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家都在感嘆打工難,錢難掙的時候,很少有人發現卡車駕駛員這個曾經“紅極一時”的行業,居然出現了用工荒!年齡斷層,青黃不接,甚至很多公司把月薪開到一萬五都找不到人來幹!
2020年已經快接近尾聲了,我相信大家都不會忘記今年的新冠疫情,當災難來臨的時候,大家閉門不出,都在手機上下單、購物,靠著運輸業供給食物,讓我們吃飽穿暖。
隨著疫情的緩解,經濟的復甦,電商的強勢崛起,物流行業成為很多行業的吃飯工具,因此對於卡車駕駛員的需求更為迫切,根據大資料顯示,我國需要3000萬左右的卡車司機,目前在職的大約有2000萬,還有1000萬左右的缺口。
在這2000萬的卡車司機中,我們對司機年齡進行了劃分,發現70後依舊是主力軍,佔比超過了50%,而本該充當社會頂樑柱的90後,佔比還不及20%。
一個好的司機需要反應迅速,行動敏捷,有敏銳的視覺,超強的記憶力,而且長途本就是一個體力活,更需要年輕的力量。
很明顯,卡車司機也趨於老齡化了,70後駕駛員很多是入行幾十年的老司機,並沒有其他專長,所以只能堅守崗位。而年輕人對這個行業似乎很不感冒,斷層十分明顯,即使公司開出高薪,90後應聘者也寥寥無幾。
想當初,在我小的時候,也就是90年代,卡車司機是比較“高階”的職業。在那個資訊相對閉塞的時代,卡車司機開著貨車全國各地跑,到處見見世面,還熟悉路況熟知交通規則,有的時候還能順帶幫親朋好友送點東西。
所以,如果當時家裡有人是從事卡車司機的話,在村裡還是很有面子的,一方面收入相對來說比較高,另一方面還能幫著銷售農特產品,把外面的好東西帶進來。
那麼,為什麼卡車駕駛員這個行業,現在會陷入青黃不接的窘境呢?在我看來,主要有下面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點:當代年輕人能吃這種苦的少。90後可以說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相比於父母那一代的大家庭,獨生子女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就算父母對孩子不是溺愛,也不會讓唯一的孩子從小幹太多活,自然也就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卡車司機雖然工資比較高,但是工作強度極大,一般來說一輛卡車配兩個司機,人休息車不休息,為了加快往返頻率需要連軸轉,吃住都在車上。可能一連好幾天不能洗澡,三餐不規律,經常不落家,對於身體和忍耐力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卡車司機專業性也比較強,除了要取得專門的駕照,還需要懂得一些汽車知識。萬一路上車有點什麼毛病,自己也要想辦法解決。大部分90後壓根沒有考慮學習這樣的專業技能,而且能吃這種苦得並不多。
第二:該收入水平可選擇性更多。幾十年前,工作種類很少,可選擇性並不多。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新興行業的不斷崛起,年輕人有更多的工作選擇。
事業單位、公務員、國企、網際網路公司等是很多當代年輕人的第一選擇,更熱衷於白領生活,從事管理工作,在辦公室辦公,可能收入不一定過萬,但是一般比較體面,工作也沒有卡車駕駛員那麼高強度。
如果收入並不滿意,與其吃卡車駕駛員的苦,年輕人更願意選擇類似於滴滴司機、外賣、快遞員這類的工作,只要自己踏實肯幹,腦袋靈活,吃點苦一個月收入過萬也並不是難事。
而且這些工作時間比較自由,可以全職也可以兼職,隨時隨地按照自己的想法來,不用十天半個月不著家,也不用讓身心那麼疲憊。
可是超載帶來的安全隱患實在太多,一方面是駕駛安全,卡車常年在高速路上行駛,車速很快,超載導致慣性成倍增加,遇上危險情況剎車會延長剎車距離,運氣好只是小事故,運氣不好可能會危及生命。另一方面關於超載一直以來權力機關都查得很嚴,小則扣分罰錢,重則依法拘留。
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天天在路上跑,總有個違章違停啥的,罰款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還有車輛的保養維護,也是一筆開支。這些隱形支出公司招人的時候,也不會跟你說的那麼清楚。
名義上可能月薪過萬,七七八八下來,可能到手也就是幾千塊了。所以年輕人想通了也不會往這條路發展。
綜合這三個方面的原因,使得目前卡車駕駛員這個工作缺口越來越大,若沒有引起社會對這個群體的重視,可能今後缺口還會越來越大,甚至於開始影響我們習慣的生活方式。
整個社會就是一個大家庭,缺一不可,每個人只是分工不同,都是為社會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希望卡車駕駛員這個工作,可以煥發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