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七月可憐巴巴的158天產假餘額已經嚴重不足,我也開始在思考以後上班了,大寶該怎麼辦這件事情了,思來想去,就想到了這麼一個問題:為什麼女人的產假不能是三年呢?
從孩子呱呱墜地,女人就不再是自己。她有了另一個身份,名字叫媽媽。只因是媽媽,她就需要付出比其他人多了太多的東西,但她毫無怨言。孩子需要在媽媽的陪伴中健康成長,無可替代,而她希望親眼見證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第一次,一旦缺席,將是莫大遺憾。
但為什麼國家給當了媽媽的女人的產假卻只有可憐巴巴的幾個月時間呢,最長的也就不過六個多月而已。明明育兒專家鼓勵母乳要到孩子一歲多,至少一歲。而幼兒園的入園年齡也要三歲。那麼這中間尷尬的時間空檔,難道只為了讓職場媽媽心神不寧地工作和狼狽不堪地背奶?只為了滿足隔輩人的疼愛和辛苦的付出?還是隻為了緩解家政行業的壓力?我著實想不明白。更甚的是,現在國家還鼓勵生二胎…我確實想響應政策號召,但也希望是不是應該有什麼相應的政策出臺來緩解職場媽媽帶娃的困難呢?比如,為什麼我們女人的產假不能是三年呢?
假如女人能有三年的產假,媽媽就可以陪著孩子一起成長,學著做更好的媽媽,而孩子在剛出生的這三年,心智發育是最關鍵的時候,有了媽媽的呵護和陪伴,也會讓ta更好的成長,長遠講,以後社會上會多一個心智健全的有用之才。
首先,親喂的母乳更加新鮮、有營養,也增強了和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即便是奶粉餵養,在媽媽的懷抱也尤為親切和溫暖。新增輔食後,相信沒有比媽媽更細緻,更有耐心的人去做出針對自己寶寶的輔食了。其次,媽媽也有了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觀察孩子的日常,根據冷暖增減ta的衣物,根據喜好培養ta的興趣,根據表現控制ta的情緒。再次,孩子可以在媽媽的陪伴下去開眼看世界,認識世界,領悟世界的美好,ta不會覺得孤單和寂寞。最重要的是,媽媽應該是世上最好的育兒師了吧!因為媽媽這種育兒師的優秀在於出發點不是育兒的模式化,而全是因為本能的母愛。
假如女人能有三年的產假,職場媽媽就可以不用那麼糾結地考慮一天中的哺乳時間,狼狽地來回背奶,而且在和孩子鬥智鬥勇一晚上之後,第二天還要一大早起來精神崩潰地去上班,一天渾渾噩噩,還要提心吊膽不要做錯工作的事情。
斷奶前的孩子本來就很拖沓,夜醒、夜奶這種事情十有八九,甚至有的熬到兩歲多晚上還睡不好覺。當媽媽的除了陪著,也別無選擇。結果就是熊孩子自己睡挺嗨,把媽媽熬成了一個神經衰弱的黃臉婆,而且這個黃臉婆還要崩潰地早起去上班,上班的日子還要肩負著背奶的任務。我身邊好多已經上班的寶媽,目前都處於這種瀕臨崩潰的“黑白連軸轉的修仙日子”。因為自己也在經歷熊孩子的“熬鷹”史,有時候真的想感嘆一下,剛生完孩子前幾年的媽媽們,體格真是好,能禁得住孩子白天黑夜連續的“轟炸”,還能堅挺過來。如果產假可以延長到孩子上幼兒園前,媽媽們不用背奶上班,我覺得這是對職場女性最大的尊重和最好的福利。
假如女人能有三年的產假,很多家庭的婆媳矛盾可能也會得到或多或少的有所緩解。不少過來人反應,婆媳矛盾不生娃是看不出來的,生了孩子,再好的婆婆,兒媳也有不滿的地方;再孝順的兒媳,婆婆也會覺得難以接受。問題就在看孩子這個事件上。
婆媳關係由生孩子這個導火索一點就著,它點燃後會是個“禮花”還是“炸彈”,就看婆媳兩方對於孩子問題的處理方式了。大體表現情況有以下兩種:一、婆婆不給看孩子。這在時下卻有不少“洋氣”的婆婆,喊著各種口號,捍衛自己不可侵犯的晚年生活——不能給看孩子。這讓很多自顧不暇的寶媽們,不禁叫苦連連,不是她們覺得婆婆不應該獨享晚年生活,而且她們真的是很無助,面對吃奶的孩子,和維持生計的工作,她們希望作為孩子奶奶的婆婆可以搭把手,這比一個外人來看,能讓她們在疲憊不堪的上班的同時,心理上或多或少有些踏實的安全感。相信只要是這時候婆婆給幫個忙的,寶媽們都會心存感激。二、婆婆和兒媳的教育觀念不一致。婆婆慣用她那個年代的帶孩子方式,認為反正她的兒子也這麼帶大的,也沒什麼問題,孫子孫女也無妨。而時下流行的各種科學育兒知識正撲面而來,新手寶媽愛孩子心切,也難免會排斥老輩子的帶孩子手法,況且確有不妥之處,故而婆媳矛盾油然而生。相比於不給看孩子的婆婆,這已是很不錯的情況了。寶媽們應懷著感恩的心,多和婆婆溝通,相信你們的出發點都是疼愛孩子,想要更好地育兒,總會達成共識的。但說來說去,如果媽媽的產假可以長一點,多些時間陪伴孩子,多多親力親為,也少了很多婆婆帶孩子的麻煩事,不是嗎?
呼籲延長產假,可能那些非寶媽人類會噴我說,你不就是想不上班在家歇著嗎?但看孩子的各種棘手事兒擺在面前,我想已經不攻自破了。所以,為什麼女人的產假不能是三年呢?我真的想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