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黃岡高中化學在職教師
-
2 # 辰木999
資訊化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純乾貨!
一、資訊化手段——硬體
對於硬體來說,它包括了基礎環境和應用、服務環境。
其中投影儀、互動電視、一體機、電子白板同有線網路、WIFI、4G等無線網路一起構成了基礎環境,老師們在做資訊化教學設計時,這些內容你不用提,但一定要有(比如說課的視訊和課件中需要出現教師授課的情景,這些硬體環境都是最基本的,會同視訊一起被評委看到)。
另外一部分應用、服務環境則需要介紹一下用途。它們包括:手機、平板、錄播系統、遠端互動系統、VR裝置、AR裝置、可穿戴裝置等等。
手機、平板電腦從課堂教學的應用來說,現在是比較普遍的現象。通常我們可以利用它們完成資料查詢、溝通交流等內容。如果安裝了相關平臺或電子書包的話,也可以利用它們作為終端,在平臺或電子書包中釋出相關任務、然後接收和分析任務完成的情況,從而得到課堂的過程性評價。通過引入手機或平板電腦,讓每個學生都有了一個資訊化終端,同時也為教師合理創造資訊化教學環境提供了幫助。
錄播系統和遠端互動系統主要應用在於聯絡。可以通過它建立同其他學校老師、相關領域專家的聯絡,同時實現優質教學資源共享。在用它們進行支撐時,可以建立不同區域課堂之間的聯絡,從而實現優秀教育資源共享;可以建立課堂與實驗室相聯絡,從而實現理實一體;可以建立課堂與專家的聯絡,從而可以多一層緯度對學生進行評價、指導。將錄播系統和遠端互動系統合理應用到教學設計中,會為整個教學設計提供非常棒的效果。
VR、AR、可穿戴裝置,這些都是非常新的技術,這幾年隨著技術的不斷完善,現在已經進入了教育領域。而它們在教育中的應用場景非常多,可以很好的服務我們的教學,老師們應用得當,可以創新出新的教學方法。比如利用VR裝置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景,提供在正常教學過程中無法實現的教學環境。比如利用可穿戴裝置,可以有效改善學生實驗或需要觀察時圍著老師轉,還不一定能清晰觀看過程的問題。通過這些新技術的應用,現有的教學模式將產生非常大的改變,同時增加了課堂趣味性,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造力。
二、資訊化手段——軟體
在資訊化教學設計中,只有硬體是遠遠不夠的,而且只有硬體很多教學活動或教學環節也是不能做的。因此這些硬體必須要有好的軟體來支援。
現在我們的資訊化教學設計中,利用各種平臺已經是老師們很清楚的事情了。
平臺又包括:PC端的,移動端的,還有各種社交工具,以及現在國家要求的人人通等。
接下來我們一個一個介紹一下。
在PC端教學平臺的運用上,很多老師都會通過學校購買的資源庫、題庫、網路課或第三方提供的免費平臺進行課前任務佈置;學習資料、學習資源的釋出;對任務或測試結果的收集與分析等工作,從而實現資訊科技支撐對應的教學任務。
相對PC端平臺來說,現在應用更多的是移動端的平臺。教師通過移動端平臺能夠隨時釋出任務,並及時收集檢視學生們的完成情況。
通過移動平臺,學生可以自由的在上面發言、打分、點贊等,從而更容易完成自評、互評環節,教師可以通過實時的資訊收集過程資料,完成過程評價。移動裝置使用簡單、攜帶方便,比PC機應用的場景要更多,學生們通過移動裝置可以隨時查閱資料,教師可以在平臺上實時組織課堂活動。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現在有很多APP已經推出了人工智慧方面的服務,未來移動裝置配合人工智慧軟體,將是大勢所趨,而有了人工智慧的APP或平臺,將對我們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產生深遠的影響。智慧時代已經在向我們招手了。
當然也有很多學校的老師對教學平臺特別是移動教學平臺了解和應用並不是很多,在這種情況下,很多老師都會選擇QQ和微信作為教學設計中使用的重要工具軟體。比如有老師會在QQ或微信裡建立班級群,然後將相關資料和作業釋出到群中,學生通過登入看到相關資訊,然後完成課前或課後教師佈置的任務和作業。
這兩款社交工具,在老師們沒有找到很好的教學平臺前,完全可以應用。但它們缺少分析、統計的功能,因此老師們在使用它們時,需要考慮這些問題用其他方式彌補。
人人通是國家十三五期間在職業教育領域重點建設的內容。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就提出,建立網路學習空間人人通。現在基礎教育很多學校都已經部署並使用。因為人人通的功能特點,它作為資訊化教學設計中應用的平臺一點問題都沒有。
人人通主要功能涵蓋了資料儲存(資源庫功能),內容發放(教學平臺基本功能),資料統計(教學平臺基本功能),互通交流(社交軟體基本功能)等。因此用人人通為我們的教學設計服務,是一點問題也沒有的。
不管用什麼APP,我們不能忘記的是:與傳統教學形式一樣,借用APP做線上學習的根本目的是促使人的全面發展。線上的課程也要在遵循學科本質的基礎上,考慮到學生的學習興趣,考慮到不增加學生的過重負擔,不能穿新鞋走老路,也不能為了求新求異而忘記了為什麼出發。
三、資訊化手段——資源
以上內容介紹了資訊化手段中的硬體和軟體,但老師們會發現,資訊化教學光有硬體和軟體是不行的,還必須配合相對應的數字化教學資源,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在我們做的資訊化教學設計中,資源的使用至關重要。
通常我們所了解到的用於教學的數字化資源包括:動畫、視訊、模擬軟體和微課。
在所有的資訊化資源應用中,動畫、視訊是老師們最早接觸以及最早應用的。
在很多情況下,我們的課程中有很多非常難懂抽象、複雜具體的,一些知識內容很難在常規教學中講清楚。所以就需要老師合理配合我們的課程,利用動畫、視訊等形式將知識點內容呈現出來。有了它們的幫助,學生將很好理解這些知識點,進而激發學習興趣,提升學習效率。
模擬軟體是老師們非常喜歡的一種資訊化教學資源。它們通過精良的技術能夠真實還原很多實際場景,同時也具有互動性,可以利用它們設計一些教學遊戲。
但我們應該注意,在比賽中,不是你應用的軟體多就一定好,因為評委更多的是看落地應用,太多太炫的模擬軟體,如果不能合情合理的融入教學中,不但不能加分,反而可能會減分。這一點還請老師們注意了。
