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心理諮詢師鄧小燕

    所謂“叛逆期”,往往是家長在孩子開始萌芽“自我意識”或者即將進入青春期時“搞不定”孩子,而給孩子貼的一個標籤。

    比如我們常聽一歲半孩子的媽媽說,小不點現在開始叛逆了,什麼都是撥浪鼓般的“不不不”;還比如十歲左右即將進入青春期預期的孩子,“我”意識開始凸顯明顯,希望自己能夠說了算,甚至有時候明知不對也要繼續堅持那一份“我做主”。這些都會被家長冠以“叛逆期”的標籤,某種程度上以緩解父母的焦慮,畢竟可命名的東西不會讓我們那麼害怕、焦慮和感覺失控。

    解決叛逆,最關鍵的是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問題。

    有句話說得好,“有關係就是沒關係,沒關係就是有關係。”意思是說,如果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建立得好,既有父母的榜樣和原則,又有朋友的平等和尊重,在遇上叛逆期這件事的時候,好的關係能夠給到很好的緩衝和彈性,就好像詠春拳,你來我往卻不傷人,反而變成切磋,以結聯盟,讓更年期和青春期和諧共處,一切“沒關係”。

    倘若平日裡關係不到位,遇上叛逆期,那就是血雨腥風,招招見淚,彼此深陷不被理解不被包容的背影期,風吹草動都能變成“很有關係”的精神疲憊期。

    所以,父母要把工作做在日常,好好做自我心理建設和自我成長,去了解孩子發展的心理特點,結合自己孩子的天生氣質與個性,構建平等尊重有威嚴有溫情的親子關係。

    藉此圖說一下,孩子就好像這個多面體,每一面都有五彩斑斕的色彩。我們要看到正面,也要去看到反面,也是有色彩的。

    共勉之。

  • 2 # 唐慕田1001

    在心理學上不說孩子叛逆期,一般說孩子進入了青春期,叛逆一般是指孩子對家長的要求不聽,家長給孩子貼的標籤。

    青春期孩子首要任務就是獨立自主:一,有自己的想法,二是:自己控制自己的行為。

    跟孩子溝通失敗案例一般是這三方面的問題:一:靠道理來激發孩子(兒童期有效)

    二:靠內疚激發孩子“爸媽都是為你好"要不是為了你,我怎麼怎麼”

    三:靠責備激發“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你就是不愛好好學習”“作業為什麼又沒寫完”“為什麼我說的話你不聽”“你就是懶,你就是笨”

    這三種溝通方式一般會導致三種結果:

    一:刻意遠離(孩子把心事埋在心裡,不跟父母溝通)

    二:刻意對抗(你說我懶,我就懶給你看,你說我不愛好好學習,我就不好好學)

    三:刻意否認(你說的我都不聽,對的我也不聽)

    好的溝通方式也有方法可循:

    了解內容-共情(1.情緒命名,2.表達感受)-裝傻(1.歸還問題,2.鼓勵表達)-引導,共四個步驟。

    媽媽:這次數學考試沒及格,你心裡也不好受吧?(情緒命名)

    兒子:……(心理預設,無言以對)

    媽媽:這段日子,媽媽看你花在數學上的時間挺少的,導致考試分數不理想,媽媽心裡也很著急。(表達感受)

    兒子:……(有所動容,沒有馬上回房間)

    媽媽:對於數學,你是怎麼看待的呢?(歸還問題)

    兒子:我也不知道我上課很容易走神,基礎知識沒掌握好,很多作業不會做,我也很煩。

    媽媽:我能理解你的煩惱,畢竟誰不想要一個好成績呢?當然,媽媽也願意陪著你一起想想我們有什麼辦法可以改改善一下目前的情況?(歸還問題)

    兒子:……(可能思考,可能擔心說出來被責罵)

    兒子:我覺得我還是要把基礎知識重新拾起來,不然沒有效果,但是我又覺得你不會給我那麼多時間。

    媽媽:嗯嗯!你給了媽媽一個非常好的反饋,這就是我做的不足的地方。媽媽相信你可以重新來過,當你說到重拾基礎知識的時候,我想到我學數學的時候,也是很重視基礎定義和概念,課本上的題型做到很熟練,還準備了錯題本,經常翻閱,媽媽分享媽媽的方法,你可以選擇做還可以不做。媽媽願意和你一起,我不那麼急,你重新開始,可以嗎?

