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一、為什麼要用2W1H模型

上星期一,老闆把會計小明叫到辦公室,給小明看了一份報表,問看得懂嗎?

小明快速瀏覽了一遍,反問到:“您想要的資料結果是什麼樣的?”

老闆頓時上火,衝著小明大聲呵斥:“這個表都看不懂,你還做什麼統計?”

小明氣得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回過頭來看整件事,老闆只給了小明(有What)這份資料,就沒有了下文(沒有Why、How),小明接收的指令是不清晰的。在反饋時,小明還沒有完全弄明白這份資料的意義時,直接跳到了“您想要的是什麼?”(Why),讓老闆生氣,導致溝通無法進行下去。

在工作溝通匯報中,當遇到老闆給出一個主題時,作為下屬就要去思考老闆讓你做這個事情背後的動機(Why)。

想象他會產生什麼樣的疑問,然後在向下構建理由時,根據這個疑問去做有針對性的回答,而不是被動地等待老闆發出指令,這也就是自上而下疑問回答做分解的過程。

運用2W1H的模型來梳理我們的思路,進而搭建溝通內容的結構,就能夠清晰地傳遞我們的觀點和想法,從而提高溝通的效率。

二、什麼是2W1H模型

如何運用2W1H來搭建自上而下的思考力模型呢?具體來說包含三個要素:

第一個,What,“是什麼”,也就是說明我要講的主題,可以用一句話簡單介紹。(發現問題

第二個,Why,“為什麼”。為什麼我提倡這樣做,為什麼我會持有這樣的觀點,說明會給我們帶來的價值、利益、好處等等。(分析問題

第三個,How,“怎麼做”。要滿足Why的動機,實現Why的好處,我到底該如何做呢?接下來逐點列舉步驟和做法。(解決問題

這三個要素裡面,What和Why的順序可以調換,但通常來說,How總是放在最後面的。

如果讓事情重來一遍,小明可以根據2W1H模型,這樣去跟老闆溝通:

1、(What)老闆,我認真看了一下報表,這是2020年上半年度的利潤表,需要我再與2019年上半年度的利潤表做一個對比分析,跟您確認一下,是這樣嗎?

2、(Why)按這份表,可以更準確的算出我們的損耗率和利潤,再跟您確認,是這樣嗎?

3、(How)上述沒問題的話,告訴您先把資料按照這個方式錄入財務軟體,對照去年的資料比較分析一下,如果遇到什麼問題我再跟您反饋看如何解決。

透過2W1H的溝通方式,能夠在短時間內把任務複雜的問題表述清楚,提高溝通效率。

三、從2W1H到1-2-3簡易結構思考力模型

作為表達者,對方最關心的問題要放到關鍵位置上,結合結構思考力四大原則中的“結論先行”和“歸類分組”,還可以總結出一個1-2-3模式的簡易型結構思考力模型。如下圖所示:

舉個例子:平時我將練習瑜伽作為長期鍛鍊身體的運動方式,開始構思的時候就引用了這個簡易模型大腦中就能清晰理解堅持瑜伽的好處,給自己帶來正能量的積極影響,如下圖所示:

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使用2W1H模型的方式分析,可以幫助你準確、清晰地界定問題,抓住問題的本質,有助於提高思考問題的條理性和全面性,2W1H模型也被譽為“黃金圈法則”

#學問分享官#

#教育#

#高效學習#

77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意加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