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職場>

競爭激烈的現代,先有一技之長,再有一兩個可以抵禦變化的愛好副業,成為一個π型人,已經不是一種高階能力,而是一種生存必須。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一樣的,為什麼有些人可以成就很多事?為什麼有些人面臨高強度的工作壓力也能從容不迫,另一些人卻忙到發瘋?

不是別人的工作和生活更容易平衡,大家都有各自的一地雞毛,簡而言之:

不是時間不夠用,而是精力沒管好!

同時堅持多執行緒多件事,需要達到一種微妙的平衡,創造一種可持續發展的“精力補充模式”

其實未必需要充足的個人自由時間,才能去做到這些。

高效能人士,往往是活用上班間歇,用休息恢復身心,將休息精神貫徹職場日常,才能成為精神抖擻,時刻線上的工作狂。

這本《工作狂是怎樣休息的》,來自三位作者,記憶訓練師+瑜伽老師+聲樂教練,三管齊下,包含10個典型的工作日場景,告訴我們,如何維持一整天精力充沛的絕佳狀態。

除了關注身累,其實還有心累,倦怠,不安,焦慮。

所以我們只是熬夜,透支健康後,瘋狂補覺,也是無濟於事得疲憊。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應該可以形成自己真正適用的精力恢復模式:

如果沒有模式所帶來的條理性和明確性,我們就會容易受到日常緊急任務的壓迫,被瞬間的誘惑,自身不好掌控的意識意志和自律性的侷限性所影響,很難長期執行下去。如果我們的模式變得太死板、沒有變化,那麼最終會導致枯燥、難以投入、缺乏激情和創造力。

所以這本書,才強調,我們其實可以更加多樣化,分別從大腦思維(注意力、記憶練習等)、身體活動(瑜伽、拉伸等)和聲音控制(聲調控制、會議發言等)方面的訓練入手。

比如難以集中精力的辦公時間:

1.身體上:閉眼放鬆幾分鐘,好好按摩頭部眼部,或者活動四肢。

2.思維上:運用各種時間管理工具,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有效休息頻率,使用番茄工作法,緊急重要的四象限法,位置記憶法將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等等。

3.聲音上:美美地打個大大的哈欠,舒緩身心;躲在無人打擾的角落,感受自己的發音和體內的共鳴,感受生理上的奇妙體驗,甚至達到一種能讓自己鎮定下來,屬於自己的聲音密碼。

比如,大家都知道自己缺乏鍛鍊,長期處於亞健康狀態,抽不出完成時間特意去健身,又或者沒有充足的預算去維持專業的訓練,怎麼辦?

1.變“起床氣”為“動起來”的源泉

既然不願意離開床鋪,那就歡樂地多躺幾分鐘吧。

只不過,我們可以學習小貓小狗一樣拉伸身體,活動疲勞且沒睡醒的身體。搖晃四肢到手指腳趾,雙手使勁握拳再突然鬆開,讓大腦和肌肉可以更快地得到充足供血,人也會逐漸清醒。

幾分鐘以後,就可以慢慢起來,進一步做更多熱身活動。

2.間歇運動開啟

用自己的雙手雙腳畫畫,可以就單腿站立,簡單在空中畫“8”。

別小看這個動作,大部分人要比自己想象的大小腦,左右腦不協調。

這個動作完全可以用在,接聽電話,思考,等待的碎片化時間裡,只要不打擾別人,不耽誤工作,有什麼不可以?

3.通勤路暗暗鍛鍊肌肉

完全可以利用這種容易被浪費的暗時間,活動肌肉,書中介紹了動作不大,也看不出來的幾項運動,比如活動盆底肌。

人生應該快樂地過,而不是讓自己身心備受折磨。

生活方式沒有統一標準,所以精力管理方式也應該因人而異。

即使我們再羨慕工作狂,立志也如此奮進,個體間的差異是不能否認的客觀事實。

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精力管理如果超過最佳程度,就會變得有害。

最重要的是,就從此刻起,不要只在原地掙扎期待改變,學著輕鬆調動四種精力源,學習摸索各種神奇的竅門,駕馭勞逸結合的生命脈動節奏,其實真的沒那麼難。

年讀110+本書,兩大影片網站入駐作者。

用刻意練習寫出多平臺10w+,用愛發電。立志透過寫作改變人生,堅持工作、娛樂、閱讀、寫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誤。

願意寫深度思考劇評+書評的娛樂生活雜博。

16
  • 工作沒回報,還要繼續嗎?
  • 沒錢沒背景的年輕人,30歲之前,請一定要做這4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