微課是近幾年非常火的一種教學內容。現在每次比賽,不論什麼級別的,老師們都會做微課。對於資訊化教學設計比賽、課堂比賽和實訓比賽來說,微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種資訊化手段。
但從教育部舉辦的大賽來說,微課只是其中的一個教學環節,因此微課很重要,但也沒那麼重要!
對於微課來說,參賽的老師肯定要準備,通常情況下,微課用於課前的任務環節,作為學生自學的重要資料。當然,也有老師將微課用於課中授課環節。不管用在那個環節,主要根據老師的教學設計需要。因此合理的題目選擇,就決定了微課在本節課中出現的位置和作用。
微課製作方法和工具
製作微課的工具和軟體多種多樣,只要熟悉下面四種簡單可行並好用的方法和工具,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相信很快就會讓你成為製作微課的高手。
1.視訊攝像工具拍攝——外拍式
主要工具:DV、攝像機、智慧手機、等一切具有攝像錄影功能的外部裝置。
方法:將老師及講解內容、學習過程等全程記錄攝製下來的真實場景下的教學視訊。
2. 錄屏軟體錄製——內錄式
主要工具:錄屏軟體如,Camtasia Studio、金達線上錄屏軟體。
方法:安裝好上述軟體,老師在電腦上操作、講課的時候錄製螢幕、課件等上顯示的內容和講解操作、演示分析的過程而形成的視訊(同時錄製聲音、老師的頭像可以可以選擇出現或者不出現)
3. 軟體工具合成微課
主要工具:影象、動畫、視訊軟體,如Flash、Premier、繪聲繪影、qq影音等,office10中的ppt可以將設定好的自動播放的ppt存為視訊格式。
方法:通過指令碼設計、技術合成後輸出的教學視訊短片。
4. 混合式錄製微課
主要工具:上述軟體都可能用到。
方法:運用多種視訊製作途徑方式編輯合成的微課(如拍攝、錄屏、視訊合成)應用上述多種方式編輯、製作合成的教學視訊。當老師對於製作微課駕輕就熟的時候便可以選擇這種方式,增加課程的學習性和觀賞性。
通常來說,微課主要起到突破重點難點的作用。但應該指出,微課畢竟是一段視訊,那麼老師們在用微課、做微課的時候應該思考一個問題。既然微課是視訊,那您在網上或資源庫中找一個視訊不也可以嗎,為什麼要費很大功夫去做一節微課呢?所以,所做的微課內容一定是那些網上或資源庫中找到的視訊無法代替的!只有想清楚這一點,微課才有價值,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好了,關於資訊化教學設計比賽中需要應用的資訊科技手段在這裡總結完畢,期待大家好的作品,更加期待資訊科技真正落地實際教學。
-
3 # 平面設計師劉彥華
1、明確現代資訊科技在教學手段創新中的作用。現代資訊科技的互動性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多媒體特性有利於資訊的獲取與保持;超文字特性可實現對教學資訊的最有效組織與管理;網路特性有利於開展協作學習和發現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2、樹立現代資訊科技在教學手段創新中的服務意識。對現代資訊科技服務主體的認識,應樹立由輔教向輔學轉變的觀念。對現代資訊科技功能的認識,應樹立實現教學目標的工具觀。對現代資訊科技利用目的的認識,應樹立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觀念。
3、提高現代資訊科技在教學手段創新中的利用率。加大硬體裝置的投入力度和更新速度,為教學手段的創新提供物質基礎。加強教師培訓,為教學手段的創新提供人力支援。規範軟體的製作與管理,為教學手段的創新提供技術保障。
-
4 # LaoHuang188
現代教育技術是指以計算機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在教育教學中的理論與技術中的運用。通過對教學過程和資源的設計、開發、應用、管理和評價,以實現教學現代化的理論與實踐。傳統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只是老師講解,學生被動接受,學生容易喪失學習興趣,學習的自主性難充分發揮。教師充分應用現代教育技術,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顯得特別重要。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學會尋求各種輔助教學媒體與語文學科的最佳結合點來處理好教和學的關係。而現代教育技術能把感知、理解、鞏固與運用融合為一體,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記憶得到強化,可有效地促進個體主動參與學習。
在我的語文教學實踐中,我利用學生自習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有計劃的播放一些語文課外知識,在課外知識節目的學習中同學們積累了豐富的知識,擴大了知識的視野,積澱了豐富的人文素養,深刻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重要,激發了學生們的幻想和創新的智慧,使同學們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明白了語文學習的價值和魅力所在。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我也是積極有效地利用遠端教育資源進行教學,通過這些內容充實,手段新穎,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手段,培養學生語文素質,特別是他們的聽、說、讀、寫的能力。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引導小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的良好方法。一個對學科知識無興趣也無需要的學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學習這門學科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運用現代資訊科技適時地將聲音、影象、視訊、動畫及文字等資訊進行處理,進行巧妙恰當地呈現,製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習的知識背景,使課文內容形象化,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題產生深厚的興趣,必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很快地、效果顯著地進入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之中。