  • 3 # 千里馬創業正能量

    感謝官方的興趣問答!

    我願把自己在教育領域的個人見解跟大家分享。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或多或少都會叛逆,這是一個普遍的現象,也是令家長們頭疼的一個棘手的問題。

    幾乎每個人的一生中都有叛逆期,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叛逆表現,在不同的家庭、周圍環境、學校教育的不同情況下,孩子叛逆的程度的大小、輕重緩急都不盡完全相同。

    在幼兒階段,即進入幼兒園學前班的前後,就出現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即幼兒叛逆期; 孩子進入小學後就開始期人生的第二個叛逆期即兒童叛逆期;孩子進入中學階段後,就迎來人生的第三個叛逆期即青春叛逆期。青春叛逆期是跨越時間最長、叛逆問題表現嚴重,也就是叛逆發展到最頂峰的時期,甚至會引發一些社會問題。孩子叛逆問題足以引起每一個家長的重視,不能掉以輕心。

    現在我來分析一下孩子叛逆的各種表現和具體原因,因人而異,才能對症下藥。兒童叛逆期的孩子常常表現出怪異的行為,如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不聽講、坐不住、亂跑、還經常打架、搗亂課堂紀律、成績差,看到孩子出現怪異的行為,家長不找原因,不問青紅皁白,就開始口頭教育,後來怎麼教育都沒效果沒耐心了就直接動手打罵孩子了。其實他們並不知道,孩子們也是身不由己,所以其他家長當孩子出現多動症的情況時,千萬別衝動,家長也要從自身找問題,多鼓勵和賞識孩子,多參加戶外活動,多培養興趣愛好如音樂、畫畫、寫字、手工剪紙等,轉移孩注意力。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常常是標新立異、個性偏激、自私自利、孤僻不合群、頂嘴、厭學、早戀、玩手機、貪玩、迷戀網咖、沉迷遊戲等問題,面對孩子嚴重的叛逆表現,家長束手無策,痛苦不堪,只會單方面指責孩子,埋怨學校,抱怨上天不公,那是無濟於事的!希望家長們從以下的原因中看看是否能找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便於進一步做適當調整和正確引導孩子:

    家庭因素、心理因素、社會因素、飲食習慣都會導致多動症,父母關係不和、家庭破裂、教養方式不當、父母性格不良、母親患抑鬱症、父親有暴力、衝動、反社會行為或菸酒毒成癮、家庭經濟困難、住房擁擠、童年與父母分離與老人生活、或寄宿遠親家,受虐待、受指責打罵、學校的教育方法不當等不良因素均可能作為引誘叛逆的原因。

    另外,現在的家長總是喜歡讓孩子吃一些高熱量、高油、高糖、強補食品、強化食品,而其中的防腐劑、新增劑、調味劑、新居塗料含甲醇等容易導致孩子興奮、注意力不集中、煩躁不安等。所以父母一定要時刻注意孩子的飲食習慣,減少或遠離“垃圾食品”,做到營養均衡。

  • 4 # 東林富談育兒

    人一生有三個叛逆期,分別是:

    第一個階段叛逆期,2歲左右,就是國外所說的terrible two,即可怕的2歲。這個階段的小寶寶自我意識開始萌芽,他們渴望獨立,不再對家長言聽計從,愛說“不”,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有自己的主見,比如,你想帶他去公園玩,他偏偏要去商場,不按照他的想法來,他就會大哭大鬧,直到達到目的。

    這個階段的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也是孩子成長的一個標誌,家長此時不要焦慮,更不要給孩子貼標籤,比如說孩子“自私自利”“不討人喜歡”等等。

    家長面對頻繁說“不”的孩子,可以給他做選擇題,比如不要問他“寶寶,你吃蘋果嗎?”可以讓他選擇“寶寶,你是吃蘋果呢,還是吃香蕉?”,這樣,既可以自己給寶寶設定了範圍,也滿足了寶寶自己做決定的想法。

