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驍太凡了”、“這麼顯擺真的不會被人打嗎”……
《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播出後,“打工人真實寫照”的二本生丁輝引起了一波“逆襲”爭議,他被淘汰的一期播出後,#丁輝淘汰#衝上了熱搜前三的位置。
而節目話題感最強的另一位實習生,個人彙報時“絕地反擊”留下的王驍,則沒能得到觀眾的“憐愛”。和丁輝恰好是兩個對立面,他拿到的劇本是,作為一個象徵性人物,供大眾發洩對“完美精英人設”的不滿。
面試時,王驍所展現的是一個全能“學霸”形象。漂亮的履歷、流利的口條和清晰的未來規劃,讓律師們大為欣喜:“這就是我們想要的人。”但很快,他的閃耀光環被連環打破。
自我介紹時說“愛好是去海島旅遊”、身上晃眼的斯坦福掛繩、水杯,以及談吐間有意無意透露出的“我在斯坦福的那些愉快經歷”,讓“驍言驍語”成為新一波“凡爾賽文學”的更新素材。
節目播出後,王驍在直播中暗示,除了水杯是自己帶來的,其他刻意的“斯坦福周邊”則是在節目組的“引導”下人為加深的標籤。
剪輯會刻意突出“斯坦福”光環
“職場真人秀”畢竟不是真正的職場,透過剪輯來暗示和加深實習生身上的某種“人設”是綜藝節目的常見套路。也許真正生活中的王驍並不如節目中表現的如此誇張,但擅長製造話題衝突的節目方,為何會特意立此人設?正如“二本生背水一戰”、“率真自信95後”、“叛逆不考公”這些標籤一樣,一個學歷光環耀眼但不那麼“合群”的人物形象,無疑是滿足了觀眾們對於精英們“高智商低情商”的刻板想象。
而在真正的職場中,頂級名校生們的職場之路,會受到哪些刻板印象的影響,又有哪些特性會被再三印證呢?
名校生=通行證?王驍最初被貼上的名校特質標籤,就是自信和好勝心。他在節目中出場自信滿滿、勝券在握的樣子,印證了一般大企業利用學歷壁壘快速降低面試成本並不是毫無緣由。
“他們天生就是面試型選手,很清楚展現出怎樣的優勢會得到青睞。”一家著名房企HR露西對20社表示,經她觀察,頂級名校生的綜合素質一般的確優於他人,面試時表現會非常出色。
“學歷好,肯定基本面就要好很多,這不算刻板印象,就是再三被驗證的真相。”露西說。他們在招收應屆畢業生時,會設計專業測評和性格測評,力求全方位地找尋心目中的完美人選。
李興表示,特別是處於快速增長期的創業型公司,更樂於接收兼具實力和野心的名校生,即使用人成本上升,但仍然是一個穩賺不賠的選擇。
但一些基礎崗位,或是已經進入成熟期的公司,資深的HR可能不願意選擇那些頂級名校生。“比如一些相對基礎的、沒那麼‘高大上’的崗位,名校生進來後發現落差很大,很快就會走掉。”露西說。
在這樣的職場中,領導會更偏向於“能不能踏踏實實做好手頭這份工作”,希望有穩定的、水平線以上的產出,“當然都會有名校崇拜啦,但很難被調教的話,就會放棄掉。”
露西打了一個比方,如果說一份不錯的工作是妙齡女子,不同水平、資質的物件前來角逐“芳心”,那對用人單位來說:“一個踏實的中產,會比一個漫不經心的富二代更得人心。”
實習進行到中期,節目組也“貼心”地安排了面試成績排第二的王驍,和排名靠後的三位實習生一起被人事主管約談。人事主管指出,他有些心浮氣躁,團隊中又比較強勢,最後委婉一擊:“即使他們覺得你就是君合想要的人,培養起來太費力,那他們也可能放棄。”
名校生更喜歡向上社交?場外點評團曾提到過一句話:“對於新入職場的人來說,平級社交比向上社交更重要。”
節目中,王驍、劉煜成和帶教律師一起吃午飯,王驍全程和帶教律師談笑風聲,並再次提起自己的斯坦福經歷,而插不進話的劉煜成則默默吃飯,一聲不吭。緊接著,他們倆在團隊作戰中意見出現分歧,話沒說開兩人就各自回家,最終彙報結束後,這一組成為表現最渙散、不團結的一組。
在剪輯對比下,很容易讓觀眾產生了“就是因為王驍光巴結領導,不顧及同組夥伴才導致小team失敗”的因果聯想。
點評團點評時強調,在職場實踐中,真正能夠給予到你支撐力的,往往不會是上級(領導只負責下達任務),而和你並肩作戰、共同完成團隊任務的,是和你處於“合作又競爭”關係的同儕。
而是否擁有較佳團隊配合力,非常考驗一個人的耐性、觀察力和同理心。王驍在節目中承認,在8進2的淘汰制下,“隊友的好強也會刺激我”,不自知流露出較為強勢的一面。
“失敗”的小組彙報後,兩人沒有溝通、覆盤
李興回憶起一個曾經的下屬,本碩都是日本東京大學,目標性和執行力很強,會在面試時自信地提出“未來兩年內能獨當一面成為管理者”的目標。但加入團隊後,她會有意無意地提起東大的傳統,流露出對自己“學歷血統”的驕傲。很快,她發現自己再怎麼勤奮努力,都沒有團隊夥伴願意配合她,幾乎所有人都擠兌她,不帶她玩。
“這其實是優等生的通病,自視甚高,容易看不上別人。”李興說。他分析,這些學習能力異於常人的聰明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習慣了“單打獨鬥”,自我要求很高,同樣也會對別人要求很高。而一旦,“所有人都應該跟我一樣”、“我能做到為什麼別人不行”,這樣想法自然流露出來,就會讓團隊中稍顯弱勢的隊員倍感壓力。
