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央視曝光,不少人在招聘平臺投遞簡歷後,被“刷單、貸款、賣車、賣房”等電話騷擾,有人詢問“來電方”後得知,自己的資訊被人從招聘網站下載後變賣了。眼下正值秋冬招聘季,明年預計有超過九百萬的高校畢業生,將有一大批求職者勢必會透過招聘平臺尋找工作,如果不加以有效管理,又可能有新一批的資訊被洩露。而原本應是用於資訊交換的招聘平臺,也成了簡歷資訊洩露的源頭。

在網際網路聚光燈的照射下,我們每個人仿若“裸體”,毫無隱私可言。每一個意想不到的資訊載體,都面臨被洩露的可能。 網頁瀏覽、搜尋記錄、外賣訂單、快遞地址、微博資訊、發帖內容……每一個資訊,都可能讓我們變得“赤裸裸”。而如今,即使求職的簡歷也“難逃魔爪”。據瞭解,大眾的簡歷資訊都被明碼標價,成為貨架上的商品。一個灰色產業,也愈發壯大。

加強簡歷的隱私保護需要建立多層防線,構建更為嚴密的監管體系。招聘網站是保護使用者隱私資訊的第一責任人,除了要加強對於招聘單位的資質稽核之外,還不能過度收集使用者“非必須”的隱私資料,更為重要的是加強內部管理,堵住資訊洩露的渠道。目前已有招聘平臺在監管方面較為嚴格,比如說企業賬號註冊時需要進行營業執照稽核、人臉識別等層層把關。除此之外,會對可洩露簡歷資訊的企業賬號生命週期僅維持數天。平臺會在短期內監控到賬號異常並進行封號。

此外,有關部門還應該不斷強化監管,消除招聘網站在使用者資訊管理的責任盲區,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懲戒力度,才能有效抑制隱私洩露的風險,還求職者一個安全的求職環境。

7
最新評論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新入職的小白,面對科長的提問,他這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