    當寶寶大鬧發脾氣時,可以讓孩子先發洩,等孩子平靜了,再抱抱他,安慰一下,然後告訴他爸爸媽媽愛他,慢慢給他說道理,慢慢引導。不能在孩子哭鬧時嚴厲指責他,因為那樣無異於火上澆油,不但孩子不肯聽,還會使孩子鬧的更凶。

    有些孩子在他鬧的特別厲害的時候安慰他,勸他,他反而哭的更凶,因為他覺得委屈了,或者認為哭鬧起作用了,所以,最好是孩子鬧的厲害的時候,在旁邊靜靜地陪伴他,等他平靜下來,再慢慢引導。

    第二個叛逆期,孩子7歲左右,就是我們常說的“貓狗都嫌的年紀”,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淘氣,不聽話,執拗,很讓家長頭疼。

    首先,家長要理解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貪玩,淘氣,家長在注意孩子安全的前提下,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允許和陪伴孩子適當的參加一些戶外運動,釋放孩子天性的同時,也鍛鍊了孩子的身體,陶冶了孩子的情操。

    其次,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

    孩子這個階段,可能會有家長看不慣的種種不好的習慣。比如寫作業拖沓,愛看電視,賴床等等。這時候家長要好好引導,因為孩子的每一個叛逆期,都是形成孩子性格和世界觀的重要階段。

    家長可以通過講故事,讀繪本等等方式,給孩子明確指出什麼是好的習慣,什麼是不好的習慣,以身作則,慢慢培養起孩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令孩子受益終生。

    再次,家長還要有耐心,有包容心,不要動不動就發脾氣,批評孩子,不要和孩子硬碰硬,因為如果硬碰硬,只會適得其反,達不到好的效果。

    最後,多多鼓勵孩子,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好多家長信奉打壓式教育,怕孩子驕傲,最後把孩子打壓的沒有自信,和父母的關係也特別差。

    不要吝嗇讚美的語言,孩子做的好,就是要誇獎,孩子做錯了,也要耐心的指出。不要讓孩子覺得,我做的好,做不好都是批評打壓,那就無所謂了,反正我媽或者我爸也看不上我。這樣孩子就沒有動力,多誇獎孩子,孩子才會有進步。

    第三個階段的叛逆期,大概在12歲到18歲,就是我們常說的青春期叛逆。

    這個階段的孩子獨立意識大增,認為自己是“大人了”,不屑於和父母溝通,覺得自己比父母強,寧可和朋友談心,也不會把自己的事情告訴父母,急於擺脫父母的控制。

    但實際上,他們這個年齡段無論從社會閱歷,還是知識儲備來說,還遠遠達不到成人水平。這就在理想和現實之間產生了鴻溝,特別是孩子和父母之間,非常容易產生矛盾,有時甚至達到互不理睬的程度。

    這個階段的父母,首先要試著理解孩子。當孩子和父母出現衝突時,試著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試想,當初自己這個年齡段,是什麼狀況,是怎麼想的,多多理解,才會走進孩子的世界。

    其次,給孩子一定的自由度。不要把孩子管的太緊,還像管小寶寶一樣,一切父母包辦,這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只要孩子大方向沒問題,小細節就不要太較真,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

    比如孩子週末要去和同學看場電影,你要是非要攔著,他卻非得去,肯定會爆發大戰,結果孩子也未必會聽家長的。

    如果您不放心,可以說自己週末正好順便出去,可以送送他,保障孩子的安全,電影結束,你也可以說自己事情辦完了,順便接孩子回家。大方向上,安全注意到了就可以了,然後再慢慢引導孩子,電影可以看,但注意頻率,學生還是以學習為主,而且要看高品質,有意義的電影,這樣,您的話,孩子就容易聽得進去,而不是一下子否決,打壓孩子。

    最後,爭取做孩子的朋友。不要以高高在上的家長姿態,而是以朋友的姿態和孩子相處,有時候甚至和孩子來開開玩笑,營造一個民主自由的家庭氛圍,這樣,孩子有什麼事都願意和你說,有句話說得好,“多年父子成兄弟”,其實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願意在融洽的氣氛中相處,試著和孩子做朋友吧,這樣你會更輕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給父母買個手機,預算1300-1600,各位大佬推薦推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