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會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解決一些很抽象的問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學生"啟而不發,思維受阻"時,還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教師可使用多媒體以活化課文內容情景,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啟用學生思維,幫助其充分感知體驗。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教學的指導有了針對性,也可以實現語文教學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同時讓呆板的課堂活潑化,讓學生處在良好的學習狀態中。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現代教育觀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主動地參與教育活動,教育才有效。如何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關鍵問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使這一問題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學生只是接受者,是被動地參與整個過程,處於被灌輸的狀態。而現代技術教育手段,能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創造更好的學習情境,從而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去探索、去發現、去研究,有利於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1、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在小學識字教學中,識字是小學生逐步掌握書面語言,培養讀寫能力的前提條件,只重視識字的數量,而忽視以上所列兒童識字能力的培養,是一種相當錯誤的教學觀。兒童識字能力的高低主要體現在兒童能否熟練運用漢語拼音,準確讀出字音;能否運用字的各種結構規律,分析、記憶字型以及是否掌握多音字據詞定音的方法等方面。眾所周知,漢字本身較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紛繁複雜。而由於年齡的關係,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比較差,對事物關注的時間更為短暫,學習過程中的無意注意佔優勢,而有意注意佔劣勢。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一時無法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如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整節課教學生字,往往是教師教起來感到枯燥,學生學起來覺得無味。只有著眼於識字能力的培養,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上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用的技能、技巧,最後達到自主識字的目的。利用多媒體的直觀進行識字教學,分析結構,比較筆畫,用色彩、閃爍、字的放大、縮小等手段來化難為易,能使學生快速牢固的掌握。《課標》要求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認真觀察每一種筆畫,了解筆畫的特點並記住名稱,知道每個字的筆畫組成,為今後識記字形,特別是識記獨體字的字形打基礎。
多媒體識字過程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影象,他們看著畫面,聽著教師的點撥,對字義就能意會,無需教師多講解。例如教“閃”,螢幕上出現扇門,一個人迅速從門裡閃過。反覆幾次後,螢幕打出“門+人=閃”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個字的意思。而且知道它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意思。又如:教學“山”“田”“木”“目”這些象形字時先用課件出示這些字相應的具體圖片,再由具體圖片逐漸變化為方塊字,這樣做既有助於學生了解漢字據形知義的特點,掌握象形字的形、義、音,又有利於教師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利用多媒體還可以把合體字分成部件,用不同顏色對比顯示。如:稍、情、棒、珠等合體字,部首是紅的、偏旁是黑色,這樣的色彩鮮明對比,會強烈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感知偏旁部首的概念,學習利用部件識記合體字;還可以利用動畫,讓筆畫一筆一筆地飛入田字格,這樣學生記住了筆順筆畫,書寫起來更容易、更規範,漢字的學習變得更加簡單直接,有效的提高了教學效果。在學習部首相同的字時,可以用動畫換偏旁,變出新的漢字,把識字這種抽象思維的過程變得比較直觀易懂,降低了學習漢字的難度。學生的興趣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蒐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以往的閱讀大部分都是文字閱讀,但隨著資訊科技的飛躍發展,一種新型的閱讀方式——超文字閱讀已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學習之中。