高大,肌肉量比普通女孩大,就被男同學們稱呼為“施瓦辛格”,起外號的人卻絲毫沒有考慮過女生的感受。

甚至,這個女同學因為氣憤和難過而與這些男同學發生衝突,都會被作為男同學頻繁叫她外號的理由。

跟這些男同學一樣,大多數人會認為外號是顯示關係親近的標誌。但實際上,貼標籤式的道德評判,是暴力溝通的一種典型類型。

拿著自己的道德標準評判他人,不懂得換位思考,沒有尊重他人。

其他我們經常使用、卻不易察覺的評判式語言還有:

“你怎麼總是遲到,一點兒也不重視工作”;

“你這笨手笨腳的,走開別妨礙我”。

只要我們減少使用這樣的語言,就能減少評判,達到換位思考的初級階段。

如何才能不加評判地表述一件事情呢?那就是不帶情緒,只陳述事實,比如說:

“最近一週你遲到了3次,這次又遲到了30分鐘”;

“你在這個地方有兩個環節漏掉了,哪個物品擺放的位置有偏離”。

改變說話方式,觀察並給出事實陳述,不做評論不隨意增添想法,便能克服評判的習慣,人際關係也會從疏離變得親密。

Part TWO

幸福親密關係,從正確表達開始

剋制自己評判他人的習慣,客觀描述事實,在改變人際關係的同時,我們已經走上了非暴力溝通的道路。

而當我們想要表達更多的想法和意願時,僅僅剋制評判已經滿足不了需要了,還需進一步學習非暴力溝通。

盧森堡博士說:一旦人們認為我們是在強迫他們,他們就會不太想滿足我們的願望。

非暴力溝通鼓勵人們清晰地說出自己內心的需要和願望,這樣才更有可能得到對方積極的反饋。

希望伴侶早點回家,就不要嘲諷對方“連家都不要了,天天在外面玩”;

希望孩子孝敬自己,就不要指責他比不上隔壁家的小明小華;

希望家人幫忙做家務,就不要責怪他們這也沒做好那也沒幹對。

換一種表達方式,先觀察發生的事情,接著表達自己的感受,然後闡明形成感受的原因,最後提出明確具體的請求。

通過這樣的方式,清晰、誠懇地表達自己的需要,讓對方知道你的需要,然後才有可能滿足你。

比如:希望男朋友更加照顧你,你可以說:

“今天出去玩的時候,你一直走在我前面,沒有發現我又熱又累,我覺得沒有被你重視,感覺很失落,希望你下次可以關注下我的狀態和感受,可以嗎?

這樣,男朋友便知道自己什麼地方做得不好,下次應該怎麼改進,也不會覺得你的情緒是無理取鬧。

當我們學會了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情緒,用愛的語言來提出請求時,生活也會變得舒心。

Part Three

好運職場之路,從充分傾聽開始

赫茲裡特說“談話的藝術是聽和被聽的藝術”。

卡耐基說“如果希望成為一個善於談話的人,那就先做一個致意傾聽的人”。

可見,傾聽的重要不亞於前面我們瞭解的表達藝術。

法國哲學家西蒙娜·薇依說過一段話:

“將注意力給予受苦之人,是極其稀缺的能力,也是困難的事情。可以說這近乎奇蹟。幾乎所有認為自己可以做到的人,實際上並不具備這種能力。”

我們習慣給別人提供建議,或者在別人難過的時候給予安慰。

但大多數時候,我們都是從自己的立場發表看法,很少有人能將注意力全然聚焦在別人想傳達的信息上,給予他人足夠的時間與空間來充分地表達。

比如,一個互聯網公司的中層領導要辭職,工作交接給新的領導。

新來的這位領導卻遲遲不肯配合人事部門做離職交接,不管人事部怎樣換著花樣解釋交接流程,她只是不斷重複著“我不理解要怎麼做。”

作為高級知識分子的新領導,不願意把離職員工的工作風險接過來。沒有理解這層需求的人事主管,即便說破天也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當我們提出建議或者給予安慰之前,不妨先確認好,那是不是對方想要的。

當馬歇爾博士的女兒說“我醜得像頭豬”時,馬歇爾自以為是地安慰女兒說:“你是上帝帶到這個世界上的最美麗的禮物。”卻不知道,女兒只是對今天的打扮有點失望而已。

傾聽,不僅僅是使用耳朵來聽,還需要用腦、用心。

只有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理解他們,我們才能採取有效的方式精準解決問題。

▼寫在最後▼

改善自己的溝通方式,其實是在改變自己的命運——

克服評判習慣,減少疏離,收穫良好的人際關係;

正確表達感受,減少誤會,收穫幸福的親密關係;

充分傾聽需求,提高效率,收穫順暢的職業發展。

願學會非暴力溝通的你,可以收穫生活的好運和幸福。

8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老好人”成“苦力”還挨領導罵,實習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成功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