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司徒軍武百科

    這個問題顯然對核武器有所誤解,原子彈、氫彈這二位都是核武器的一員,也可以統稱核彈,而核導彈只是核武器的一種表現形式。

    換句話說:通過導彈為載體,進行核武器投送打擊的武器,稱為核導彈。通常表現為將導彈的戰鬥部彈頭換為核武器彈頭,進行遠距離的打擊。

    上圖.W87核彈頭

    在核武器小型化的前提下,相當多的對地導彈都可以搭載核彈頭,對目標實施核打擊,其中最常見的是彈道導彈,其次是巡航導彈。

    上圖.民兵3

    而我們熟知的“東風快遞”、“民兵3”、“白楊M”這類洲際彈道導彈,正是最主要的核武器搭載者,它們能搭載多枚核彈頭並打擊到地球上的絕大多數位置。各核大國實施“核捆綁”的主力軍就是它們。

    上圖.彈道導彈發射

    比如美國的“民兵3”,可以攜帶1枚47.5萬噸級的M87單彈頭核彈,攻擊10000千米外的目標;洲際彈道導彈掛載常規彈頭的當然也行,但受載荷限制,常規彈頭的威力與戰機轟炸差不多,只會浪費了超遠距離的射程。而且發射常規彈藥的彈道導彈也不能稱為“核導彈”了。

    巡航導彈裝備核彈頭也是常事兒,“戰斧”BGM-109A型就是核攻擊型導彈,它裝備的是W80型核彈頭,這是一種雙相氫彈,並且它可以在巡航過程中程控改寫爆炸威力,最高15萬噸,最低5000噸。後期型號通過升級將威力提到了20萬噸級。

    所以我們應該明確概念,導彈只是載體,並非真正具備“爆炸威力”的東西。它的威力取決於能攜帶什麼樣的核彈完成什麼樣的攻擊。

    上圖.原子鈾彈工作原理

    至於原子彈和氫彈,這是兩種不同技術級別的核武器。如果通泛的說的話,二者都屬於原子炸彈武器,因為它們的威力都來自於原子核的反應與轉化。不過受反應型別的不同,原子彈也被稱為“裂變彈”,而氫彈被稱為“聚變彈”,這是因為原子彈的反應是裂變反應,而氫彈是威力更大的聚變反應。

    就爆炸威力而言,原子彈是遠不及氫彈的,人類目前掌握的原子彈為“鈾彈”和“鈽彈”兩種,分別採用濃縮鈾235和濃縮鈽239為反應原料。比如二戰時投在廣島的“小男孩”就是鈾彈,而丟在長崎的“胖子”則是顆鈽彈。

    上圖.原子彈“小男孩”

    因為受限於爆炸方式與整體的物理設計,原子彈爆炸時反應時間過短,真正能參與反應的核物質也不多,絕大多數原料都在爆炸時被炸散丟擲去了,所以原子彈的威力普遍不算太大,經過小型化的原子彈威力就更不用提了。據傳也就法國當年在S2中程導彈上掛載的MR31型核彈達到了12萬噸當量。

    大部分早期的擁核國家很早就淘汰了原子彈,只將之作為氫彈的“點火匙”,通過原子彈爆炸時裂變反應帶來的高溫,達到點燃氘氚核燃料,引發聚變反應的目的。正因為如此,原子彈威力是永遠也無法超越氫彈的,它本就是氫彈結構的一部分。

    氫彈在陸地爆炸的效果,取決於氫彈的當量大小。一般來說與原子彈爆炸並無太大差別,皆是以爆炸衝擊波毀傷、高溫輻射、放射性沾染為主。

    蘇聯曾經在冷戰時代於新地島引爆了一顆5700萬噸當量的“沙皇氫彈”,成為人類歷史記錄。這顆氫彈在傳言中稱:“赫魯曉夫受到各方面的壓力,被迫臨時將1億噸的核彈減到5000萬噸”,但是蘇聯解體以後俄羅斯公佈的資料說它只有3000萬噸,而當年美國同期偵察估算的當量則為6700萬噸。