因為“學歷是最優秀的,那我整體素質也一定是最出色”這樣的邏輯,讓頂級名校生們把自信自然而然移植到職場上,他們會自然地認為“我的想法大部分情況下都是對的”,也因此,當團隊磨合無法達到所期望的要求時,便容易顯示出“不耐煩”的情緒。
節目組也是抓住這一點,剪輯出好幾次王驍“擠眉弄眼”的無奈表情。如果在VIP完整版中,其實只是一瞬的狀態。但在真實的職場同樣無死角,即使“表情管理”掩藏得再好,“不耐煩”的氣場也的的確確傳遞給了同組夥伴。
從節目展現出的片段來看,王驍不是特別能夠體會到他人的情緒波動,當夥伴出現情緒低落,一聲不吭等明顯牴觸情緒時,他沒有及時地把話說開,而任由這種狀態延伸到小組彙報。這也導致了,一個小team內兩人意見都未達成完全統一,對外展現的集體形象自然是“潰不成軍”的。
撕掉標籤容易嗎?但節目也很好地展現出王驍的本質聰慧和行動能力強,只要稍加點撥就能夠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在經過人力主管“約談”後,王驍很快在第二次團隊合作時主動敞開心扉,把自己姿態放低,再三和隊友確認共同使勁的方向。
好勝心有時是阻礙,但在需要“絕地反殺”的驚醒時刻,也同樣可能是推動人激昂向上的強大源動力。最新播出的這期節目中,王驍成為PPT彙報中表現最為出色的實習生,他淡然地在鏡頭前說"I have nothing to lose ",贏得了全場由衷的掌聲。
王驍留在了節目裡,但對於名校生來說,未來進入職場的困難可能比節目中更多。近幾年成為“名校生收割機”的網際網路大廠,今年在社交平臺上被吐槽“內卷”捲成包心菜,對螺絲釘的需求越來越強。
12月12日,“浙大生內網控訴拼多多”在脈脈上成為熱帖。發帖人自稱入職7個月,只休息了20天,將組長PUA的發言發到脈脈上後被公司勸退,最後留下無奈的嘆息:“受不了這種持續的加班,受不了這種高強度的工作,受不了這種孤獨,回去吧……做個平淡的人,過平淡的生活吧。”
頂級名校畢業生,去到一個外表光鮮的大廠,“螺絲釘感過強”確實令人難以接受。“996”、“007”的預設工時文化讓新一代年輕人開始反省,“我努力十多年考上名校,出來卻只能當被壓榨的社畜?”
多位受訪物件對20社表示,頂級名校出身的孩子更加不穩定,“可能會突然提出離職”。
露西說,同一批實習生中,學歷背景較好的那批人往往手上積累了很多offer,“同時期會有很多備胎選項”。本來籤滿了三個月,但幹了不到一週就來提離職,理由是“找到了更好的崗位”。
這讓露西格外謹慎,因為對於用人單位來說,頻繁的變動非常損耗信譽。與此同時,也有更多的名校生試圖跳脫出“內卷”嚴重的競爭領域,投向“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歸宿。
李興認為,頂級名校的孩子自我預期比較高,一方面很上進、好勝心強、自我認知明確,但一旦當自我預期和環境提供給機會出現落差的時候,就會果斷離開當下不滿意的環境。“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可選擇的餘地會更多,不爽我就可以直接走。”
外界對於頂級名校生的期待往往更高,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成“XX人”集體形象中一個小側面。也因此,自帶名校光環的職場新手自然吸引了比同期職場人更多的目光。而時常處於一個“被模版”的狀態中,對於個人成長並不一定是好事。
這些被冠以“國之棟樑”、“未來精英預備軍”之稱的頂級名校生,脫離了以成績為單一標準的環境,邁入一個競爭領域更多向、競爭對手更強勁的世界,受到的衝擊和落差感也更為強烈。
從北大畢業18年的李興認為,不管去哪裡都要先降低自己對於社會的預期,以及社會對於自己的。他回憶讀書的時候,老師經常對他們說,“將來走到社會上,一定會認為你們不合群、不穩定,你們要如何面對這個標籤?”
北大博雅塔、未名湖
李興畢業後,一直刻意避開介紹學歷,因為知道說出來別人的反應,“就是不想要那個哇一下。”撕掉光環和標籤後,如何在社會上找到自我定位,是初入職場的名校生們面臨的極為重要的“蛻皮”一課。
在李興看來,王驍也許並不是故意炫耀自己的“出身”,而是不自覺展現某種“社交資本”,利用標籤式的談吐來展現自身魅力和定位。
節目播出後,王驍在一次採訪中透露,從小鎮青年一步步走向世界的過程中,觀感上非常“凡爾賽”的話語,透露的確是他內心的真實感受。比如,他喜歡談論一切國際性的東西,是因為自小就夢想能走出縣城,“看看四川之外的世界”。
(應採訪物件要求,李興、露西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