它可以運用圖形、影象、聲音、視訊、三維動畫等多種媒體,給予人們直觀、立體的感受,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的速讀、略讀水平的發展。如:在教學《春筍》一課時,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作業,讓他們上網收集和“春筍”有關的詩歌、散文、故事、童話等等。在完成教學後,讓他們互相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互相閱讀,增強了學生的閱讀量。學生的只有將課內、外閱讀相結合,文字、超文字相結合才能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真正領略讀書的樂趣,從而達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寫作教學中顯示了其無比的優越性,它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有著神奇而獨特的作用。我們在教學中要靈活、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其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使我們的作文教學更精彩。
中年級學生,由於生活範圍狹小,不可能達到見多識廣的地步,再加上缺乏“發現美的眼睛”所以寫作文時感到無話可說,所寫的作文乾枯無味,似乎在記流水賬。在教學中,只有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才能迅速提高學生習作水平,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經常讓學生進行課外活動,走出校門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是不現實的。多媒體集聲音、圖象、文字、動畫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具有圖象直觀、色彩鮮明、音響逼真、動靜結合的特點和優勢。將資訊科技或豐富多彩的網路資源運用於作文教學中,有效的解決了學生“無米下炊”的難題。教師可在課前收集、整理與本節作文訓練主旨有關的文字、圖象、聲音等相關的資料,將枯燥的材料、題目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使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使學生調動多種感官認識世界,從中攝取多種營養,不斷完善、豐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庫”。
五、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現代教育技術是以學生主動建構為指導思想,採取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優化教學設計,使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任意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以及各種工具。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完成的,真正實現個體化的教學。在個體化教學過程中,採用人機對話,互交性很強,充滿人性化的介面設計,學什麼內容,什麼層次,練習,測評等都是由學生自己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點選。在輕鬆自然的環境下學習,能夠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不侷限於相同的學習起點,只求人人都有所提高,這在傳統教育中很難做得到的事情,在這裡可以輕鬆實現。我們要重視實踐、探索、發現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要使學生實現主動學習和主動發展,就必須置學生於自主、探究、發現的活動中,讓學生從主動經驗和探索的活動中發現知識的由來和關係,以外部的實際操作和內部的思維操作相結合、相作用來實現認識的深化。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使面向學生的畫面生動活潑,色彩鮮豔,聲情並茂。這就改變了以往課堂上學生只能看黑板、聽老師講的單調的模式,使得課堂變得絢麗多彩、富有趣味,大大優化了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的資訊交流變得豐富而生動,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合諧的教學情境,極大的提高了他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可以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改進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師備課品質和學生網路學習的積極性。堅持科學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積極的作用。作為一位語文老師,要盡力開發和利用學校的一切可用現代教育技術資源,積極地探索一些新的應用技巧,不斷完善學校的學習環境,使其真正成為一個支援和促進每個學生學習的場所。我們努力,讓學校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主陣地,讓老師都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開發者和應用者,讓學生都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受益者和學習者,中國教育的明天會更好。