    上圖.“沙皇”投擲過程不管它是3000萬噸還是6700萬噸,“沙皇氫彈”爆炸的威力是一等一的,不光將新地島啃掉一塊,還造成了170公里外的人灼傷,200公里外的人失明,4600米半徑的爆炸火球觀測距離超過1000公里,形成的蘑菇雲有40公里寬,近70公里高,把芬蘭人都嚇到了。

    當然,“沙皇氫彈”不具備現實意義,它個頭過大,完全是顆加了料的“試驗核彈”(減速傘就重800公斤),事後美蘇也停止了這類超級核彈的試驗。因為沒啥用,哪怕“沙皇”威力是“小男孩”的上千倍,它的實際爆炸摧毀範圍也就30公里不到,威力過剩也不堪大用。

    所以隨後發展的洲際彈道導彈多采用撒佈器彈頭設計,通過搭載多枚小型化氫彈,將爆炸施放到更廣的區域中去,並通過疊加威力造成更大傷害。

  • 2 # 水木錦

    這個問題不專業,原子彈、氫彈都屬於核彈頭,具體說是投射平臺的戰鬥部。而核導彈可理解為以核戰斗部為主要投射介質的彈道導彈。氫彈通過核聚變釋放能量,原子彈以核裂變釋放能量,一般認為,熱核武器氫彈的威力大於原子彈。

  • 3 # 哨兵ZH

    首先,題目中提到的氫彈和原子彈,都屬於核武器,而核導彈,則是指戰鬥部為核武器,上面裝載的彈頭為核彈頭的導彈,且這個核彈頭的型別可以是氫彈也可以是原子彈,至於說威力最強的武器,那當然是非氫彈莫屬了,原子彈在氫彈面前就是個弟弟,說句不客氣的話,現階段氫彈就是人類掌握的最高武力,沒有之一,因為熱核聚變是屬於恆星的力量,所以沒什麼東西是一發氫彈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隻說明是你的當量不夠。

    ▲民兵III洲際導彈(核導彈)

    ▲氘、氚聚變示意圖

    而想要讓氘、氚之間發生熱核聚變,有兩種方法:要麼製造出上億度的高溫,要麼就是營造出類似於恆星內部的那種環境(上千萬攝氏度的高溫,以及極大的壓力),只有在這兩種極端條件下,氘和氚之間才會發生聚變反應,比如用於探索可控核聚變的“托克馬克裝置”,其實就是製造一個上億度,甚至數億的極高溫環境來給聚變材料點火,但是,目前可控核聚變以及這個“托克馬克裝置”本身都還處於探索階段,根本就不可能把其中的相關技術(比如鐳射點火)用於武器化,所以,第一種方法現階段是行不通的。

    所以,目前的氫彈,其實都不是“純聚變氫彈”,因為它們都需要用到原子彈來當點火的“扳機”,在爆炸過程中包括了核裂變與核聚變兩種核反應過程,所以我們把現在的氫彈稱為“聚變增強型原子彈”或許更加恰當,因為目前的氫彈其爆炸過程其實是這樣的:原子彈(裂變材料鈾-235)裂變——熱核材料氘、氚聚變,且同時釋放出大量高能中子——最外層的鈾-238在高能中子的作用下發生裂變(但不發生鏈式反應),所以,這其中其實就包括了三個能量釋放的過程,分別是鈾-235裂變、氘氚聚變和鈾-238裂變,且其中裂變能量也佔據了總釋放能量的很大一部分,而氫彈的爆炸當量,也是可以輕輕鬆鬆達到數十萬噸、百萬噸甚至是千萬噸TNT級別,遠遠超過原子彈的爆炸當量。

    ▲氫彈爆炸過程

    因此,氫彈在爆炸後會怎樣?會產生比原子彈更大的殺傷範圍,破壞性遠遠超過原子彈,觸地核爆炸之後同樣會產生嚴重的放射性沉降,因為氫彈在爆炸過程中有核裂變的參與,所以爆炸後會產生大量的裂變產物,而這些裂變產物,就是核爆之後主要的輻射汙染來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同樣的五大聯賽冠軍到底哪個含金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