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離職一年了,已經過了新鮮感,生活裡很無聊,所以我想找份工作,但是去做兼職呢還是全職呢,我沒想好。”這是去年,一位40多歲的大姐,找我做諮詢。那個時候的她,剛剛從工作了十年的世界500強外企,離職不到一年。
就在上週,她約我出來就餐,說:“我覺得我去年的選擇是錯誤的,我本來可以創造更多的價值,但是我卻選擇了兼職,所以,我現在參加了幾個公司的面試,並且通過了面試,不久就要重返職場了。”
我為她感到很開心,畢竟現在的就業有多難,大家有目共睹,況且她還是一位年齡45歲+的大姐呢。
她還熱切的勸我:“以你的能力,去公司做個人力總監不好嗎?你也投投簡歷,自由職業者太不穩定了。
我笑而不語。
記得去年她找到我做諮詢,雖然猶豫要做兼職還是要全職,但是我聽得出她內心對自由職業的嚮往。比如我問她,你為什麼要離開工作了十年的外企呢?
她說:在一個環境裡工作了那麼久,我的生活裡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我不想再過這樣的生活了。現在孩子大了,我們家房子也有了四套,我也人到中年,不想那麼拼了,所以想有更多的時間讓生活愜意些。
“那麼,現在一年過去了,感覺怎麼樣?”我問她。
她笑笑,說:挺好的,確實生活的很自在,看了很多沒有時間看得書,還參加了一些體育專案,生活簡單,歲月靜好的感覺吧。”哈哈哈~
但是,她 又說:“每天都是這個樣子,漸漸也覺得沒有意思了,所以,我還想去工作了,但是我糾結的是要一份全職的工作還是自由職業者做兼職的工作。”
我問她糾結的點在哪兒呢?
她接著說:“全職吧,我又會回到曾經的那個狀態去,生活中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太忙的生活不喜歡;兼職吧,能讓我有時間平衡工作和生活,擔心的就是我年齡大了,以後再找工作真不好找。”
那時的她,對於休閒時間的需求比工作的渴望更高。
同時,我又提問了她幾個問題,來澄清她真正的需求,同時給她分享了我自己做自由職業者的觀點,並且讓她做一門小功課,調查下她去訪談兩位她所在行業裡的自由職業者都是什麼樣的狀態?
後來,她發信息給我說:決定了,要做自由職業者。
再後來,我們便沒有怎麼溝透過,直到她上週再次找到我,說:“有點後悔做自由職業者了,應該趁著自己還年輕,去發揮更大的價值,去做一份全職工作。”
我看著她,雖然她年齡比我大很多,但是我彷彿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我想說,這是自由職業者的必經之路,可我沒有說出來。
我瞭解了她做自由職業者的情況,工作量怎麼樣,收入如何,她的時間都是怎麼安排的?她也一一給了我解釋和回答:工作量很不大,目前和兩家公司有合作,一個月平均能有5K的收入,工作之外的時間大多在家看看書,時間就這樣打發掉了。
我問她:如果你作為自由職業者的收入超過了面試的公司給出的工資,你還會選擇全職嗎?
她秒回:那當然不會了。
你瞧,她對自己真正的需求並不清晰。
就像我的很多來訪者說的一樣,我想找一份離家近的工作,哪怕沒有那麼多錢,這樣可以讓我方便兼顧家庭。遇到這樣的來訪者,為了澄清他們真正的需求,幫助他們自我清晰的認知,我常常說:如果說現在有一份高薪的工作,但離你家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你會選擇嗎?
基本95%的人都會說:會。
所以,對於收入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是很多人真正的需求,我們為了更高質量的生活,這種選擇無可厚非。
只是,我們要明白自己真實的需求是非常關鍵的一步。而且,對於面臨選擇時,也並非只有一種答案。
古典老師講過一個決策,叫生涯四看。職業通道向上看,向左右看(內部轉崗或同行),向外看(單幹或第二興趣),向內看[專業知識、分析與思考、耐心與策略、資訊獲取、學習能力、抗壓能力、關係建立能力 這些基本不分行業崗位,是底層通用可遷移的能力]
職場上有些人總是把目光侷限在向上看上,而沒有嘗試過或者意識到還有別的選擇。當然,我的來訪者,一個選擇了向外看的人。無論是生涯四看的哪一種方式發展,都必須具備相應的能力要求。
而且,還需要了解到職業發展的曲線。
就像我的來訪者,她在離職後的一年裡,是沒有任何工作計劃的,因為時間過於富裕才想去自由職業者,能在第一年的時間做到月入5K,在我看來還是不錯的成績。
但是,可能是她自由職業收入的內心期待是較高的,所以,她又希望找一份全職的工作來滿足自己的收入需求。
這種情況下,要做的一點是降低自己的期待,合理的看到自己的職業過渡,並且認知到自己需要提升的能力點,發揮出自己的全然的優勢來。
以這位來訪者為例,在外企工作了十年的她,本是做技術的,在專業能力方面她是OK的,但是做了自由職業者,除了專業能力外,還需要一個人具有營銷思維,良好的人脈關係和溝通力等,這些都是她並不具備的,而且也不具備這樣的意識。
我想說,真正的自由職業並不自由,它迫使一個人活成一支軍隊。
回到我的來訪者身上,在我們這次的談話中,她有一句話特別戳中我,說:這兩年,我走錯了路,所以,大企業更適合我,我還是選擇回到大企業。
首先,她能夠有重返大企業的選擇權,特別讓人開心。但,她的話我是不認可的。
我們的人生路, 沒有GPS,沒有一條完美的路可以走。它更像一個人乘坐一葉扁舟,行駛在茫茫大海上,朝著遠處若隱若現的燈塔航行。我們隨時可能經歷風雨,將我們的方向偏離軌道,迫使我們重新校準和調整。
記得古典老師說過一段話,大意是這樣的:你可以透過快速試錯、驗證,隨時調整方向,
沒有人能天生就選對一條人生道路,從來都是先選擇了,然後去做,去試錯,獲得反饋,在快速驗證中,實現小步快跑。
職業發展專家伊瓦拉博士,曾出過一本書《轉行》,書中寫到:轉行並非換個工作那麼簡單,而是意味著自我的重塑。我們應該從實踐中認識自我,而不是透過理論;透過在現實中嘗試,而不是透過內省。
隨著嘗試新的活動,接觸新的組織,尋找新的角色榜樣,向周圍的人們重新講述自己的故事,我們的職業追求會變得越來越清晰,逐漸形成一個新的自畫像。
大多數職業生涯的轉變都需要3年左右的時間,這個軌跡很少成為一條直線----我們進兩步退一步,最終駐足的地方會讓自己大吃一驚。
如果你也經歷過站在職業的十字路口,選擇一條並不好走的路,請不要否定自己,不要用”錯“來定義人生,希望你可以有一天可以風輕雲淡的對自己說:至少,我勇敢的嘗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