回覆列表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引導小學生積極探究的學習的良好方法。一個對學科知識無興趣也無需要的學生是不能持久努力學習這門學科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運用現代資訊科技適時地將聲音、影象、視訊、動畫及文字等資訊進行處理,進行巧妙恰當地呈現,製成課件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補充學習的知識背景,使課文內容形象化,使學生對所要學習的課題產生深厚的興趣,必能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使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情緒,很快地、效果顯著地進入教師創設的學習情境之中。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會為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解決一些很抽象的問題,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學生"啟而不發,思維受阻"時,還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教師可使用多媒體以活化課文內容情景,變抽象為具體,化難為易,啟用學生思維,幫助其充分感知體驗。促進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使教學的指導有了針對性,也可以實現語文教學中師生交流、生生交流等,同時讓呆板的課堂活潑化,讓學生處在良好的學習狀態中。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現代教育觀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學生主動地參與教育活動,教育才有效。如何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是擺在教師面前的一個關鍵問題。“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使這一問題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師決定,學生只是接受者,是被動地參與整個過程,處於被灌輸的狀態。而現代技術教育手段,能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創造更好的學習情境,從而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去探索、去發現、去研究,有利於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1、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在小學識字教學中,識字是小學生逐步掌握書面語言,培養讀寫能力的前提條件,只重視識字的數量,而忽視以上所列兒童識字能力的培養,是一種相當錯誤的教學觀。兒童識字能力的高低主要體現在兒童能否熟練運用漢語拼音,準確讀出字音;能否運用字的各種結構規律,分析、記憶字型以及是否掌握多音字據詞定音的方法等方面。眾所周知,漢字本身較為形象,其中又有很多形近字、多音字,真是紛繁複雜。而由於年齡的關係,低年級學生注意力比較差,對事物關注的時間更為短暫,學習過程中的無意注意佔優勢,而有意注意佔劣勢。特別是一年級的學生,一時無法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如採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整節課教學生字,往往是教師教起來感到枯燥,學生學起來覺得無味。只有著眼於識字能力的培養,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上變被動為主動,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轉化為實用的技能、技巧,最後達到自主識字的目的。利用多媒體的直觀進行識字教學,分析結構,比較筆畫,用色彩、閃爍、字的放大、縮小等手段來化難為易,能使學生快速牢固的掌握。《課標》要求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學生認真觀察每一種筆畫,了解筆畫的特點並記住名稱,知道每個字的筆畫組成,為今後識記字形,特別是識記獨體字的字形打基礎。
多媒體識字過程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影象,他們看著畫面,聽著教師的點撥,對字義就能意會,無需教師多講解。例如教“閃”,螢幕上出現扇門,一個人迅速從門裡閃過。反覆幾次後,螢幕打出“門+人=閃”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這個字的意思。而且知道它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不同的意思。又如:教學“山”“田”“木”“目”這些象形字時先用課件出示這些字相應的具體圖片,再由具體圖片逐漸變化為方塊字,這樣做既有助於學生了解漢字據形知義的特點,掌握象形字的形、義、音,又有利於教師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利用多媒體還可以把合體字分成部件,用不同顏色對比顯示。如:稍、情、棒、珠等合體字,部首是紅的、偏旁是黑色,這樣的色彩鮮明對比,會強烈刺激學生的感官,讓學生感知偏旁部首的概念,學習利用部件識記合體字;還可以利用動畫,讓筆畫一筆一筆地飛入田字格,這樣學生記住了筆順筆畫,書寫起來更容易、更規範,漢字的學習變得更加簡單直接,有效的提高了教學效果。在學習部首相同的字時,可以用動畫換偏旁,變出新的漢字,把識字這種抽象思維的過程變得比較直觀易懂,降低了學習漢字的難度。