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職場中交友,人們都會注重自己的社交方式。
想要給對方留個好印象,或者想要積累更多的人脈關係。
事實上,無論社交出於何種目的,最重要的是帶著“情商”社交,才能夠讓雙方都感受到交流溝通的美好。
有些觀點是這樣的:在社交過程中要多表現自己,增加主動性,讓別人看見自己。
然而,想要讓對方瞭解自己的社交動機本沒有錯。
但是如果社交方式用力過度,很容易會適得其反,造成他人的反感。
擁有一種讓人舒服的情商,其實並不是一件容易事。
但是,一旦把握,真的可以為我們帶來很多好感。
想要提升情商,要記住這兩點:第一,懂得傾聽;第二,嘗試共情。
01.
懂得傾聽,才能懂得人心
每個人都是擁有傾訴欲得,而在正常的社交關係中,大多數人往往不願意充當傾聽者。
傾聽他人的心事,彷彿是把自己放置在了“人生導師”的位置,其實不然。
對方想要傾訴,是基於他對你的信任以及情緒的爆發。
情商高的人,恰恰會以一種傾聽者的姿態,來理解對方的情緒和心思。
願意傾聽別人的想法,對於自己來說,一方面,能夠更快地瞭解對方的心理,另一方面能夠對比自己的狀況以尋找不足。
而對於他人來說,擁有一個傾聽者,相當於在傾訴的階段裡有一種交付意義。
把自己的情緒都釋放了出來。
懂得傾聽,不僅僅是要去聽對方所表達出來的表意,而是更要去思考、去理解。
一次好友聚會,欣欣和朋友傾訴著最近的生活。
她剛來上海不久,找了哥落腳處就匆匆進了家企業。
誰知道上班地點卻離租的房子很遠,每天光通勤就要耗掉5個小時路程。
越來越缺乏幸福感的她,在朋友面前一吐不快,很多朋友都默默地安慰她:熬過去就好了。
但是欣欣的閨蜜小然記下了這個事情。
那天晚上回去,小然又打了通電話給欣欣,說道:“今天聽你說離公司太遠啦,你覺得能不能堅持呀?
其實也沒有大家說的那麼不好呀,你看你的工作多好呀,要是實在不行搬來和我住吧。“
很多時候,傾聽別人是一種禮貌,也是一種情商的體現。
02.
懂得共情,才能感同身受
很多人自詡情商很高,認為能夠安慰到別人,解決問題,處理好人際關係就是情商高的表現。
但是實際上,只有別人與你相處時感到舒適,才體現出真正的情商。
最能夠讓別人感到舒服的其實是“共情”。
前不久網上傳著這樣一個帖子,名字叫做《好朋友就要一起出糗》,內容是源自《蠟筆小新》的漫畫。
風間徹是向日葵班的一名“小帥哥”。
但是在拍集體照的前一天,風間徹的媽媽想要幫他修剪一下發型。
原本風間徹覺得,修剪好看了也沒有多大問題。
但是媽媽的技術不好,把他的頭髮剪得像“小鍋蓋”。
第二天大家都注意到了風間徹的害羞,安慰著他剪壞了不要緊,但是風間徹還是十分難過。
這時候妮妮用黑色的膠帶幫風間徹做了一個“假髮”。
雖然遠看不錯,但是近看會顯得很奇怪。
正當風間徹準備放棄的時候,小新也拿出膠帶給自己做了一個髮型。
緊接著,全班同學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做了“膠帶髮型”,並且大家一起拍了集體照。
小新考慮到風間徹的情緒,願意與他一起面對、一起出糗。
這樣的“共情”意識是很多人學不會的。
當然,又有多少人願意體會你的情緒呢?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真正能夠產生感同身受的人確實很少。
但是情商高的人會用這種方式來溫暖你。
相反的,那些自詡高情商的人,總是以一種同情、憐憫的心理對待別人,反而會讓人感到不適。
能夠讓別人感到舒服的人,他們往往擁有較高的情商。
而歸根結底來說,一個人坦率、真誠的對待朋友就是一種情商的體現。
”人前一套。背後一套”的人儘管處事圓滑,但是他們並不是擁有情商的人。
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他們的虛偽和惺惺作態的樣子反而會遭到別人的反感。
做一個能夠溫暖別人的人,把美好的情緒,傳遞給那些體會不到世界之美的人,用真誠打動他們,用心幫助他們。
做一個能夠讓別人舒服的人,不為了“提高情商”而惺惺作態。
只為了在交往的過程中,讓雙方都處於一種最好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