學生的興趣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蒐集資訊、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 以往的閱讀大部分都是文字閱讀,但隨著資訊科技的飛躍發展,一種新型的閱讀方式——超文字閱讀已進入了我們的生活、學習之中。它可以運用圖形、影象、聲音、視訊、三維動畫等多種媒體,給予人們直觀、立體的感受,而且可以促進學生的速讀、略讀水平的發展。如:在教學《春筍》一課時,給學生布置了預習作業,讓他們上網收集和“春筍”有關的詩歌、散文、故事、童話等等。在完成教學後,讓他們互相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互相閱讀,增強了學生的閱讀量。學生的只有將課內、外閱讀相結合,文字、超文字相結合才能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真正領略讀書的樂趣,從而達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境界。
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培養學生寫作能力。
現代教育技術在語文寫作教學中顯示了其無比的優越性,它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了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有著神奇而獨特的作用。我們在教學中要靈活、恰當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讓其在教學中充分發揮作用,使我們的作文教學更精彩。
中年級學生,由於生活範圍狹小,不可能達到見多識廣的地步,再加上缺乏“發現美的眼睛”所以寫作文時感到無話可說,所寫的作文乾枯無味,似乎在記流水賬。在教學中,只有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的生活才能迅速提高學生習作水平,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經常讓學生進行課外活動,走出校門去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是不現實的。多媒體集聲音、圖象、文字、動畫等多種功能於一體,具有圖象直觀、色彩鮮明、音響逼真、動靜結合的特點和優勢。將資訊科技或豐富多彩的網路資源運用於作文教學中,有效的解決了學生“無米下炊”的難題。教師可在課前收集、整理與本節作文訓練主旨有關的文字、圖象、聲音等相關的資料,將枯燥的材料、題目具體化、形象化、生動化,使其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使學生調動多種感官認識世界,從中攝取多種營養,不斷完善、豐富自己的作文“材料庫”。
五、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形成良好學習習慣。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現代教育技術是以學生主動建構為指導思想,採取以“學生學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優化教學設計,使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認知水平任意選擇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以及各種工具。學習是學生主動參與完成的,真正實現個體化的教學。在個體化教學過程中,採用人機對話,互交性很強,充滿人性化的介面設計,學什麼內容,什麼層次,練習,測評等都是由學生自己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點選。在輕鬆自然的環境下學習,能夠更好地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不侷限於相同的學習起點,只求人人都有所提高,這在傳統教育中很難做得到的事情,在這裡可以輕鬆實現。我們要重視實踐、探索、發現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要使學生實現主動學習和主動發展,就必須置學生於自主、探究、發現的活動中,讓學生從主動經驗和探索的活動中發現知識的由來和關係,以外部的實際操作和內部的思維操作相結合、相作用來實現認識的深化。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可以使面向學生的畫面生動活潑,色彩鮮豔,聲情並茂。這就改變了以往課堂上學生只能看黑板、聽老師講的單調的模式,使得課堂變得絢麗多彩、富有趣味,大大優化了教學氛圍,使師生之間的資訊交流變得豐富而生動,學生置身於這樣一個合諧的教學情境,極大的提高了他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總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情感,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可以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改進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提高教師備課品質和學生網路學習的積極性。堅持科學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在一定程度上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起積極的作用。作為一位語文老師,要盡力開發和利用學校的一切可用現代教育技術資源,積極地探索一些新的應用技巧,不斷完善學校的學習環境,使其真正成為一個支援和促進每個學生學習的場所。我們努力,讓學校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主陣地,讓老師都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開發者和應用者,讓學生都成為現代教育技術的受益者和學習者,中國教育的明天會更好。